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聚仁和王春翠 鲁迅先生和两位金华才女:"小姨"金淑姿与王春翠

2017-07-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鲁迅和兰溪才女王春翠     王春翠,系曹聚仁原配夫人,1903年生于浦江县墩头镇塔山脚(现属兰溪市),16岁毕业于后来成了她公爹的

    鲁迅和兰溪才女王春翠     王春翠,系曹聚仁原配夫人,1903年生于浦江县墩头镇塔山脚(现属兰溪市),16岁毕业于后来成了她公爹的曹梦岐创办的育才小学,18岁和钦慕于她6年之久的曹聚仁完婚。

同年暑期考入省立女子师范,成为整个浦江县少有的几个到省城读书的女子之一。随丈夫来到上海后,任暨南大学师范附小的教师。     曹聚仁(1900~1972),在现代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以多方面业绩显示自己才华而横跨政治、历史、新闻和文学的“四界”人物,被称为“谜样的人物”。

     1922年章太炎先生在上海作国学研究的讲演,年仅22岁的曹聚仁将其记录下来,并整理成书《国学概论》,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以故被章太炎收为入门弟子,和鲁迅成了“章门师兄弟”。

曹聚仁与鲁迅年龄相差19岁,两人之间却并非泛泛之交,仅书信来往就有80多封,《鲁迅日记》注明有43封,收入《鲁迅全集》中为25封。      1929年秋天的某个星期日,曹聚仁夫妻携女儿往内山书店挑选新到日文书籍。

王春翠抱着女儿曹雯沿柜台走过去,想看看书架上的文艺书籍时,发现用布幔隔着的内间坐着一个人很像鲁迅,正全神贯注地在看书。她连忙悄声告诉曹聚仁,周先生在内间。

内山老板听她说鲁迅在这里,忙说:“对,对,要见见吗?”他顺手打开柜台门,让他们进去。鲁迅看见了,起身向他们打招呼。     曹聚仁向鲁迅介绍:“这是内子王春翠。

”“噢,你就是王春翠。”鲁迅说毕,王春翠向他行了鞠躬礼,即教雯女唤周爷爷。阿雯轻声细气地唤:“周爷爷,你好!”鲁迅高兴地摸摸她的头,亲切地问:“你几岁了?叫什么名字?”“我三岁,姓曹叫曹雯。

”她还额外补充说:“我爸爸也姓曹,叫曹聚仁,我妈妈叫王春翠。”孩子一连串的报告,引得鲁迅和曹聚仁夫妻一齐大笑起来。就这样,王春翠母女结识了鲁迅。      1933年9月11日,曹聚仁移住上海花园坊107号后写信邀请鲁迅一家来家中做客。

可惜因为海婴生病,最后只好由鲁迅一人前往。《鲁迅日记》记载:“曹聚仁邀晚饭,往其寓,同席六人。”     “我们是金华人,按说烧火腿应该是最拿手的,可我配制的火腿冷碟却没引起鲁迅先生的兴趣,先生吃了块‘梅溪风肉’则赞不绝口。

……我端上一碗‘萝卜丝汆鲜鲫鱼汤’请先生品尝。

先生颇赞赏它清新爽口,连连说:‘清香之极,好,好极!’我高兴地请他多吃一点。     “我们浦江乡间喜欢吃‘小麦铃’这种点心,我照例为先生制作了‘小麦铃’。鲁迅边吃边问‘小麦铃’是怎样制作的,我详细地讲给他听。

一会儿,先生吃了满满一小碗,称赞道:‘好吃,好吃,这次吃得太饱了,下次还要来吃小麦铃。’聚仁附和着:‘我的太太制作小麦铃还不错,我也爱吃。请先生常来玩,一定给你再做小麦铃吃。

’说到这里,鲁迅提出了一个问题。他指着我问聚仁:‘曹先生,你家保姆为什么不叫她太太,而称王先生?’‘是她自己不愿别人叫太太的。’‘那末,我也应称呼你王先生了。’我忙说:‘不敢当,请你唤我名字吧。’他点点头若有所思地说:‘噢,你们是新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