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虚云身高 zz 近代四大高僧之虚云大师与太虚大师

2018-01-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近代四大高僧之   虚云大师与太虚大师 在前一篇文章<近代四大高僧之   印光大师>发表之后,网友马上君留言问:"弘一,圆瑛,印光,第四

  近代四大高僧之   虚云大师与太虚大师 在前一篇文章《近代四大高僧之   印光大师》发表之后,网友马上君留言问:"弘一,圆瑛,印光,第四位是哪位大师呢?"风生当时没有回复,就是想用这篇文章作为答复。

但是大家一看文章题目,心理会问:"四大高僧,已经介绍了三位,怎么还有二位,那不是五位了么?"问题就在这里。这"近代四大高僧"不是有那个机构评选的,是在佛学界慢慢大家心目中自然面然地承认地。

但是由于政//治原因及高僧们活动的地域不同,所以就出了二个版本,一个是海内版的"弘一,圆瑛,印光和虚云"及一个海外版的"弘一,圆瑛,印光和太虚大师"。风生的观点是佛学无内外,所以二位大师在这里一并介绍。

由内再到外,先介绍虚云大师再介绍太虚大师。 虚云(1840—1959),俗姓肖,名古岩,又名演初,字德清,自号虚云、幻游,祖籍湖南湘乡,出生于福建泉州。

曾主持真如寺的修复工作。 虚云出生仕宦之家,父亲肖玉堂官至泉州知府,望子成龙,要他学八股文,以求仕进。但虚云自幼性情恬淡,爱读儒籍佛典,其志不在功名。父亲利用种种办法都未能逼他就范。光绪十七年(1891年),突然潜逃出家,被父探知,勒令回家,越二年,他又逃至鼓山涌泉寺剃度,拜妙莲和尚为师。

随即隐居岩洞,持头陀行,静心观坐三年。然后离寺云游,先后在浙、苏、皖一带名山大寺,学经参禅。曾在江宁会见著名佛学杨仁山居士。

光绪二十六年,虚云从普陀山步行北上,到达北京时,恰遇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他随西太后、光绪皇帝逃亡队伍西行,出长城,赴陕西,途中结识了许多王公大臣。抵西安后,转赴终南山,结庐狮子岩下,改号虚云。

光绪二十八年,虚云游四方、朝拜峨眉,经西藏入西康,转入云南鸡脚山。鸡脚山是历史上的佛教重地,这时,只剩下十余处破庙,且不容外来和尚挂单,虚云无处落脚。后来,通过大理提督张松林向当地知县推荐,方在鸡脚山找到一座破庙——钵盂庵住下来,进行宗教活动。

此年,他将钵盂庵改为迎祥寺,接纳四方僧众,募捐兴修寺庙。光绪三十年,他出国云游,至逻罗(今泰国)、南洋(即东南亚)一带讲经说法,皈依(佛教称身心皈向佛、法、僧)达数万人。

又前往日本参观佛教,途经吉隆坡,得滇中来信,说:"官府兴办新政,遍提寺产",请他设法挽救。光绪三十二年,虚云便转道上海,请寄禅(敬安)和尚一同赴北京上诉。

抵京后,得到当年结识的王公权贵支持,获得一道保护寺庙的"上喻"(即通告),云:此后"着各督饬抚令地方官,凡有大小寺院及一切僧众财产,一律由地方官保护。"从此各地不再提寺产了。事后,虚云仍继续留京活动,为云南寺庙请龙藏(清廷内务府刊印的佛经)。

经肃亲王善耆等发起奏请,于同年七月降旨将迎祥寺赐名"护国祝圣禅寺"、赐虚云为"佛慈洪法大师",又赐"紫衣钵具"、"玉印"、"锡杖如意"、銮驾全幅"。

至此,虚云身价百倍,声誉大振。 1911年(宣统三年),为团结佛教徒,保护寺院,斡旋沪佛教会与宁大同会的对峙,虚云出滇至沪。接着,与寄禅和尚赴南京晋见孙中山,议定修改佛教会会章,取消各地自立之名目诸事宜。

同年四月,因政府更迭,在见过孙中山之后,又前往北京去见袁世凯。在上海改组中国佛教会,成立中华佛教总会。会后,虚云回到云南,晤蔡锷,组织滇黔、滇、藏的佛教支部,并亲襄其务。在新的"大护法"保护下,祝圣寺的香火依然十分兴旺。

1912年,民国成立,出现逐僧毁寺风潮。滇军师长李根源亲自督军上山,准备逐僧毁寺,指名捉拿虚云。虚云只身往见李根源。李问:"佛教何用?"虚云答:"自古立国皆议国教并化,政能治身而不能治心,惟教能治心。心为万物之本,本得其正,何心之不治?"他非常明白宗教对于统治者的功用,几经辩论,终于折服了李根源。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