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公李光地其人

2017-12-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历史上的确有周培公此人,名昌,字培公.曾在图海手下任参议道,只不过不象康熙大帝描述的那么神奇而已.<清史稿·图海传>中有他的记载.其实历史上的周培公是个小角色,他只是清军里的一个幕僚.周培公长于计谋,曾因功授七品官.图海统领大军进至潼关时,他上<平凉策>,因此被招为幕僚.清军攻下平凉咽喉虎山墩后,坚不可摧的平凉城已置于清军炮火之下.这时,在王辅臣部下任总兵官的黄九畴及布政使龚荣遇得知自己的同乡周培公在图海大将军帐下做幕僚,于是愿做内应,劝降王辅臣.图海最终没费一枪一弹降服王辅臣.但

历史上的确有周培公此人,名昌,字培公。曾在图海手下任参议道,只不过不象康熙大帝描述的那么神奇而已。《清史稿·图海传》中有他的记载。其实历史上的周培公是个小角色,他只是清军里的一个幕僚。周培公长于计谋,曾因功授七品官。图海统领大军进至潼关时,他上《平凉策》,因此被招为幕僚。清军攻下平凉咽喉虎山墩后,坚不可摧的平凉城已置于清军炮火之下。这时,在王辅臣部下任总兵官的黄九畴及布政使龚荣遇得知自己的同乡周培公在图海大将军帐下做幕僚,于是愿做内应,劝降王辅臣。图海最终没费一枪一弹降服王辅臣。但剧中说周培公得到重用,任抚远大将军,有兵力20余万等等,皆属虚构。 历史上的李光地比康熙长12岁,生于明末,是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28岁的李光地考中进士,两年后授翰林院编修。由于在三藩之乱时,他上蜡丸密疏,向清廷提供福建前方情报,受到康熙的赞许,很快升为侍读学士,又由于平定台湾有功,升任翰林院掌院学士,距宰相辅臣仅一步之遥。

这时的朝廷,既有索额图与明珠满人间的争斗,又有汉人徐乾学、高士奇与明珠等人的角逐,李光地作为康熙十分信赖的汉大臣,自然成为各派争取拉拢的对象,也自觉不自觉地卷入了政治...历史上的确有周培公此人,名昌,字培公。曾在图海手下任参议道,只不过不象康熙大帝描述的那么神奇而已。《清史稿·图海传》中有他的记载。其实历史上的周培公是个小角色,他只是清军里的一个幕僚。周培公长于计谋,曾因功授七品官。图海统领大军进至潼关时,他上《平凉策》,因此被招为幕僚。清军攻下平凉咽喉虎山墩后,坚不可摧的平凉城已置于清军炮火之下。这时,在王辅臣部下任总兵官的黄九畴及布政使龚荣遇得知自己的同乡周培公在图海大将军帐下做幕僚,于是愿做内应,劝降王辅臣。图海最终没费一枪一弹降服王辅臣。但剧中说周培公得到重用,任抚远大将军,有兵力20余万等等,皆属虚构。 历史上的李光地比康熙长12岁,生于明末,是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28岁的李光地考中进士,两年后授翰林院编修。

由于在三藩之乱时,他上蜡丸密疏,向清廷提供福建前方情报,受到康熙的赞许,很快升为侍读学士,又由于平定台湾有功,升任翰林院掌院学士,距宰相辅臣仅一步之遥。这时的朝廷,既有索额图与明珠满人间的争斗,又有汉人徐乾学、高士奇与明珠等人的角逐,李光地作为康熙十分信赖的汉大臣,自然成为各派争取拉拢的对象,也自觉不自觉地卷入了政治斗争中。围绕李光地“三案”(“卖友案”、“夺情案”、“外妇之子来归案”)的斗争在当时就格外引人注目。李光地平时研究《易经》,对变化之理独有见地,同时他又是一个精通权术的人。但再好的千里马也有失蹄的时候。一次,康熙让他推荐精通《易经》的人。李光地推荐了侍讲学士德格勒,并说德格勒文章辞赋写得好。康熙联想到德格勒曾在自己面前吹捧过李光地,发觉两人互相勾结,心中不快。有一年,天下大旱,康熙令德格勒用《易经》占卜,得到是《卦》,德格勒于是解释说:“泽在天上,有雨,但决去小人,甘霖才能立降!”康熙问:“小人在何处?”德格勒回答说:“阴乘阳势,逼近九五,他就是得时得位的人。

”康熙已明白是指明珠了。康熙与德格勒的占卜对话,很快被明珠得知,他立即把德格勒打入大狱。李光地遂以举荐不实被降职。晚年的李光地得到了康熙的宠信,出任直隶巡抚、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康熙每有大事,都将他召入便殿,秘密相商。李光地感到皇帝“眷注深恩”,在“独对”时一般能够据情准理,抒发己见。所以康熙帝慨叹说:“大臣中每事为我家计万世者,独此一老臣耳!”另外,我怀疑魏东亭是曹寅的杜撰,穆子煦是李煦的杜撰。至於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只不过是演义性质的小说,千万不可信以为史。即使真有其人,年代,史实也与正史相差甚远。作者的历史观充其量只是村支书记的层次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