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论裴娣娜 裴娣娜:《现代教学论》(三卷本)

2017-07-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成果名称  <现代教学论>(三卷本) 成果类型  著作类  出版时间  2005年9--10月 出版单位  人民教育出版社 成果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国家重点课题——"现代教学论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的研究成果,共136万字,历时十年,集中反映了教学论研究工作者学术群体对我国教学论学科现代化发展进行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这一研究成果,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论学科建设具有奠基作用,对我国教学实践问题研究具有导向作用,并初步建立了一个中国教学

成果名称  《现代教学论》(三卷本) 成果类型  著作类  出版时间  2005年9--10月 出版单位  人民教育出版社 成果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国家重点课题——"现代教学论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的研究成果,共136万字,历时十年,集中反映了教学论研究工作者学术群体对我国教学论学科现代化发展进行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

这一研究成果,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论学科建设具有奠基作用,对我国教学实践问题研究具有导向作用,并初步建立了一个中国教学论学科研究的基本范式。 一、篇章结构、基本观点 全书由基本理论、专题研究、改革实验三卷组成。

第一卷全面梳理了近一百年来教学论学科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进程。重点阐述了现代教学观、现代课程观、现代学习观以及相应的课程与教学论基本原理,分析了现代教学技术带来的深刻影响,探讨了教学论的研究范式,并对教学论的不同流派进行了分析比较。

第二卷研究了课程设计、综合课程、课程文化、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交往、教学的社会性、教学的艺术性等问题,并对现代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判性反思。

第三卷选择了由我国教学论理论工作者主持的在国内有影响的教学思想实验、课程改革实验以及教学策略方法实验,体现了丰富鲜活的改革经验,以及作为教育思想实验研究的特色。 二、主要创新、学术价值 (一)主要创新 1.

学科发展的历史审视。重新思考中国教学论学科发展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性演进中具有研究范式转变意义的重大变革,为教学论学科发展提供高的平台。 2.教学论研究主题的转换。围绕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良好人格养成这一主题,置于中国社会的特殊语境,置于中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置于多元文化的多种价值选择并存的环境,突破单纯的学科局限, 扩展理论视野,形成目前教学论理论研究的论域(范畴)和主线,从根本上反映教学论研究主题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转化。

3.凝集重点问题,寻找理论研究的突破点。基于对现代教学概念的界定,重新思考现代教学认识的特质,涉及教学的基础性、实践性、文化性问题,对教学过程本质的再认识,知识观与现代教学认识问题,教学事实与教学价值的关系,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的关系,实现对现代教学品格特性科学实践性和主体能动性统一的把握,为重新认识教学论学科基本理论和重要观点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点,形成共同的研究者群体和学术话语。

4.研究直面教学改革实践。在反映近三十年我国教学改革实践鲜活经验基础上,面对当前社会转型变革时期各种教育观纷呈的态势,关注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与学方式、有效教学及其评价标准、教育技术手段的发展与应用等问题的探讨。

通过实证研究,不仅体现了理论对实践的解释力,对教学改革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捕捉了21世纪教学论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研究的重点热点问题,为教学论学科实现原创性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源泉。

研究问题的实践转向是教学论研究范式的一次重要创新,研究不仅遵循了理论、现实和历史研究结合的基本逻辑,较好处理了反思与建构、理论的概括提炼与实际问题的阐述解释、继承与超越的关系。

(二)学术价值 教学是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 是实现学生发展的原点。本书以现代教学为出发点建构了中国教学论学科发展的理论体系,实现了对原有体系的突破,为处于世纪转换中的我国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路,为构建优质高效的学校教学提供一种理论准备和分析框架,为促进青少年儿童全面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1.围绕教学改革,理论方面争论问题涉及:教学的基础性、教学面向生活实际、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群体发展与个性差异发展、教学中的指导与非指导,以及班级授课制的改造,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超越等问题。

2.为改造原教学理论,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在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文化性及主体性等特质基础上,将实践活动、交往、主体性作为理论基石,为重新建构现代教学的理论框架,提供一个新的解释系统。 3.以实现学生真实、真正的发展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对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变革,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为我国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一种具指导意义的理论框架,以及为有效教学提供一种操作模式,从而在更深层面上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4.在研究方法论上,吸收和借鉴多学科的思想成果,从历史、现实和理论三个研究维度出发,"形上"与"形下"研究结合,理论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相结合,尝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实验研究方法论,保证研究结论的可信度。

三、研究方法 1.强调研究的原创性。基于对20世纪近一百年我国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历程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形成了教学论学科现代化发展的基本研究域:我国教学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反思,现代教学论发展的理论基础、范畴与体系,新时期中国教育教学思想的变革,我国中小学现代课程改革的基础和方向,现代课程类型及结构,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重大问题,中国教学改革实验的方法论研究,以及当代国内外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比较研究。

实践研究包括:教学制度改革,系统化设计教学,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现代教学目标及评估指标体系,有效教学策略,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指导,教学风格,现代教学技术,学生主体性发展实验,国内外教改实验的主要模式等问题。

依托研究课题,依托由高学历、高职称的中青年学术骨干组成优势互补的学术共同体,进行十余次的专题学术研究,成就全书的主要内容。这是群体研究的结晶。

2.强调研究的针对性、批判性。从我国课程与教学实践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对当前我国教学改革发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回答。既阐明现代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又反映当前学术争论;既有对当前研究的新见解、新观点及发展新趋势的把握,又有强的历史感,将问题置于历史发展过程中去剖析其实质。

3.强调研究问题的实践转向。教育实验—变革性实践,是研究的实践基础。不仅有从1992年至今的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还有新生活教育实验,社会课改革实验,校本课程开发实验,创造性教学实验,活动教学实验,反思性教学实验,系统设计教学实验。

这些变革性实践覆盖了理论、策略、方法论的创新,探讨了中国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集教育理论探索、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培养教育改革实践家三位于一体,实现了从教学方法到教学方式,从教学组织形式到教学模式再到教学策略的超越,取得了好的实践效益。

同时使中国教学论具有了用自己的实践检验已有理论,重新审视教学论学科原有的逻辑起点、概念范畴,以新的思路重新构建学科的理论框架,提出新思想、新观点的资格和发言权。

4.强调研究的整合性。依据学科发展的理论根基,注重借鉴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不仅将历史与逻辑、理性与非理性、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统一,而且关注了研究的跨文化性质及文化学分析。

5.强调学术宽容及个性特色。在"学术共同体"中提倡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以及有一定个性化的话语表达方式。

允许不同学术观点存疑,倡导敏锐的学术意识以及批判鉴别的研究能力,从而使本书内容和观点呈现出丰富性。 四、社会效益 该书是近年来教学论领域的鼎力之作,为教育学学科建设提供了教学论研究的视野,其学术价值和指导教学实践的价值将逐步得到彰显。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黄济教授) 促进我国教学论学科体系的改造与建构。本书是"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出版后被收入当年的〈中国图书年鉴〉。

至今发行1.2万多册,第一卷已重印。作为批准的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出版规划项目,第一卷以《现代教学论基础》为名,改编为高师院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用的教材。 成果引用310次(详细目录见附件)。

其中:核心期刊41,非核心期刊 79;著作或会议16;博士论文 26,硕士论文 148。不少高师院校将该书作为教育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必读书目,有的中小学将该书列为教师的学习书目,以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至今发行1.2万多册,第一卷已重印。"本书的出版,对我国教学论学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对于学术研究是重要的参考资料,也为即将进入教师职业领域的广大师范院校学生提供了更丰富和集中的学习资料选择"。

(浙江大学董远骞教授) 成果社会反映  学术舆论和读者肯定了本书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学术性。既阐明现代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又反映当前的学术争论,并有较强的针对性、批判性;既有对当前研究的新见解、新观点及发展新趋势的把握,又有强的历史感,将问题放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去剖析其实质。

二是实践性。在强调提高理论概括度、形成立论点高的理论构思的同时,使问题的论述落到实处。

三是学术宽容和个性特色。四是规范性和可读性。 相关《现代教学论》的评介文章包括: 1.裴娣娜:反思与建构:现代教学论发展的新世纪 ——《现代教学论》序言,《教育学研究》,第5.

09期。 2.平凯:新视野 新起点 ——简评《现代教学论》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3月20日第3版。 3.柯言:现代教学论发展的新起点,中国教育报,2006年3月23日6版。

4.蒋建华:成功的研究以问号为结语,中国教育报,2006年3月25日3版。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本书是"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出版后被收入当年的〈中国图书年鉴〉。至今发行1.

2万多册,第一卷已重印。 作为批准的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出版规划项目,第一卷以《现代教学论基础》为名,改编为高师院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用教材。 成果引用 310次(来自CNKI搜索,详细目录见附件)。

其中:核心期刊41次,非核心期刊 79次,著作或会议16次,博士论文26次,硕士论文 148次。 成果获奖情况  鉴于该成果是群体攻关研究的原创性、学术性、实践性、规范性,以及个性特色,2007年11月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最高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