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秘密]张充仁纪念馆:走向西方的"泥塑神手"

2017-12-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东方网记者陈珠还8月16日报道:他是<丁丁在中国>里的中文字作者,他和埃尔热有着深厚友情;他曾为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塑像,他的作品至今还在比利时

东方网记者陈珠还8月16日报道:他是《丁丁在中国》里的中文字作者,他和埃尔热有着深厚友情;他曾为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塑像,他的作品至今还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百年宫顶、巴黎的爱丽舍宫、德彪西纪念馆和上海的淮海路畔伫立;他的画室里曾走出过著名水彩画家哈定、宣传画家翁逸之、油画家兼美术史论家何振志等......他就是中国现代雕塑的奠基人——张充仁,齐白石称他为“泥塑之神手也”。

专题:博物馆里的秘密

上个世纪,“中国张”作为一枚隽永的符号被镌刻在了西方十多亿人的心中。2003年3月的某一天,张充仁纪念馆终于在张充仁的故乡——上海七宝蒲汇塘畔建成,与此同时,张充仁德艺双馨的艺术人生终于能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西方广受敬仰的中国泥塑神手

在上海张充仁纪念馆中,陈列着一件特殊的雕塑品,那就是被齐白石称之为“泥塑之神手”张充仁的一只右手,这件作品的原件,也同毕加索、罗丹的手一起作为法国国家艺术博物馆的永久珍藏。这位中国20世纪的雕塑艺术巨匠,他91个春秋的艺术岁月,一生留下了宝贵雕塑作品,奠定了他在西方艺术界的地位。

张充仁一生创作了近一百多尊雕塑作品,他给泥土以生命,赋石头以感情。他为邓小平、冯玉祥、于右任、聂耳、马相伯、蒋介石、司徒雷登、埃尔热、密特朗、德彪西、齐白石、陶冷月、吴湖帆等许多历史名人塑过像,每一尊塑像均能传达人物的神韵及内心世界。在78岁定居法国后,他仍用生命中最后的十三年,留下了一批珍贵的传世之作。

张充仁创作的雕塑作品,往往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他在比利时就读雕塑高级班时,一次导师布置了“内心的苦楚”这一命题作业。当时,中国侵华日军的铁蹄已闯入东北,战争的阴霾笼罩着全国,张充仁心中想念着远方的故乡,焦虑着灾难深重的祖国,他的雕塑处女作《渔夫之妻》诞生了。1945年上海沦陷时期,日寇以色情和毒品腐蚀中国青年意志,张充仁又创作了《恋爱与责任》,意图唤醒青年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在上海淮海路复兴路的街心花园里,伫立着一座聂耳全身铜像,这是张充仁在上海街头的唯一一座城市雕塑作品,这是为纪念聂耳诞生80周年所建。当时张充仁已定居法国,不远万里回到上海,主动积极投入这一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