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聚仁的故事 曹景行VS陈丹燕:"非虚构的上海——历史故事的血与肉"

2018-04-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从1992年开始创作<上海的风花雪月>,陈丹燕用20年的时间完成了六部描绘上海的书.虽然每本书都很成功,但陈丹燕还是表示,写完了这本<成为和

从1992年开始创作《上海的风花雪月》,陈丹燕用20年的时间完成了六部描绘上海的书。虽然每本书都很成功,但陈丹燕还是表示,写完了这本《成为和平饭店》她可能不再写上海。这个决定让在场的观众无不震惊。

陈丹燕表示,在完成《成为和平饭店》后她有种巨大的失落感,“就好像你爱一个人整整八年,发现这个人不是你的,她要回家去了。”陈丹燕将自己30岁到50岁这段生命中最好的20年给了上海,“回首往事,我做了一个作家该做的事。”在陈丹燕眼中,热爱或者怨恨一个城市,就用写作来表述自己的这些感情,现在她所认识的上海已经都在这里了,便也没有继续写下去的必要了。

但她同时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用文字把他们了解的上海展现给世人,为这个城市保留更多的历史细节,将来能够有私人记忆让历史学家可以参考。在陈丹燕看来,正是因为现在有太多的人不了解上海的历史,才会让写上海的人跟着这座城市一起被误解,只有每个人都用某种记录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上海时,这个城市的历史才能不被遮蔽。

向曹聚仁致敬

提起上海非虚构故事的写作,陈丹燕认为能师承的很少,给她启发的主要有三个位。木心的《上海赋》、张爱玲的《公寓生活记趣》以其独特的气质和细致的文笔给了陈丹燕以启迪,而曹景行的父亲曹聚仁的两部《采访记》以及《上海春秋》则令她看到了另一种风格。

陈丹燕认为前两位作家文学化的文字更多地表现了他们感性的个人立场,而曹聚仁先生更注重细节。曹聚仁先生对于被采访者有着自己的同情立场,但这种感情并未影响他的写作。“曹先生的文字是怀着同情的客观。

”陈丹燕之前就在微博上写道,“我期待与曹景行先生对话。对我来说,有向他的父亲曹聚仁先生致敬的含意。”曹景行先生向陈丹燕表达谢意后,也向大家讲述了许多曹聚仁先生的往事,两个人相谈甚欢,台下观众也受到台上的感染,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笑声。

陈丹燕和曹景行用一个个故事为我们呈现了一段有血有肉的历史,也为我们还原了这个城市的最美好的记忆。短短两个小时的讲座,表述了作家自己、甚至是几代人对上海这个城市的感情。而上海的故事还等待着更多的人去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