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冲传想起张昌绍

2018-03-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昌绍是陈冲的外祖父,也是我母校上海第一医学院的药理教授.他早年留学英国,在伦敦大学获博士学位,又到美国哈佛大学进修.于一九四一年回国,开创了中国现代的药理研究.专攻人体神经系统的介质传递,成果卓著. 他身材颀长,戴一副眼镜,具有***那样诗人的气质.且无论说话走路都不慌不忙,风度极好.当时同学都说,果然是伦敦培养的,一派绅士风采.我没有听过他的课,他过早地自杀了,在中国历史上那史无前例的时代.他自杀时,我正在读大学二年级,祗学过生理学,还没有学药理学.但是知道上海第一医学院有三大基础医学的泰斗

张昌绍是陈冲的外祖父,也是我母校上海第一医学院的药理教授。他早年留学英国,在伦敦大学获博士学位,又到美国哈佛大学进修。于一九四一年回国,开创了中国现代的药理研究。专攻人体神经系统的介质传递,成果卓著。 他身材颀长,戴一副眼镜,具有***那样诗人的气质。且无论说话走路都不慌不忙,风度极好。当时同学都说,果然是伦敦培养的,一派绅士风采。我没有听过他的课,他过早地自杀了,在中国历史上那史无前例的时代。他自杀时,我正在读大学二年级,祗学过生理学,还没有学药理学。但是知道上海第一医学院有三大基础医学的泰斗:生理的徐丰彦,药理的张昌绍,病理的谷镜研。他们是三根台柱,撑起了上海一医雄伟坚实的基础医学的宫殿。
张昌绍的自杀,当时在上海一医的校园中,是一件颇带传奇色彩的事。

听说他是死在自己的书桌旁,安安静静地坐着,一点也没有痛苦,如高僧圆寂,羽化登仙。他究竟服了什么药,如此安祥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查来查去竟查不出来。老教授生命之末的最后一招,都闪着智慧的光芒,真教人望洋兴叹。
那年月自杀的多,或悬梁,或割腕,或跳楼,或投河,反正都死得叫人惨不忍睹。有一次我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看到一个人从六楼跳下,彭然一声闷响,沉沉落在地上,如一个水泥袋,一动也不动,只见殷红的血涓涓地铺开来,生命就离开了躯壳。每看到人自杀,我就想到张昌绍。如果他能把他的秘方留下来,可以让多少痛苦的灵魂,安然地走向另一个世界啊。


张昌绍自杀还有一点令人费解,那就是为什么。因为那时他还没有被隔离,没有进牛棚,甚至还没有被贴大字报,但他却在一个晚上悄然去了。当时校园里大家在传说,说他一定是美国或英国的特务,不然怎么会好好地自杀了。
读了《陈冲传》,我明白了,他是为自尊而死。他在结束生命之前,曾为小陈冲写过五个字:说话要和气。这话看似平常,但在那个时代,是很不平常的。那是一个高喊“造他妈的反,滚他妈的蛋”的时代,是动辄“警告,勒令”的时代,是随处可见“揪出来,砸烂狗头”的时代。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的那些留过洋的老教授,有些已被无端关押,有些还被反扭双手,押上批斗台了。在张昌绍的教研组里,人们已开始对他冷颜相对,准备对他下手了。老教授见微知著,知道他作为人的权利,人的自尊将在劫难逃。他是学者,面对科学是讲堂上的强者,面对政治却是刀板上的鱼肉。为了保卫自己的尊严,他选择了自杀。“士可杀,不可辱。”这是中国知识分子面对强暴所显示的骨气。类似于张昌绍的,还有很多,如沉水的老舍,上吊的傅雷。祗不过文人比不上科学家,死得更惨烈更痛苦一点罢了。
说话要和气,对人要尊重。近四十年前一位老教授的遗言,今日读来,仍叫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