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求救市 吴晓求:总量救市改为结构救市 两措施走出目前危机

2018-01-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吴晓求:总量救市改为结构救市 两措施走出目前危机很多学者没有进行专业的思考,我细细想的,昨天晚上在思考,从结构层面看是这么理解的:第一,估值已经泡沫化,这一点是

吴晓求:总量救市改为结构救市 两措施走出目前危机

很多学者没有进行专业的思考,我细细想的,昨天晚上在思考,从结构层面看是这么理解的:

第一,估值已经泡沫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我在今年3月份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有一个演讲,其中谈到资本市场,当时指数是4300点,大概那个时候已经每日成交量达到1.5万亿,我当时就说对这样一个成交量表示出高度的恐慌,因为我们的研究逻辑告诉我这种成交量有巨大的问题、有巨大的风险,有很多因素在里面。

在这种条件下,我们的估值完全泡沫化了,当然这个泡沫化也是结构性的泡沫,这个结构性泡沫主要是在创业板和大多数的中小板,以及少量的主板,大概是这样一个状况。

这是在3月份的博鳌亚洲论坛我就已经说了,我们应该要保持一些警惕,估值泡沫已经非常严重,因为创业板平均静态市盈率200多倍,动态也160倍,我不相信全世界哪个市场能够支撑下去,所以这是必然的。

第二,杠杆暴利化。杠杆非常暴利,中国资本市场在很多制度设计上有离奇的想法,这样一种过度的杠杆化实际上应该要控制,全球的金融去杠杆化是基本趋势,不是在鼓吹杠杆,鼓吹杠杆就是在鼓吹泡沫,就是在鼓吹风险,就是在创造风险,创造如此高的杠杆,而且杠杆是一级加一级,先从股票向银行的质押贷款,这已经有杠杆了,有的进入股市,有的进入信托,信托又回来了等等,反正它是第一次初级杠杆。

第二级杠杆就是场内两融,其中融资是第二级杠杆,杠杆比例已经远远超过银行股票质押贷款的杠杆,通常达到1-2倍。

第三级杠杆就完全离谱了,叫场外各种形态的融资,包括P2P平台等等,这些都是以几何形态在增加,甚至发生1:4、1:5的杠杆。所以不要去看那些指标,光看这一个指标就够了,表示中国的市场已经完全泡沫化,风险很快就会来临,因为没有哪一个市场整体市场换手率超过3%还可以继续下去,那是不可能的。

而且这种交易量是全球市场交易量总和加起来还要多得多,而且我们这个市场市值最高峰的时候只有美国市场市值的40%,但我们的交易量是全球市场总和还要多,这样一看就有问题。所以杠杆暴利化是重要的一个原因。

第三,监管漠然。也许会被一些耸人听闻的词迷惑,我们国家有很多耸人听闻的词,我也非常反感这种词,国家“牛”、改革“牛”等,我们任何的资本市场都要听从市场规律,这是基本的准则,什么“牛”都必须尊重市场准则,都要符合定价规则,偏离了定价规则,任何牛都是没有用的,这些词也可能会使监管觉得这是国家“牛”,不要管,使得我们监管漠然,监管部门领导都不是来自于市场,所以对市场的风险完全默认,不知道什么是市场风险,也不知道市场风险的结构是什么,也不知道市场风险的特点是什么。

实际上证监会这些部门一定要从市场产生,就像大法官就从律师里产生一样,有些时候有些人在专业队伍里面产生。这个时候要知道风险已经来了,如果换手率续超过3%,就要开始采取重视,就开始要对场外配置严加防控,而且理论上说即使是在正常情况下场外配置也应该严加防控。

所以监管的漠然,有的是对市场不了解,有的是对市场误判,因为控制风险,打击内幕交易,打击证券市场的违规违法行为实际上是监管部门重要的职责,要对市场有一个清醒的理解和认识,你不是投资者,不是市场涨得越高越好,不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的思考、理性的判断。

我们在有一段时间里缺乏理性的思考,缺乏理性的判断,也缺乏专业的精神。所以监管的漠然令人担心。

第四,媒体误导。这次结构性金融危机,媒体误导起了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怎么能在重要的媒体上天天发表那些言论,4000点只是国家“牛”的开始,我真不知道这个逻辑、这个结论从哪里来的。4000点的时候,创业板平均180倍左右了,怎么还说是开始呢。

我们要警惕风险了才是正常的,如果说只是开始,人们就进去了。所以我们的媒体老是喜欢去评价市场,有他的价值判断。媒体作为一个平台,各种专业人士在这个平台上发表见解是可以的,那只是代表你个人的看法,或者代表你这个公司或你这个研究机构的看法,不能代表媒体,媒体一定要保持中立的,而且只是一个平台,不能发表重要的评价性的言论。所以媒体误导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