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汉卡 中国联想式汉字输入系统最早开创者是倪光南

2017-12-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联想式汉字输入系统最早开创者是倪光南.倪光南1939年8月1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庄市,1961年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工作.后计算所成立公司,即后来的联想集团,倪光南出任总工程师,主持开发了联想式汉字输入系统,于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倪光南是中国IT界第一批从事科技产业化的科学家.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先行者,最早在中国提出计算机与通讯之融合;他是开创者,成功研制联想式汉字系统.主导联想品牌计算机;他是思想者,苦苦思索国产软件和CPU对IT产业的影响;

中国联想式汉字输入系统最早开创者是倪光南。

倪光南1939年8月1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庄市,1961年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工作。

后计算所成立公司,即后来的联想集团,倪光南出任总工程师,主持开发了联想式汉字输入系统,于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倪光南是中国IT界第一批从事科技产业化的科学家、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是先行者,最早在中国提出计算机与通讯之融合;

他是开创者,成功研制联想式汉字系统、主导联想品牌计算机;

他是思想者,苦苦思索国产软件和CPU对IT产业的影响;

他是爱国者,大力推进中国自主、完整的软件产业体系。

倪光南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主持开发联想汉字系统、联想系列微型机,就是这小小的“汉卡”成就了著名企业品牌——联想集团。在中国IT业刚起步的时候,倪光南就提出中国必须掌握信息产业核心技术,他是中国IT业发展核心技术(软件和集成电路)的主要呼吁者,是Linux、国产Office、中国芯和NC(数控)等创新技术的积极推动者,为中国IT业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立志打造中国计算机品牌 “中国人就是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干就埋头苦干,干出个样子来。”倪光南告诉记者,1961年,他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参加了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大型通用数字电子管计算机119机的调机工作。他说“当时物质条件很差,白天吃四顿,只能喝稀的,‘夜餐’是喝二两玉米糊。”

倪光南说:“尽管物质条件差,但我们工作非常投入,大家都为能参与这项工作而自豪。我那时有400度近视,不过还没有戴眼镜,控制台上有几百个指示氖灯和搬键,标注的字很小,我看不清楚,就下功夫将它们都背下来;为了解决问题快,将图纸也大多背了下来。那时,科技人员有一种精神,就是自力更生的精神,相信中国人一定能做出自己设计的计算机,我们确实做到了。”

让“中国制造”告别简陋 1981年,倪光南应邀作为访问研究员到加拿大工作。在渥太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仅用一年零九个月,成功研制了“先进图形显示系统样机”。他以准32位的M68000微处理机为CPU,并采用C语言编写图形软件包,使该机在硬件和软件的性能上都有较高水平。为此,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希望他留在加拿大工作。

在加拿大的一天,倪光南到一家鞋店,橱窗里陈列着一双双意大利皮鞋、英国皮鞋、美国皮鞋……而在门口附近的一个筐子里乱七八糟地堆着一大堆布鞋,上面写着:“1.99元一双任拣”。他拿起布鞋一看,上面印着“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的标记。

倪光南说:“我当时真是百感交集:‘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你什么时候才能不与‘简陋’、‘低级’联在一起呢?后来有人问我回国的‘得失’,我想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我不回来,我此后所做的一切不会对‘中国制造’有所帮助。”

幼年背唐诗练脑力 倪光南出生在抗日战争期间,从小就听到父母讲述逃难的经历,中国人民的痛苦遭遇在他幼小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他深深懂得,中国只有富强起来才能不受列强欺侮。

在上海上中小学期间,复兴中学的优秀教师和良好学风使倪光南不仅学到基础知识,也学到治学和做人的道理。倪光南在课余还喜欢制作小电机,航空模型,无线电收音机等等,这对他后来从事工程实践也有一定帮助。

倪光南小时候的另一个爱好是背诵唐诗300首,他在上小学时就能将100多首唐诗倒背如流,藉由背诗锻炼记忆力。 高中毕业时,出于对无线电的爱好,他报考了南京工学院(现为东南大学)无线电系。

夫妻相濡以沫40年 “如果有时间的话,我最愿意陪我老伴散步。”倪光南40多年来和妻子总是互相谅解和支持。

回忆起和爱人的点点滴滴,倪光南特别提到,结婚前,他爱人每月46元工资,她用全年节省下来的100元钱给他买了一块表(她自己也没有表)。70年代初,家里经济不宽裕,为了挣些钱,倪光南业余时间翻译一本《人工智能》的书,他妻子就帮他腾写,几个月里,中午没休息一分钟,后来拿到800元稿费。倪光南风趣地说:“提起那时候,我和老伴经常说,我们是改革开放后首先脱贫的知识分子。”

倪光南说:“我因反对香港联想的“国退民进”而与联想分手,没有了股权。2000年初,媒体登载联想领导人在香港股市上套现数千万元股票的消息,老伴不但不责怪我,反而说,你不在联想,少了许多烦恼,有一个好身体比什么都重要。就这样,我们40多年来风雨同舟,共同走过来了。”

从“中国制造” 到“中国创造” 从加拿大回国后,倪光南于1984年12月担任中科院“计算所公司”总工程师。翌年6月就推出适用于PC机的第一型联想式汉卡,1988年联想汉字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计算所公司”也改名为“联想集团”。从85年到94年,联想式汉卡共售出16万套,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也是联想品牌的来源。

发明汉卡走向世界 1988年,倪光南来到香港,开发微机主板和扩展卡。1992年,联想微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打有“联想制造”标记的主板在国际市场上占有2%的份额,联想微机也在国内市场上居于前列。

倪光南说:“我和同事们在联想最重要的工作是实现科技产业化,我们将‘联想’这个创意变成产品(联想式汉卡/联想汉字系统),再变为企业品牌。我们为高技术的‘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尽了力。”

从90年代开始,倪光南在联想公司中狠抓集成电路芯片开发、软件开发,通过组织研制程控交换机,将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融合起来。倪光南认为,今后公司应当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

离开联想后,作为工程院院士的倪光南近年来致力推广Linux中文操作系统以及采用国产CPU(中央处理器)和Linux的网络计算机NC(数控)。

倡导自主核心技术

倪光南说:“NC为中国信息产业,尤其是国产CPU、国产操作系统带来机遇。”

倪光南一直站在中国产业的立场,坚韧地呼吁保护国产软件,以及加强自主开发国产软件。在中国信息化道路上,在保护民族产业,倡导自主核心技术的坚持中,倪光南从未停止过一步,且脚步还在加快。他顽强地在中国IT业四处点燃技术之火,无论是Linux操作系统、国产CPU、自主NC还是国产Office等软件,都深深打下倪光南的烙印。

香港信息畅 内地人才盛 联想集团为了开辟国际市场,1988年在香港成立了合资企业—“香港联想”。倪光南说:“因为当时北京联想有签证能去香港的开发人员只有我一个,是『孤军奋战』。调试仪器也差,没有逻辑分析仪,示波器也是低档的,观察的波形失真很大,往往只能靠经验判断。

我一直干到农历小年夜的下午,才将联想286调试出来,这样,才能赶上参加下一年3月德国汉诺威的博览会,也才能在除夕回北京过年。如果调不出来,不回北京过年是小事,但影响了参展损失就大了,会使联想微机走向国际市场推迟一年半载。”

倪光南说:“当时香港缺乏发展高技术的人才和氛围。我们在香港联想发展初期,也打算在香港招收技术人员,但不容易招到,后来,香港联想的开发人员基本上都是大陆来的。当然,香港也有它的优势,国际联系密切,信息畅通,所以应当将内地和香港的优势结合起来。”

倪光南简历 1939年生于浙江镇海 1961年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毕业,分配到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 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公司(联想前身)首任总工程师 1985年成功开发联想式汉卡,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 1989年计算所公司改名为联想集团,他担任董事兼总工程师;同年,成功开发联想主板和微机,打入国内外市场 1994年当选中国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卸职 1999年离开联想集团 现为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