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秘密]邹韬奋纪念馆:展示用笔战斗的新闻伟人

2017-05-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图为邹韬奋纪念馆陈列的邹韬奋雕塑.图为生活书店徽章和会员证.东方网记者鲁琳.刘歆8月2日报道:走进重庆南路的万宜坊弄堂,记者在一片民居中找到

图为邹韬奋纪念馆陈列的邹韬奋雕塑。

图为生活书店徽章和会员证。

东方网记者鲁琳、刘歆8月2日报道:走进重庆南路的万宜坊弄堂,记者在一片民居中找到了邹韬奋旧居。一眼望去这所隐匿在车水马龙闹市区的旧式建筑似乎很难显现出它的特别之处,但弄堂口高高悬起的“韬奋纪念馆”几个大字却鲜明地提醒着人们,曾经的这里是何等的不同寻常。

是的,就是在这不大两幢新式里弄建筑里,记录了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生平事迹陈列和生活起居。“他是那个时代的精神领袖,一位用一支笔在战斗的新闻伟人!”在纪念馆工作了两年多的讲解员张钰伟说。

走到这所1930年邹韬奋和夫人沈粹缜一起租下的寓所面前,引入眼帘的是一幢联排式、富有现代气息的两层楼住宅,砖混结构,外墙用混凝土拉毛,屋前有两米高的围墙围护。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外在,但那种文化人的氛围就一下子铺散开来,人的回忆似乎也被打开的大门开启,进入了“韬奋”时代。迎面看到的韬奋铜像,仿佛在欢迎世人去了解那个时代的文人足迹和永不落伍的文化精神。

重庆南路205弄53号:记录和传承一位新闻伟人的文化精神

讲解员小张告诉记者纪念馆共有两个部分,其中53号房屋里是韬奋事迹的陈列展,展览分8个部分,由一楼至二楼,按时间顺序以照片、文字和实物的形式分别介绍了韬奋光辉的一生。记者在陈列厅里看到,这里展示了韬奋从少年起,几经曲折,几经奋斗的点点滴滴,直至他成为一名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同时还记录了韬奋逝世以后党和国家、人民追悼和纪念他的情况。

“16岁,邹韬奋进入上海南洋公学起就是一名品学兼优的优等生。作为学生的这个时段让他熟悉了《古文辞类纂》、《王阳明全集》等大量国学典籍,提升了自己的文字功底,甚至还接触到了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等进步报刊。

”张钰伟说:“随后,虽然当时条件极其艰苦,但他仍旧用极大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生活》周刊的革新和编辑上。在他的带动下,《生活》的销量曾创纪录地猛增至15.5万份,成为了国内媒体抗日救国的一面旗帜,他的名字连同《生活》周刊一起,在千万读者中广为流传,成为精神领袖。”在馆内,张钰伟向记者展示了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原件和生活书店的徽章、会员证。

“不仅很多老三联人回来这里追忆过去,”张钰伟告诉记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也经常接待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党团实践活动。“邹韬奋的时代虽然离我们有些远,但是他的很多坚定、不放弃的精神追求以及他对学习、对文化的热情是放在现代也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