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柱书法家 李玉柱(辽宁农民书法家)

2017-09-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李玉柱(1944-),辽宁省铁岭县双井子乡农民,老人对中国传统国学无以复加痴迷,苦练书法40余载,几乎日日不断,用废毛笔2000多支,堆在一

李玉柱(1944—),辽宁省铁岭县双井子乡农民,老人对中国传统国学无以复加痴迷,苦练书法40余载,几乎日日不断,用废毛笔2000多支,堆在一起,便是“笔冢”,十余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

李玉柱人物生平编辑

他喜爱古代文学,书不离身,《论语》、《离骚》、唐诗宋词、古典名著,精读数百部,至今能背多少古诗文,自己也数不清,其文学修养令人惊叹——自己做诗500多首。

论学识,李玉柱算得上是位“饱学之士”,但其实他仅仅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每年靠10亩地的苞米,2000多元微薄收入维持生计的农民。

谨遵传统求学养,直至油干灯灭时

所坚持者,只是建立在爱好之上的“以之为娱”,无任何功利性。笔耕不辍但手头拮据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李玉柱,他练字连9块钱一刀的毛边纸都舍不得买,更别提宣纸了,就是几毛钱一斤的报纸也不敢多用,只能自制“水写纸”,先用墨在报纸上写,无处下笔后,再涂上厚厚一层墨,晾干后用水在墨上写。

一张“水写纸”可反复用两三年,墨钱也省了李玉柱,只有在参赛或别人求字时,他才舍得用一下珍藏的“一得阁”和宣纸。

不过,笔是如何也改变不了的,他一年用秃五六十支,没办法,只能批发小学生练字时用的二三元钱一支的“大白云”。

他曾为别人赠他一本《历代散文选》而兴奋不已,每一本书到他手上都发挥出了最大的价值,因为李玉柱要吃透方作罢,《红楼梦》许多人在读,但里面的诗词悉数烙在脑子里的或许少之又少,可李玉柱这个农民就能!

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李玉柱唯一的奢侈就是每年花80多元钱,订一份《书法报》,从这里,他能了解国内书法界的动向与各家之言,这样就不会成为一个“瞎子”;

当然,他也会因赵朴初、刘炳森、洪丕谟、启功、武中奇等一批书坛泰斗的相继去世而悲痛不已,含泪遥拜。

虽然年逾六旬,但李玉柱的刻苦一直未变,早晨起来练字,农忙时白天下地干活儿,中午再练,晚上饭后读书。

李玉柱对自己的字并不满意,他隔一段时间就会用毛边纸写一幅作品,之后挂到墙上“自我批评”,他始终称自己是“愚钝之人”,练了一辈子,也只能“入帖”,未到“出帖”之境界,他说现在有些“眼高手低”。

寻找自己书法作品中的缺点“读不尽的书,写不完的字”,李玉柱常说,二者都是永无止境的,没到手拿不动笔、眼看不见字之时,他就不会停下来,但到那时候,也会很痛苦。

让李玉柱高兴的事情是,乡里出现了很多爱好书法的后生,还成立了一个农民书法协会,现在会员有40人,双井子乡成了铁岭市唯一的一个书法基地,他很愿意与这些年轻人交流,只要有活动,他就会放下家里所有的活计,骑上自行车,即使有12公里多的路也无所谓。

后生们尊称李玉柱为“李老师”,喜欢听他谈古论今,喜欢他用满脑子的理论讲书法。

书法协会的会长叫付光伟,打算开个培训班,让李老讲课,对于这件事,他当然高兴,因为他最怕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下一代中出现“断层”。

“堪叹诗书进境迟,清贫未辍艺文思,谨遵传统求学养,直至油干灯灭时。”这是李玉柱总结自己人生的一首诗。一个农民,为何会舞文弄墨成痴,答案尽在诗中。[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