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周培公 如何评价李光地、周培公、纳兰明珠这三个人?

2018-11-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先说李光地,他是一个儒生,志向是成为一代大儒.他因看不惯地方上的贪官污吏横行不法,机缘巧合之下,便拦下容妃告状.容妃见李光地颇有见解,便替他将奏疏交给了康熙.又因为蓝齐儿与李光地暗生情愫,故而康熙特赐李光地官衔,让他在福建协助姚启圣平台.清朝周培公 如何评价李光地.周培公.纳兰明珠这三个人?李光地虽是一介书生,却能处理好繁忙军务,在平台之战中立下了战功.康熙见李光地是可造之材,便特旨令他上书房行走,并语重心长的告诫他京城水深.康熙此举,亦是想撮合其与蓝齐儿.却不想蓝齐儿被葛尔丹看上,远赴大漠.李

先说李光地,他是一个儒生,志向是成为一代大儒。他因看不惯地方上的贪官污吏横行不法,机缘巧合之下,便拦下容妃告状。容妃见李光地颇有见解,便替他将奏疏交给了康熙。又因为蓝齐儿与李光地暗生情愫,故而康熙特赐李光地官衔,让他在福建协助姚启圣平台。

清朝周培公 如何评价李光地、周培公、纳兰明珠这三个人?

李光地虽是一介书生,却能处理好繁忙军务,在平台之战中立下了战功。康熙见李光地是可造之材,便特旨令他上书房行走,并语重心长的告诫他京城水深。康熙此举,亦是想撮合其与蓝齐儿。却不想蓝齐儿被葛尔丹看上,远赴大漠。李光地这才第一次了解到权力的真谛,那就是皇权之下无有妻儿,无有百姓。

清朝周培公 如何评价李光地、周培公、纳兰明珠这三个人?

蓝齐儿远走之后,朝廷中的党争也日益激烈,明珠与索额图纷纷拉拢地位吃重的李光地。更是因为一份各地督抚的名单加紧了对李光地的拉拢,李光地难以应付。他此时尚有几分读书人的气魄,当面揭穿了明珠与索额图党争的事实。被康熙投入死牢,后来党争日益白热化,康熙便着手清理吏治,将李光地官复原职。李光地出狱以后,成为了扳倒明珠索额图路上的急先锋,后来更是趋炎附势,不能为康熙所容,发配到台澎任知县。

清朝周培公 如何评价李光地、周培公、纳兰明珠这三个人?

李光地此人为何在这三个人中最下,因他本要做鸿儒,却记不住圣人的教诲。在与蓝齐儿书信往来之际却流连花丛,可见此人本不是正人君子。在明珠与索额图的夹缝之中,无有作为,反做最蠢的行为,可见此人无大本领。绝望之际,便在大牢中自尽,无有半分斗志,可见此人格局太小。在明珠寿宴上读弹劾奏章,可见此人气量狭小。他的悲剧就在于他忘了自己是谁,忘了自己的初心。

反观明珠,虽然是权臣,与索额图斗,贪污纳贿(钱银皆被分送),但明珠在大事上却从不糊涂。撤三藩,收复台湾,每件事都是在明珠力挺,而索额图则是反对态度。在被郑经擒获之后,明珠宁死不降,这与勾结朱三太子的索额图又是云泥之别了。明珠虽然想让大阿哥即位,但他从来没有想过以勾结外来势力的方式去获得优势。

明珠真正的局限在于他在走向高位,成为明相之后,没能好好的把握住自己的心态。他虽然仍然事康熙为君,却结党营私,将此看作是常情。这是一个权相犯的错误,多少聪明人,到了明珠这个位置上能独善其身呢,明珠的下场算是好的了。即使他是真小人,也高于李光地这个伪君子。

至于周培公此人,他的内心是光明的,心地是善良的。即使是在被康熙放逐到冰天雪地,他仍然不怪康熙帝。他仍然向康熙推荐了姚启圣,毕十年之功全“大清全舆图”,这是他对康熙的真性情。

周培公出场之初,身上有伍次友的荐信,可比黄金万两,可在周培公看来这远远不比他与锁儿的感情珍贵。他被康熙赏识,他便一颗心全放在康熙的事业上,不为自己的前途所想。

他破察哈尔,降王辅臣,破吴三桂,件件皆是奇功。难道周培公真的不知道自己会被猜忌,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他还是继续做了下去。因为他一直事君以性情,待人以真心,所以他才能安静离开这个人世,而不怀半分愧疚。

最可贵的就在于他从来没有变过,无论在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