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雄才山石 关山月黎雄才开画松新风 岭南画派绝不小气

2017-11-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关山月.黎雄才是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也为人们所熟悉.在此,笔者只表他们在画"松"上的对比论.一方面,画"松"是中国传统书画中不可绕开的题材之

关山月、黎雄才是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也为人们所熟悉。在此,笔者只表他们在画“松”上的对比论。一方面,画“松”是中国传统书画中不可绕开的题材之一;另一方面,他们在画“松”上的拓新之举,开创了中国画新“松风”。

12下一页

让人听见山川的喘息声

关山月是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写实,引进西洋画法。在画松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用反勾勒的渗水冲墨冲色法,浓淡渲染,却不囿于传统。在我看来,关山月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探索出了绘画艺术的境界创新,其中的亮点就在于他的气象、他的自我面貌,这就是岭南画派第二代的精神所在。

评论界一度有声音称“岭南画派小气”,“岭南山水有如盆景之秀气,娇媚还带轻飘。”然而,关山月的画就有力驳斥了这一说法。

有些人的画即使画大,但线条仍然是那么细,无论画面大小,其勾勒的线条基本不变。而关山月的画却不同,画越大,心境越开阔,变化也就越大。在巨幅画作的创作中,常见出现与之相应的粗线、大墨、重色。画幅越大,线条也就越奔放、粗犷,笔墨意象越恣意浩然。让人听见山川的喘息声。整幅作品挥斥着让人凝神屏息的雄浑之气。

岭南画派有关山月、黎雄才等画家,“岭南画派小气之说”之说,就不复存在。

关山月令人坠入真境

我尤爱关山月笔下的马尾松。一般画家喜欢以“松”入画山水,但过去画“松”的方法中,多是模仿鲜有超越,如泰山悬崖上盘虬曲折之“迎客松”,但这些往往难以有所突破。

而看关老《绿色长城》中的马尾松,却独创一格。在清朗的阳光下,一片片郁郁葱葱的马尾松驻扎在南国海岸,与远方海水卷起的一层层浪花形成了气势雄壮之象。远看有气势,近看有笔墨,气韵生动。即便画中没有人物,但气度依然壮阔。层层马尾松,其欲动未动之神韵、开阔之意境难以企及。

每一次观看,犹如身临松林,阵阵腥味海风拂面,吹动着头顶上层层针叶沙沙作响。青翠欲滴的松叶,飘飘然如抚我面,狠狠一抓,痛!原来是自己的头发。如此画像,令人坠入真境。

黎雄才另辟一路

虽同为高剑父的弟子,但黎雄才的“松”却是另辟一路。

他喜用宿墨,墨迹鳞裂,如用刀削,片片而出,但亦浓淡相间,燥润相杂,墨渍繁杂之间突显另类墨韵,观其松亦能感受其山野之味。

作画要能达到一种高境界并非易事,那就要使得一般人用眼观画之余,能在画中感受到各种不同的感觉,如果画不能被人感应,不能牵动人之感情,那画本身的层次就尚未升华与超越。而黎老的松却能让人从中感觉到淳朴的泥土芬芳与清淡的枯草味。

每读一次黎老的“墨松”,就好像回了一趟回乡下的深山老林,清新怡然。有次读得黎雄才一幅关于“松”的大作,松山巨石下,曲径通幽,探矿队员与马队若隐若现。其画法也特为精妙,似有版画的感觉。画作的创作水平与笔法之精到,极尽挥洒之意。确实佳作。

当然,从更高的审美要求而言,关、黎的文学素养与更老一代的大家如吴昌硕、黄宾虹相比,还略逊一筹。这影响了他们对山水境界的开拓。因此,他们笔下的山水,仍然是眼中的山水,还不是胸中的山水。

创作需要自控力

作为我们的前辈,关山月、黎雄才对待艺术创作的态度都让人敬佩。

关老认识到自己书法与诗歌创作有所欠缺,因而对待每一次创作都十分慎重,每一幅画作题词之前都皆会练习多次,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我曾从欧广勇前辈那里听得关老写字的掌故。他告诉我,关老要送他一副对联,而这对于一个书画家来说,即时创作一副对联并不是难事,但他却嘱咐一个星期后来取。在这一个星期里,关山月写了数十张同样的作品,把稍佳之作挂于门后,关起门来,天天观摩,直到送出去的最后一天仍在打磨。可见关山月在创作上的谨慎和拘谨。

上文述及黎雄才的那幅“松”,创作时值“文革”之际,大家都需要创作这种表现生活与工作气息的作品,整幅作品的结构题材虽是古典的,但是这人群却点出了时代的需求。

综观关、黎二人的创作历程,文人情怀贯穿期间。即使在“文革”时期,他们仍能用传统的方法创作传统书画,在书画中寄托自己的笔墨与心态。眼光回到当今,不少书画创作者不仅没有寄托心境,相反更缺乏自控,别人要求你创作什么,就写什么画什么,不管题材内容是否合适、是否有价值。让人感到可悲。

(作者为知名篆刻家钟国康,文字整理陈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