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药物有哪些 介绍5大药类和6大预防

2018-12-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研究认为,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登载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报告,这是世界上第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研究认为,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登载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报告,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人士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病例。

HIV感染者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因机体抵抗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念珠菌、肺孢子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并发生长期消耗,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

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还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艾滋病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

抗艾滋病药物有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核苷类

核苷类为最早发现的HIV RT抑制药。叠氮胸苷(AZT)是1987年在临床上最先使用的抗HIV药物,单一或二联治疗HIV感染。主要治疗AIDS及其相关综合征,减少机会性感染,但仍无法根治AIDS,且大多数有严重不良反应,需长期或终身用药。

2 非核苷类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代表药为地拉韦定(delavirdine),该药与其他抗HIV药合用治疗HIV感染,包括新近感染而无症状的患者。另外,奈韦拉平(nevirapine)也为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对对核苷类敏感或耐药的HIV病毒均有活性。近期研究发现在产妇分娩时和婴儿降生后一次性给予奈韦拉平,即可获得与AZT一样的阻断效果,而费用却低廉得多。

3 蛋白酶抑制药

蛋白酶抑制药1995年蛋白酶抑制药经临床试用后取得成功,其应用标志着AIDS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出现了转折。代表药有沙喹那韦、利托那韦(ritonavir)和吲哚那韦等。该类药物与核苷类联用可有效地抑制HIV复制,并减少不良反应。

4 侵入抑制药

侵入抑制药是一种新的实验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本类药物以干扰HIV与宿主细胞的粘附融合而达到抗病毒的作用。目前处于研究阶段的药物有T 20和BMS 806。

5 整合酶抑制药

这类药物的研究仍处于起始阶段。核苷酸类是第一类与整合酶作用的药物,其代表药物是齐多夫定单核苷酸,另外还有二酮类、硫氮硫扎平类、咖啡酰基衍生物类、Lamellarina 20硫酸盐类、苯乙烯喹啉类等部分处于研究阶段的药物。

预防

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其方法是:

1.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

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