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桥的传奇你知道多少 古代造桥技术的奇迹

2018-06-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今儿小编要介绍自己家乡的一座桥,这座桥的名字叫做“洛阳桥”,它是泉州市洛阳镇的景点,也许因为这座桥当地才有了“洛阳”这个名字,它是古代先人造桥技术的葵宝和结晶,洛阳桥原名万安桥,是古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之一.位于洛阳口,距福建泉州城5公里,北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834米,宽7米.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其"筏型基础"."种蛎固基法",是中国乃至世界造桥技术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汉族

今儿小编要介绍自己家乡的一座桥,这座桥的名字叫做“洛阳桥”,它是泉州市洛阳镇的景点,也许因为这座桥当地才有了“洛阳”这个名字,它是古代先人造桥技术的葵宝和结晶,洛阳桥原名万安桥,是古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之一。位于洛阳口,距福建泉州城5公里,北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834米,宽7米。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其"筏型基础"、"种蛎固基法",是中国乃至世界造桥技术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洛阳桥资料

中文名称 :洛阳桥

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宜

建议游玩时长:1小时

所属国家 :中国

地理位置 :泉州市洛江区蔡襄路

门票价格 :免费

桥   长:834米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著名景点 :月光菩萨塔、中庭碑林、镇风塔 蔡襄石像

所属城市 :福建省泉州市

如果你觉得洛阳桥只是简单的一座桥,没有什么可以观看的,那小编告诉您,您错了,从你的视线进入洛阳桥这边,就已经说明你进入洛阳桥的风景区,放眼望江面,桥上桥下何尝不是一道风景线,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洛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郊的洛阳江上,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在洛阳江口,距泉州城5公里,北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834米,宽7米。桥上现存亭2座,石将军2尊,石塔5座。碑亭有"西川甘露"碑刻和清道光间石刻"天下第一桥"横额。中亭傍有崖刻"万安桥"、"万古安澜"和12方碑刻。

洛阳桥位于泉州城东13公里,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它是当时广东、福建进京城的必经之路。洛阳桥应该在河南洛阳,此桥为何取名洛阳桥呢?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带居住着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时有战争爆发,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迁,迁到泉州及闽南一带的多数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带的人士,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所用的语系称为河洛语,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闽南语,这些中原人士,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发达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引导当地人们开垦、发展,他们来到了泉州,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像古都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此桥也因此而命名。

来到洛阳作客,当然少不了美食了,小编知道各位旅游肯定不会错过,接下来小编向大家介绍洛阳的特色菜肴。

洛阳水席

如果您是一家人旅游,或者一群人,洛阳水席一定不能错过,洛阳水席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由24道菜组成,8个冷盘、16道热菜。16道热菜汤汤水水一道一道缓缓而上如行云流水。原本来自民间,唐代武则天时,将洛阳水席旨进皇宫,加上山珍海味,制成宫廷宴席。后代又从宫廷传回民间,遂形成特有的风味,故又称官场席。和洛阳牡丹花会、龙门石窟并称为洛阳三绝。

鲤鱼跳龙门

鲤鱼本是水族,一跃龙门化成龙,鲤伊鲂,贵似牛羊”,洛河鲤鱼,享有“龙鱼”的美誉,自古就因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闻名。“鲤鱼跳龙门”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寓意吉祥。加之有青山衬托、状如门阙,颇富山野情趣。可谓是色香味俱全的一道名菜。

洛阳不翻汤

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因长期在“九府门”经营,人们称为“九府门不翻汤”。将锦珍、木耳、海带、胡椒、虾皮和九种香料装入特制的大铁锅里,然后加满用鸡和鸡骨熬制成的高汤并浸透配料,使菜和佐料味逐渐渗出,而汤味丰满。食用时在碗内放粉条、虾皮、韭菜、胡椒粉、味精、醋等,用锅中圆箍内的滚汤冲沏,再放一个不翻汤饼即成。

洛阳桥的景点不限于一座桥,更多的是整个洛阳地区,洛阳市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所属的栾川、孟津、偃师、伊川等县皆有独特的风景名胜。

洛阳市内,洛河自西南向东北穿城而过,历史人文景观大都集中在河北火车站东的老城区;城北郊外的古墓葬保护区即为著名的邙山,部分牡丹园也在这里。城南郊外为龙门镇,伊河纵贯南北,著名的龙门石窟就分布在河水的东西两岸。

洛阳辖县中,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是探索夏文化和夏商王朝分界的关键性遗址。孟津与新安的小浪底水库曾是黄河流域上最大的水库。洛阳南邻的伊川则以盛产名人闻名,二程,邵雍,庄子,范仲淹的墓葬分布在这里。而西南的栾川南依伏牛山,以优美原始的自然风光著称,抱犊寨,重渡沟和鸡冠洞都是避暑度假的理想场所。

说起洛阳桥的历史,那当然要说这座桥是如何建成的,早在公元前770年,洛阳就已是东周王朝的国都。当时由于旧都镐京残破不堪,周平王决定东迁洛邑,东周成为在洛阳正式建都的第一个王朝。此后东汉,曹魏等先后有九个朝代在洛阳定都,所以洛阳有“九朝古都”之称,如果加上一些以洛阳为陪都的政权,则有十三个之多。由于皇都在此,各朝各代也相应在洛阳大兴土木,营造巨室。现存的白马寺,龙门石窟,关林便分别始建于东汉,北魏和曹魏政权时期。

洛阳的鼎盛时代是隋唐。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迁都洛阳,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使洛阳成为全国水陆交通的枢纽。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唐为周,把洛阳定为周都。这段时期是洛阳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宫殿建筑宏伟壮丽,城内的大型官仓承担着为京都储存或转运粮食的重任,手工业技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著名的唐三彩陶器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相传一千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荒村的古渡,名叫"万安渡"。这里的水深浪急,过往船只每遇狂风则樯倾楫摧,不少舟舶沉埋海底,无数渡客葬身鱼腹……原来这是江妖水怪在兴风作浪。当年真武大帝得道成仙时,曾掏出腹中肠肚抛入洛阳江中;不料年深月久,这些肠肚变成了龟精、蛇怪,常在洛阳江中搅浪掀波。

关于洛阳桥有的不仅是美丽风景,更有一些神话故事,接下来小编跟大家分享民间关于洛阳桥的神话传说,有一日,渡船离岸驶近江心,忽然龟蛇两怪浮出水面,顿时狂风呼啸,浊浪排空,小小的渡船眼看就有被吞噬的危险,突然从空中传来连声呼喊:"蔡大人过江, 休得无礼!"龟蛇闻声慌忙遁逃。霎时风平浪静,渡船安然抵岸。旅客十分惊奇,不知谁是"蔡大人"。有一位莆田的孕妇,丈夫姓蔡,她心想将来生下的孩子定是非凡人物,便暗自许愿:将来孩子如能成器,定教他在洛阳江上修建一座大桥。

那妇人回乡后生了个男孩,取名叫蔡襄,字君谟,号端,十分聪颖灵慧。蔡襄长大懂事,蔡母便对他讲当年过江遇险约处逢生的经过,殷殷叮咛儿子要实现她所许下的造桥夙愿。蔡襄默默地把母亲的嘱咐记在心里。不久,朝廷开科取士,蔡襄以才学广博,被擢选入朝为官,颇受皇帝的器重。他心里惦记着母亲的夙愿,却又感到苦恼:老是呆在京都,何时才有机会到泉州建造洛阳桥呢?

前面我们说到关于洛阳桥修建的神话传说,夫人剩下姓“蔡”的孩子取名蔡襄,进京后受到重用,委任督造洛阳桥,神话传说中造桥的过程可没有那么简单。

蔡襄集中了工匠的智慧,创造了"筏形基础",使船尖形的桥墩分开水势,减少了浪潮的冲击力。他又利用海水的浮力,发明了"悬机浮运",借助潮涨船高,把一块块重达数千斤的大石板,轻轻托举起来铺在桥墩之间,使洛阳桥渐渐显出了奇伟的雄姿。

有一天,蔡襄发现洛阳江中每一块礁石中,生长着密密麻麻的牡蛎丛,心想要是能采用"种蛎固基"的方法,使牡蛎繁生把桥基和桥墩石胶合凝结成牢固的整体该有多好呵!蓦然间,江上刮起一阵巨风,刮雨似的把满江的牡蛎丛全都吹到洛阳桥墩上,仿佛打上无数钢钉,使雄峙江上的石桥更加坚不可摧。蔡襄惊奇万分,抬头一看,只见南海观音立在云端微笑道:"学士苦心精诚可感,方才是我略施小技。"南海观音接着又说:"建此长桥,已花金钱一千万两,财库业已匮乏,待我帮你筹足资金,尔后再叫八仙助你除妖,永绝后患!"

说罢,南海观音倏然化作一位绝色美女,泛舟洛阳江边,声称谁若能用金钱投中她,她愿嫁与为妻。一时,沿江两岸人头攒动。人们围观烟波江上花容月貌的美女,争相投掷金钱。那些平日贪财如命的富豪子弟,不惜抛掷千金万银。金钱雨点般落在小舟上,却无一人能投中。小舟天天满载金钱而归,纨绔子弟则垂头丧气败兴而回。就这样,又筹集了一大笔资金,用于建造长桥两面三刀翼的扶栏,以及"七座亭,九座塔,石狮二十八"。

眼看凌波长桥即将竣工,潜伏江底的龟精、蛇怪不肯甘休,它们纠集洛阳江上游的九十九条蛟龙,掀起狂风恶浪,张牙舞爪,直向石桥扑来。张果老骑着驴子,把作恶多端的龟精踩成一团烂泥。李铁拐打开火葫芦,葫芦中立即喷吐出一股浓烟烈火,把那九十九条蛟龙活活烧死。这时天上出现彩虹,江上波平如镜,岸上弦歌声声。洛阳江两岸人民喜气洋洋,敲锣打鼓,欢呼历经七年终于建成的跨海长桥。沿江两岸的人民为了纪念蔡襄倡建洛阳桥的功绩,特地在桥南建起一座"蔡襄祠",并塑像立碑。

由于当时资金有限,桥的高度不够,每逢洪水,桥面经常被淹没。所以后来又传说泉州郡人大富商李五,为此桥出资增高三尺。李五为泉州大富商,由于他生活的奢侈和挥霍,被小人诬告,无故被抓往京城问罪。当他的囚车过洛阳桥时,水已淹没路面,他很艰难地过了桥,因此他对天发誓,要是他能平安无事回乡,一定出资将洛阳桥增高三尺。果然,三年后他顺利回家,因此就出资将桥增高了三尺。

都说洛阳有三绝,是那三绝呢?不要急让我们接着往下看。洛阳桥有桥墩46座,桥长360丈,阔1.5丈。桥的两侧有500栏柱。均有石雕,用于保护行人。桥的两测建置石塔9座,用以镇风 , 桥上筑石亭7座,供率骑休息。桥身及其附属建筑物,有许多艺术石碉,造型美观,-有昂首挺拔的石狮,有口含石球的球狮子。

整座桥梁规模宏大,样式美观,花费14000多两银子,全是人民自动捐献的。蔡襄也卖了家里160多亩地,捐献洛阳桥。洛阳桥建成后,人们给它总结了三个绝妙的特点.称为"三绝",一是工程艰苦浩大;二是《万安桥记》简洁;三是碑石、碑字艺术精雕。

洛阳桥之所以被称为建筑界的奇迹,洛阳桥是先人智慧的结晶,因为它在建造的时候创造很多造桥的技术,洛阳桥址位于福建省江海汇合处,江潮汹涌,浪涛搏击。近千年前的中国桥梁工程师们,就是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首创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所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形基础"。所谓"筏形基础",就是用船载石沿着桥梁中线抛下大量石块,使江底形成一条矮石堤,然后在堤上建桥墩。 洛阳桥的桥墩形式也别具一格,值得一看。桥墩全中用长条石交错垒砌,两头尖,以分水势,减轻浪涛对桥墩的冲击。为了巩固基石,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还首创了"种蛎固基法",即在基石上养殖牡蛎,使之胶结成牢固的中流砥柱。

这是世界上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中的先例。至今,我们仍可以从那些缀满白色蛎房痕迹的桥墩石 ,窥探它当年的模样。 洛阳桥的建造,使洛阳江天堑变通途。它为南宋时期泉州出现的大规模造桥工程,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著名的安平桥、石笋桥、顺济桥等,都是仿造洛阳桥而建造起来的。它成了中国造桥史上的一座丰碑,成为人们千古传诵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