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智慧艾晓明 寻找智慧的三种人:读马奇的《经验的疆界》

2017-05-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大师中的大师"马奇写的经验的疆界是一本难懂的小书,全书根据马奇2008年在康纳尔大学演讲改编而来,中译本只有92页,但句句有出处,每页有洞

“大师中的大师”马奇写的经验的疆界是一本难懂的小书,全书根据马奇2008年在康纳尔大学演讲改编而来,中译本只有92页,但句句有出处,每页有洞见,可谓字字珠玑。与其说这是一本写组织行为学的书,不如说是一位老人,到了晚年,回顾一生,临行前,给后生小辈送上的珍贵礼物。

我的心理学训练最早来自组织行为学,所以对该领域并不陌生。令人惊奇的是,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采取多学科视角,透过现象,探求本质,还做得非常漂亮。出生于1928年的马奇与出生于1924年的芒格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同一种思维方式:多学科问题导向。

在这本小书里,马奇没有纠缠组织三大关键特征(组织内部的利益冲突;组织适应涉及到多个嵌套水平的同步交互适应;多个组织同步调整、共同演化),而是直接追问:智慧何来?经验在我们人类的智慧与组织的智慧寻求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或者应该起什么作用?当然,因为演讲主题所限,马奇更多探讨的是【组织的智慧】何来?不过在正式行文中,马奇对智慧何来已经论述非常透彻了。

智慧是什么?马奇写道:智慧的两个要素在于适应环境与优雅地诠释经验。前者如罗马天主教会和欧洲的几所老牌名牌大学,得以存活数个世纪。后者则是人类渴望理解经验,如【有效地关注重要之事】即为智慧。

在寻求智慧的路上,存在三类路径。我们可以通俗地将马奇的三个流派比喻成人。这三类人分别是:

沿着这三类人或者说三个流派的智慧观与历史观、各类人背后更底层的抽象思想,马奇在接下来的三章阐释了各种路径寻找智慧的关键点、可能遇到的门槛、不足之处。最后在全书的第五章予以总结。与一般人对各个学科的肤浅了解不一样,马奇对这三类人或者说三个流派了如指掌,贡献卓越。

在笛卡尔信徒上,在书中,他一笔带过,读者几乎肯定会忽略的垃圾桶模型,是他的发明。该模型是人类决策模型中的经典之一。不太为中国读者所知的是,马奇早年就成为大师,在他年仅三十岁时,在卡内基大学的行为高级研究中心任职,他与众所周知的跨学科天才,图灵奖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双得主西蒙合写的《组织》成为经典。其1994年著作《决策入门》第一章即【有限理性】,奠定了今日行为经济学基础。

但与西蒙不一样的是,马奇更低调与更注重审美。在讲故事的人这方面,他出版了8本诗集,拥有对人文领域足够的发言权。我们甚至可以开玩笑说,马奇是专职诗人,业余科学家。在适应者上,马奇则深受达尔文主义影响,是科学达尔文主义资深拥护者。

先说笛卡尔信徒寻找智慧的关键点。马奇发明了一对超级牛逼的词汇来形容人类思维的先天特征:低智学习与高智解释。马奇将人类从经验中获取智慧的模式区分为两种,一种是低智学习,是指在不求理解因果结构的情况下,直接复制与成功相连的行为。

比如,在码农社区,一个程序员,看到路边大妈烧饼卖得不错,于是跟风去卖烧饼。大妈卖烧饼多放个鸡蛋,导致大家都爱买,他跟着也多放一个鸡蛋。比较可惜的是,程序员没有看到大妈有个漂亮的女儿。

。。这类行为,被马奇称之为【低智学习】。另一类是高智学习,是指在努力理解因果结构并用其指导以后的行动。比如,芒格通过综合对历史人物的失败分析、投资公司的失败案例分析、以及各类心理学与数学知识,最后总结出一个人类误判心理大全与投资清单。这类力图理解因果结构:人是怎么失败的,并且用其指导今后投资行为,被马奇称之为【高智学习】。

如何复制成功?【低智学习】具体而言,有三种机制:

这类人寻求智慧,容易犯哪些错误呢?马奇在这里没有讨论那些众所周知的,人类信息加工的局限性,比如7加减2这些,以及他与西蒙奠基的【有限理性】这些,而是直接回到历史,找了几类难以避免的错误:

其一,笛卡尔信徒们的模型相对历史的复杂来说,总是小变量、内隐的、简单。这么一来,就容易犯下【误设】与【迷信】的错误。

其二,历史充满随机不确定性。如果历史充满随机不确定性。根据经验寻找最优解,就要解析信号、噪音和样本的联合效应。但是,拟合越好的模型,其实也是对噪音包容越好。同时,随机变异会造成两类典型的、违背直觉的意外:【首次超越定理】与【竞争上限定理】。

其三,在复制成功时,众选项的潜在结果分布受到历次所做选择以及历次变现结果的影响。一般人,写书会写到这种程度:“复制成功会影响到你选择的选项。” 比如,你认为是勤奋导致成功,那么,你可能更努力地去学习;比如,你认为关系导致成功,那么,你可能更努力地去社交。

但是马奇不是这么写的,他直接写道:

比如,我说过的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选择问题,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倾向于选择外在动机,那么,他慢慢地会变成奖励与惩罚驱使,更重要的是,他会失去对内在动机的行为偏好。

还仅仅写到这一步不算什么,接下来,马奇继续分析了【练习效应】、【胜任力陷阱】与【马太效应】,以及【成败评定与目标调整如何影响复制成功】。

在本段,马奇特别强调了,别再去寻找什么最优学习方法了!他指出,学习在三个层面同时发生:

因为学习在这三个层面同步进行。所以寻求最佳选项很难找到,三个层面的适应会相互干扰。

其四,经验抽样率受样本结果的影响。

人类存在一个过于自大的心理特征,马奇将其称之为,【高智解释】,比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仅仅是因为模仿国外产品成功的创业者,会给自己的成功,寻找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来解释。对于这类心理现象,马奇以【风险承担】与【配偶选择】两个案例说明了人类不少行为其实没那么复杂。

与一般社会科学家的理解不一样,马奇将社会科学发现的各类模型也理解为类似故事。故事与模型,只是一个事物的两面而已。在这一章,马奇总结了四种常见的神话主题:

以上四个神话主题。能够总结出四类神话,已经足够看功力;能够立即写出反主题,更是一位智者的思考:

马奇还不满足于此,在书中,经常玩一类更高级的智力游戏:在正反神话主题之后,是否还存在更深层次的东西?在这一章,马奇写道:

接着,马奇分析了故事的意义与价值:真理、正义与美。

智慧是什么?适应环境与优雅地解释经验。我们人类通过第二章的【低智学习】与第三章的【高智学习】获得智慧。在第二章中,我们往往倾向于采取三种机制复制成功;在第三章中,我们通常会有意无意,在讲故事与模型时,重复四类神话主题。在适应环境的同时,我们人类却失去了创新能力。【适应】的低效本身在阻碍新事物诞生。

幸运的是,我们人类通过进化的【搭乘】机制,那些几乎总是失败的智慧(如乌托邦智慧)与那些明显成功的智慧(如常规智慧)捆绑在一起,走向成功。在这点上,需要谦虚与承认不足,以及更好地理解各类机制,马奇引用契科夫的话说道:

如何创造有利于组织诞生新事物的条件?马奇总结为三点:

马奇提到一个有趣的思想:

第五章是小结。这一章的思想可以用【经验也许是最好的老师,但不是特别好的老师】来总结。

最后想说的是,在我的智者清单里面,马奇的阅读量、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足以与王阳明、钱钟书、西蒙、芒格这类人匹敌。读一本92页的小书,笔记写得差不多超过读一些920页的书,对我来说,很例外了。马奇的书向来不好翻译,译者几本都翻译得信达雅,也实在难为译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