在民国| 为什么说鲁迅就像他诗里的猫头鹰

2018-02-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作者:孙郁来源:<在民国(修订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鲁迅<我的失恋>我第一次看到猫头鹰颇为惊奇,怪怪的目光射过来,像要穿透人心似的.于是也想起鲁迅画的那幅猫头鹰画,真是传神得很.中国人是不太喜欢猫头鹰的,原因是它有恶的声音.汉魏时期的曹植在他的<赠白马王彪>一诗中,写到了"鸱枭",就是俗话说的猫头鹰,认为是恶鸟,形象自然可怕

作者:孙郁

来源:《在民国(修订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

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鲁迅《我的失恋》

我第一次看到猫头鹰颇为惊奇,怪怪的目光射过来,像要穿透人心似的。于是也想起鲁迅画的那幅猫头鹰画,真是传神得很。中国人是不太喜欢猫头鹰的,原因是它有恶的声音。汉魏时期的曹植在他的《赠白马王彪》一诗中,写到了“鸱枭”,就是俗话说的猫头鹰,认为是恶鸟,形象自然可怕得很。唐宋时的文人每每写到此鸟,大多有不祥的暗示,读之有些晦气。但鲁迅却喜欢这个怪鸟,记得有一次在致友人的信中他自嘲地说:我的文章是枭鸣,别人不爱听。在许多文章里,鲁夫子都流露了类似的观点,那是别有一番意味的。明知道别人不喜欢,却又愿意那么说,也足见他的性格。

沈尹默在一篇回忆录里讲到了“五四”时的同人们。内中谈到钱玄同。钱玄同有一次和友人笑着说:鲁迅像只猫头鹰。不知道此话传到周氏兄弟那里没有,倘若知道有人这样描述自己,鲁迅会心以为然的。在他的朋友的回忆里,鲁迅的形象是灰蒙蒙的,蓬乱的头发,矮矮的个子,说一口绍兴话。他的长衫也普通得很,仪表没有太特别的地方。有人描述他时,说他面带黄色,有点憔悴,但吸起烟时颇有精神。他外出的时候,甚至有人疑心他是鸦片鬼。“文革”中的传记都不太提及于此,大约怕有损其高大的形象。可是鲁迅的灰色的、神经质的一面,的的确确存在着。你若细读他的作品,是会得到这一印象的。

我曾经说,鲁迅的文章只有黑白两色,很像木刻,明暗交错着。他习惯于在墨黑的世界里发出奇异的光,晦明不已之间,射出冲荡的气息。有学者写到鲁迅时,注意到其身上的黑暗面。那形成了一种精神的底色,连先生自己也说道:但我的作品,太黑暗了,因为我常觉得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却偏要向这些作绝望的抗战,所以很多偏激的声音。(《两地书•四》)承认自己黑暗,又无法明晰这黑暗里的问题,这对他是一种痛苦。它像蛇一般纠缠,久久不去。北京时期的鲁迅,几乎都是在焦灼里度过的。他也用了种种办法麻醉自己,想让心沉下去,可是偏偏不能。在夜色茫茫、众人昏睡的时候,独自醒来,又不知该如何,那一定是痛苦的。他在文章里向人坦白了这一心境。

习惯于在夜间工作的他,有时在文字间也流露出神秘的气息。有趣的是,他对夜的意象那么喜欢,小说的场景也多见暗色。《狂人日记》的起始就写到了夜的月光,森然里透着绝望。《药》与《祝福》通篇弥散着鬼气,仿佛坟旁的花草,瑟瑟地在黄昏里抖动着。他的许多文章的名字,都以夜为题,对这意象有着亲近的心。

气质的深处,和苍茫夜色搅在了一起。《长明灯》是夜的惊恐,《孤独者》仿佛地狱边的喷火,而《野草》诸文,如月色下闪烁的寒光,溅出丝丝寒意。比之于同代的陈独秀诸人,鲁迅不太爱写那些理直气壮的文字,内心更为忧郁、苦楚,甚至充满了不确切的恍惚。这一切都让人体会到进入他的世界的困难。

许广平的回忆录里写到过鲁迅的生活习惯。夜里写作,上午睡觉,先生大约已过惯了这一生活,在万籁俱静的夜,人们睡去了,独有他还醒着。留学日本时,他就已是这样熬夜了,直到去世,一直没有什么改变。周作人在回忆录里写到了鲁迅的夜猫子形态,颇可一阅:

鲁迅在东京的日常生活,说起来似乎有点特别,因为他虽说是留学,学籍是独逸语学会的独逸语学校,实在他不是在那里当学生,却是在准备他一生的文学工作。这可以说是前期,后期则是民初在北京教育部的五六年。他早上起得很迟,特别是在中越馆的时期,那时最是自由无拘束。大抵在十时以后,醒后伏在枕上先吸一两枝香烟,那是名叫“敷岛”的,只有半段,所以两枝也只是抵一枝罢了。盥洗之后,不再吃早点心,坐一会儿看看新闻,就用午饭,不管怎么坏吃了就算,朋友们知道他的生活习惯,大抵下午来访,假如没有人来,到了差不多的时候就出去看旧书,不管有钱没钱,反正德文旧杂志不贵,总可以买得一二册的。

有一个时期在学习俄文,晚饭后便要出发,徒步走到神田骏河台下,不知道学了几个月,那一本俄文读本没有完了,可见时间并不很长。回家之后就在洋油灯下看书,要到什么时候睡觉,别人不大晓得,因为大抵都先睡了,到了明天早晨,房东来拿洋灯,整理炭盆,只见盆里插满了烟蒂头,像是一个大马蜂窠,就这上面估计起来,也约略可以想见那夜是相当深了。

通过上述文字可以想见他的形影,生命的光就那么在夜里闪着。我想起鲁迅的那一句诗:“惯于长夜过春时”,好像一种形象的勾勒。在茫茫的夜幕下,一个人独自立于丛葬旁。昏暗是那么的深广,以至包卷了一切。而唯有那颗不安于沉寂的心在跳动着,且发出熠熠的光。鲁迅的存在让世人的血涌动着,一切苟活者都因之而苍白无力了。

■欢迎下载当当读书客户端,苹果商店和各大安卓市场均可免费下载,或直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感谢您分享到朋友圈,欢迎投稿荐稿,请直接回复本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