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恩富视角 程恩富 视野超前的思想者

2018-02-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70岁以前,集中精力创新经济学理论,之后再转向政治学.哲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程恩富教授的学术生涯有三个历程.其一,学成执教复旦园(1972年4月-1989年3月).从1972年4月开始一直到1989年3月,在复旦大学读本科和硕士学位,以及留在经济系任教期间,他系统地钻研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文献,也认真读过不少外国经济学说史和西方经济学的论著.他还利用复旦大学图书馆的丰富资源,广泛浏览哲学.历史.美学.心理学.文学等社会科学书刊,甚至读过生物学.医学等某

70岁以前,集中精力创新经济学理论,之后再转向政治学、哲学和社会学等领域

程恩富教授的学术生涯有三个历程。其一,学成执教复旦园(1972年4月—1989年3月)。从1972年4月开始一直到1989年3月,在复旦大学读本科和硕士学位,以及留在经济系任教期间,他系统地钻研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文献,也认真读过不少外国经济学说史和西方经济学的论著。

他还利用复旦大学图书馆的丰富资源,广泛浏览哲学、历史、美学、心理学、文学等社会科学书刊,甚至读过生物学、医学等某些自然科学书刊。

他的读书兴趣至今还很广,思考范围也常常超出经济学,这为其进行理论经济学及其方法论同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和横向借鉴,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营养。不过,程恩富教授计划70岁以前,还是集中精力创新经济学理论,之后再转向撰写政治学、哲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论著。

其二,育人转教上财大(1989年4月—2005年9月)。从1989年4月至2005年10月他调往上海财经大学工作这16年半期间,复旦的老师仍深深地关怀着他,支持他的学术工作。比如,张薰华教授已过80寿辰,可出席并指导了每一次的海派经济论坛和海派经济学沙龙;关于劳动价值论等一些创新观点的出笼前,他依然习惯于请教洪远朋教授;蒋学模教授一直将上海的政治经济学后继研究寄希望于他,并给予鼓励。

在上海财大期间,除了作为副教授、教授和硕士生、博士生的导师,他先后为大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过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中外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等约10门课程,还担任过经济系副主任和主任、经济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等职务。

其三,研究高登社科院(2005年10月至今)。从2005年10月开始至今,他被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工作,先后担任常务副院长和院长。2006年被评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担任学部主席团成员兼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在这个阶段,他不仅研究中外经济学和经济实践,而且扩展研究非经济学的其他文科领域。

“操作决定成败”,他正在一步步地把革新政治经济学的思路化为具体操作

程恩富教授的理论和政策创新和奉献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方面。其一,积极创新政治经济学。1994年,他发表《21世纪:重建中国经济学》一文,较早地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育成熟,系统地科学反映这一经济实践变化的中国理论经济学,在20世纪末的反思与论争及方法论的变革后,必将以全新的面貌出现于21世纪初。近十几年,关于“中国经济学”的讨论热烈而又深刻,表明这一思想是超前的。

2000年,他主编的《现代政治经济学》,以及2008年扩编为百万字的《现代政治经济学》完整版教材,综合了马克思《资本论》体系和政治经济学六分册体系的精神,在学术界首创“五过程法体系”。新教材有扬有弃地借鉴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某些理论,强调原理的科学性、稳定性和预见性,坚持“不唯书、不唯上、不唯风”的精神。“操作决定成败!”他正在一步步地把革新政治经济学的思路化为具体操作。

其二,领衔创立海派经济学。由他任主席创立的“中国海派经济论坛”成立于1995年11月,曾先后召开了20次上海和全国性的研讨会。2001年,又成立了由他任主任的上海财经大学重点研究基地——海派经济学研究中心(2004年开始隶属于该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并成为联合国内外学术力量,进行大规模理论创新的学术团队。

他的学术影响在国内外日益扩大,因而8年前被各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选为全球学术团体——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的会长。

海派经济学即“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学派”(简称“新马派”)。一是就地域来看,它是由当时在上海工作的学者逐步创立的,原产地在上海,但后来扩大到国内一些省市,如“海派经济学南京研究所”、“徐州师范大学海派经济学研究中心”等。

二是其理论特征和实质在于,以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为基点,科学综合古今中外的合理经济思想,构建一种有别于马克思经济学、苏联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新范式,即新建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中揭示当代中外经济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经济学范式。

三是其学术风格,强调海纳百川,推陈出新,探求真理,思想应当解放而不僵化,学风应当严谨而不赶风头。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总顾问丁冰、副会长颜鹏飞等资深教授、“海归”经济学教授薛宇峰等认为,海派经济学已合乎作为一个经济学流派的全部要素和标准。

其三,首创大文化经济学。大文化经济学的代表作是他主编的《文化经济学》,以及在《人民日报》《复旦学报》《上海改革》等发表的文章。该著作出版后,《人民日报》《经济学动态》等发表了推荐性书评,受到中宣部等一些文化领导部门的重视。他重点研究的是大文化经济学问题,包括知识经济的问题。他提出大文化经济学以文学艺术、教育、新闻出版和科技发展的素材为主,着重阐明文化与经济两大系统的共生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