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女儿聂梅生 聂荣臻女儿讲述传奇父亲 3天3夜拉来3000起义军

2017-10-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少年时立志要"实业救国",后来投身革命熔炉.解放前,他是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将领;建国后,他领导一大批科学家勇攀科技高峰,为新中国成功造就"两

少年时立志要“实业救国”,后来投身革命熔炉。解放前,他是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将领;建国后,他领导一大批科学家勇攀科技高峰,为新中国成功造就“两弹一星”。在十大元帅中,只有他直接参加了南昌和广州两大起义。1992年5月,聂荣臻作为最后一位逝世的元帅,离开了他一生热爱的国家和人民,也把他走过的那些风雨如磐、叱咤风云的岁月,带进了另一个世界。

适逢南昌起义80周年,记者奔赴北京,见到了聂帅的女儿聂力将军,与她一道追忆为国家和民族振兴付出了一生心血的聂帅。为了丰富本报报道,在记者离开北京前,聂力将军还在百忙之中,专程送来了她的《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一书。

透过这些讲述和记录,通过一个女儿独特的视角,聂帅戎马倥偬的岁月,为国防科技事业特别是“两弹一星”鞠躬尽瘁的后半生以及作为开国元勋、科技主帅、厚道长者的形象,均淋漓尽致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 回忆 ☆

年少赴法寻求救国道路

聂荣臻,字福骈,小名双全,1899年12月29日出生于四川江津县。他8岁入私塾,后入高等小学,1917年夏考入江津中学。在校内,聂荣臻广读博览,他接触到《新青年》等杂志,曾与同学相约“我辈要以报国为根本,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建功立业”。每遇国家民族大事,聂荣臻总是慷慨陈词,忧国忧民思想常书于文卷之上,教师曾誉其“资赋不凡,终非池中之物”。

五四运动时期,聂荣臻因参加家乡学生爱国斗争,遭到反动军警的抓捕。为了避开眼前的危险,学习西洋先进的科学,心怀“实业救国”大志的聂荣臻于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并积极投身旅法学生运动。

1921年初,聂荣臻到达法国,在那里结识了周恩来、蔡和森、陈毅、邓小平等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思想上也从“实业救国”转变为信仰共产主义。1922年,他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翌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旅欧社会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委员、训练部副主任。1924年秋,他来到莫斯科,进入东方大学学习,后来与叶挺等人被秘密派往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培养的宝贵军事人才。

    1925年,聂荣臻回国后,先在黄埔军校政治部任秘书兼政治教官,北伐战争开始后任广东区委军委特派员,负责传达党的指示和调配干部。

坚持原则保障起义胜利

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组织武装起义,用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周恩来回军事部后连夜召集聂荣臻等人开会。根据共产国际指示,要组织一支5万人的军队。起义的大体设想已经有了,但具体行动还有待进一步确定。

    周恩来指定聂荣臻为临时性组织前敌军委书记,由他先到九江,向当地驻军中的共产党人传达中央决定,做好起义准备,等待中央命令。他与贺昌、颜昌颐于第二天即乘轮船急忙赶到九江。第一个通知了叶挺,并住在叶挺的司令部里。当时因形势紧张,中央不少负责人已先后转移到九江。

7月20日,在九江开了个碰头会,谭平山、李立三、恽代英、邓中夏、叶挺参加,聂荣臻也参加了。会上,李立三等人主张立即动手,赶紧打响第一枪。聂荣臻提出,起义准备工作并未做好,必须等中央的命令。聂力告诉记者,当时李立三是中央委员,和周恩来一样,职务远高于她父亲,如稍一让步,李立三的建议势必被采纳,后果不堪设想。两人发生激烈争执。最后,聂荣臻获得了更多人的支持。会议决定,等中央的命令行动。

为起义拉来两个团一个连

起义计划中,我党主要依靠贺龙的第20军、叶挺的第24师和朱德的军官教育团。这些部队都属于张发奎指挥。周恩来临去南昌前,让聂荣臻设法把第25师拉来参加起义。当时没有电台,利用电报又怕不可靠,于是二人约定,起义一开始,立即从南昌放一列空火车到马回岭,火车一到,聂荣臻即组织装备和人员开往南昌。

第25师师长李汉魂是张发奎的亲信,要想把该师全部拉走是不现实的,聂荣臻打算“吃瓜挑熟的”。经过三天三夜没合眼的紧张筹划实施,在共产党员、73团团长周士第,第75团副营长孙一中(黄埔一期学生,时任第75团中共支部书记)的大力协助下,聂荣臻把这两个团拉了出来,同时还拉出了74团一个重机枪连,总人数超过3000人,起义时汇入南昌起义的队伍,编为起义军第11军的第25师。

南昌起义后聂荣臻被任命为第11军党代表。

1927年12月,聂荣臻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并身先士卒战斗在第一线。而第25师后来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成为井冈山的主力之一。

冒死救下重病的周恩来

聂力告诉记者,她父亲和周恩来的关系非常好,这除了长期以来的战斗友谊外,还有一个难忘的故事。起义军虽英勇作战,但在南下途中,被不断地失利、酷暑、饥饿、疾病、死亡所困扰,部队很快就散了。两个月后,聂荣臻与叶挺一起流散到了广东普宁县的流沙镇,却意外在这里遇到周恩来等人。

    此时的周恩来身染疟疾,发高烧,脸色铁青,非常痛苦。病情发作厉害的时候,连稀粥都无法吃下去,有时神志不清,躺在担架上,还在喊,冲啊,冲啊……看到自己最钦佩的人病成这样,聂荣臻心急如焚。

    敌人又从后面追赶上来,周恩来身边只剩下聂荣臻、叶挺和几个警卫人员了。他们架起周恩来,躲避到附近的小村子。为了减小目标,避免被俘,聂荣臻和叶挺商量后,遣散了那几个警卫。

    周围都是敌人,道路不熟,语言不通,而且他们只有一支小手枪,稍有不慎,就得束手就擒。周恩来是党的重要人物,他如果被俘,损失就大了。聂荣臻和叶挺只有一个信念:宁肯自己粉身碎骨,也要保护好周恩来。

    就在走投无路之时,他们遇到了中共汕头市委常委杨石魂,杨石魂就是这一带的人。几个人经过商量后,决定渡海到香港去。杨石魂找来一副担架,他们抬上周恩来,晓宿夜行,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陆丰甲子镇,打算从这里出海。却又赶上台风,波浪滔天,根本无法出海,只得住下。

    甲子镇周围敌情严重,他们只好又转移至金厢镇,住在区委书记黄秀文的家里。黄秀文家里只有一张床,只能让周恩来睡,聂荣臻、叶挺、杨石魂就睡在地上。

    但是周恩来情况更加糟糕了,以至于大家担心他扛不过去了,于是冒险把他护送到海边的碧流村,请一位老中医治疗。治疗期间,他们住在海边一座废弃的房子里,当地人传说那房子闹鬼,多年没人住了。

好在几天后,周恩来病情稍有好转,他们便返回金厢镇,在渚村上了一条小船,于黎明前启帆出海。周恩来、叶挺、杨石魂、聂荣臻,再加上船工,一共五个人挤在一叶扁舟上。周恩来被安排在船舱里,其他四个人只能挤在舱面上。

    就这样经过一段惊心动魂的海上之旅,他们才到达了香港。

被“炮轰”却力保知识分子

新中国成立后,聂荣臻曾任北京市市长、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等职。上世纪50年代后期,聂荣臻开始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国防科委主任兼党委书记等职务。自从1956年聂帅主动请缨,率领知识分子努力攀登科技领域里的“珠穆朗玛峰”以来,在不平凡的10年里,科技战线捷报频传,“两弹”的横空出世,让中国步入了大国行列;科技工作的全面发展,前景喜人。可此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

聂荣臻意识到,在这场政治风浪中,应尽力保护好科技界的知识分子,他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没有他们,新中国将一事无成。

    1966年6月22日,聂荣臻在《关于文化大革命中对待自然科学工作者的几个政策界限》中指出: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属于无产阶级或资产阶级左派、中派,应予团结保护。对科研机构的要害部门要严加保卫,如有人抢档案、武器、爆炸物、毒品或泄露国家机密、破坏仪器设备等,一律以反革命论处。但后来因为造反派强烈反对,他划的这些“界限”很快就夭折了。

不仅如此,造反派甚至开始点名批判他了。北京街头出现了许多“炮轰聂荣臻”的大标语。聂力说,“记得有一天外出,我看到一座大烟囱上垂下来一幅巨型标语,上面写着‘万炮齐轰聂荣臻’。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听人讲,北京火车站的一幅批判聂荣臻的标语最为‘壮观’——一辆解放牌卡车横过来,竟然遮不住其中的一个字。”

在这样的困境中,聂帅所想的,并不是保护自己,而是保护知识分子和科研设备,保持科研工作的秩序。一有机会,他就向毛主席和周总理建议,要保护像钱学森、华罗庚这样的著名科学家,这些人是“国宝”,不能连“国宝”都不要啊!

    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聂荣臻被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这次会议上,经过他的努力,把保护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这一条写进了“十六条”中,明确规定“对于有贡献的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员,应该加以保护。”对此,聂帅感到十分欣慰。

“不搞出两弹来,我死不瞑目!”

聂力将军说,多年来,聂帅有一个夙愿——科技强国。

    聂荣臻元帅曾说——热爱科学技术,希望以此来改变我国的贫穷落后面貌,是我青年时期的夙愿。经过革命战争,人民掌握了国家政权,正是实现这种夙愿的好时机。我决心把自己的后半生贡献给我国的科学事业……

    搞“两弹一星”,正是聂帅怀着这样一种紧迫感,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来抓的。

    1959年7月,中央决定用八年的时间制造出原子弹,接着又提出国防工业应以抓尖端为主,“两弹为主,导弹第一”。在苏联撤走专家,国内又遇经济上的天灾人祸时,原子弹研制工作是“上马”还是“下马”也出现了争执。面对来自各方面的艰难和阻力,聂荣臻元帅坚决主张“两弹”继续搞下去,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搞出两弹来,我死不瞑目!”

    他操劳过度住院,陈毅来看望他时说:“我这个外交部长,现在腰杆子还不硬,你们把导弹、原子弹搞出来了,我的腰杆子就硬了。”

    在中央的支持下,聂荣臻统一组织全国大协作,经过全体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于1964年10月16日终于成功爆炸了第一枚原子弹;1966年10月成功实现了导弹与原子弹的结合;1967年6月又成功爆炸第一枚氢弹。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多,苏联用了四年,法国用了八年多,中国只用了两年八个月——尖端武器的研制速度让世界惊叹不已。

    1992年聂荣臻元帅逝世后,根据他的遗愿和家属的意见,他的部分骨灰安放在大西北导弹试验基地的烈士陵园中,以陪伴那些在戈壁中为研制“两弹”而献出毕生精力乃至生命的科研人员以及参与此项工作的广大指战员。

    聂力说,在父亲离开后的十几年以来,从卫星、火箭升空到“神舟”飞船上天,每当有重大科研任务胜利完成,她总是来到家中父亲的铜像前,向他报告成功的喜讯……

☆ 新闻追访 ☆

救助日本孤女传为美谈

1992年5月16日,聂荣臻逝世的第2天,治丧委员会收到了两封来自日本的唁电。一份来自宫崎县都城市市长,另一份则是该市一位叫美穗子的女子发来的。在美穗子的唁电中,她称聂帅为“父亲”。

1940年8月,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三团一营的战士们,在井陉煤矿战火中救起了两个日本小女孩。她们的父亲加藤清利,在日军的轰炸中死了。根据聂帅的命令把两个孩子送到了前线指挥部,还按照团职干部负重伤的伙食标准特别供给两个女孩奶粉、罐头、白糖、水果。

    考虑到战事激烈且边区的环境艰苦。经再三考虑,聂帅找来一位最可靠的老乡,把两名女孩送回日军兵营。他依依不舍地挨个抱起来,摸摸头,以示祝福。

    1980年,《解放军报》和日本《读卖新闻》先后刊登了聂帅与日本孤女的故事,并奇迹般地找到了当年的日本孤女——美穗子(其中小的那个女孩在送到石家庄后在医院病逝)。1980年秋,美穗子应聂帅邀请来华,看到聂帅她眼含热泪,以额触聂帅双手,表达深深的感激之情。

与此同时,来自日本各地的感谢信、贺电不断。聂力告诉记者,美穗子曾三次访华来看望聂帅。她一直把聂帅当成精神寄托和动力,在她心中,聂帅也是她的父亲。

1992年聂帅去世,正赶上美惠子的丈夫突发脑血栓卧病在床,需要照顾,她无法脱身,因此没赶来吊唁。她不懂中文,聂力又不懂日语,她只好通过中日友协转告聂力,请求原谅。

    1998年,聂力去日本访问。其间,她带着全家人的祝福,专程到美穗子的家中看望她。

    聂帅百年诞辰的1999年,根据他生前的愿望,他的老家江津市与美惠子所在的都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聂荣臻大事年表

    1899年12月29日生于四川江津。     1919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2年8月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次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10月到苏联学习。     1925年8月回国后,历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

    1927年7月中旬任中共前敌军委书记,参加南昌起义后任起义军第十一军党代表。同年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     1928年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

    1931年12月进入中央苏区,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团政治委员,曾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同年4月,作为红军东路军政治委员参与指挥漳州战役。

    1932年冬以后,与军团长林彪率部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        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主张。

过金沙江后,任中央红军先遣队政治委员。曾率部参加直罗镇和东征、西征战役。     1936年11月,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

    1937年7月任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政治委员,参与指挥平型关战斗,取得全国抗战开始后的第一个大胜利。11月,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晋察冀3省边界地区创建了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

    1939年冬指挥雁宿崖、黄土岭战斗,击毙被日军称为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中将旅团长。     1943年秋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

          1945年部署晋察冀军区部队对日反攻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平津卫戍区司令、北平(今北京)市市长等职。

先后参与指挥正太、清风店、石家庄、平津等战役。     1950年初任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协助中央军委领导人部署人民解放军继续解放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岛屿,肃清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

    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11月任国务院副总理。

        1958年兼任国务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1959年兼任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领导科技攻关,组织全国大协作,仅用5年时间就研制成功多种导弹和原子弹,不久又研制成功氢弹。

    文革期间,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斗争。

    1983-1988年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2年5月14日在北京逝世。

新闻人物简介

聂力:汉族,重庆江津市人,1930年生于上海。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参加工作,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学文化,留学苏联,高级工程师。原人大常委、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晋升为中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