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尊友艾滋 吴尊友谈艾滋病防控:歧视比病毒更可怕

2017-05-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华网北京11月30日电(胡浩.杨荣荣)12月1日是第25个"世界艾滋病日",卫生部通报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月至10月,我国新报告

新华网北京11月30日电(胡浩、杨荣荣)12月1日是第25个“世界艾滋病日”,卫生部通报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月至10月,我国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8802例;截至2012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92191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认为,对于数十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来说,歧视可能比病毒本身更可怕。

就医歧视困境

因术前被查出携带艾滋病病毒,天津25岁的肺癌患者小峰(化名)在求医时屡次遭拒,无奈私改病历隐瞒病情后,最终顺利进行手术。此事一经报道,立刻引发社会激烈争论。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现象虽然已经有明显好转,但依然普遍存在。”吴尊友说,“特别是在医务界,因为有职业暴露风险,这种歧视更为严重。”

据介绍,艾滋病的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服务及艾滋病防治等工作中意外接触感染者的血液或体液可能造成被HIV感染的情况。去年,我国共有1043起艾滋病职业暴露报告,发生在医疗机构的约700起,经过及时处理,未发生一例感染。

“因为职业的暴露风险,医务人员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吴尊友说,“可以通过医疗行政部门加强管理,以及医务人员提高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风险,消除恐惧和歧视,改善感染者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卫生部疾控局副巡视员孙新华表示,下一步将完善医护人员补偿机制,减轻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更好保障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就医权益。

多重歧视难根除

“艾滋病可防可控,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遭受就学就业歧视、家人邻里疏远的情况还是相当普遍的。”吴尊友说,曾有一个艾滋病人对他说,饭桌上只要他一坐下,所有人就都走了,“这主要是社会大众对艾滋病的认识不够引发的莫名其妙的担心、莫名其妙的恐惧,导致了莫名其妙的歧视。”

据介绍,早在2010年,我国修改了《出入境管理条例》,取消了国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入境限制时,曾引发大众对国人增加艾滋病感染几率的恐慌,一项网络调查显示,84%的被访者表示担心而坚决反对取消限制。卫生部开展的2012年公众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调查显示,公众对艾滋病的防治以及相关政策知晓率有所提高。

“社会大众缺乏对艾滋病更细致、理性的认识。”吴尊友说,“在社会歧视中,对男同性恋患者的歧视又最为严重。”

男同性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面临着性取向和艾滋病的双重歧视,也引发了在同性恋群体中艾滋病难发现、难检测、难治疗的问题。据卫生部数据,我国艾滋病疫情以性传播为主要途径,今年1月至10月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经男男同性性传播比例为21.1%,去年同期为15%,同比上升明显。

民间组织任重道远

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副标题是“全民参与,全力投入,全面预防”。自1985年中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至今,中国的防艾工作已经走过26年,这其中有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有民间组织对艾滋病防治和消除歧视的努力。

1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克强与防治艾滋病民间组织代表座谈。我国民间防艾组织近千家,他们与感染者和患者接触多、联系紧,是艾滋病防治和消除歧视不可或缺的力量。

“政府高层和防艾民间组织的座谈,凸显了政府对民间防艾力量的肯定与支持。”吴尊友表示,民间组织对防治和消除歧视的工作是一个长期推进的过程,首先应该加大对高危人群和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扩大检测工作,加强综合干预覆盖面,辅助对感染者和病人的抗病毒治疗。

他认为,防治艾滋病和消除歧视需要全民参与,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全面落实健康教育、治疗关怀等综合措施。《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明确表示,将致力减少社会歧视,改善感染者和病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