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活着 张艺谋:《活着》后时代变了 人在制度面前太渺小

2017-08-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主持人: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就是<活着>,那部电影我看的还能够感觉到这是一个大师级的作品,这个当年是禁片,没有机会和大家见面.您有没有推动,因为毕竟有时间的特点,当年是禁片现在来看的话可能就没有什么,您会推动这部影片有机会跟大家见面吗?张艺谋:我个人在制度面前是渺小的,自己也觉得无能为力.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还会存在很多年,是我们的国情,是我们的体制,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吧,我希望这个制度,越来越宽松,这样子我们的空间能更大一点,但是不是一个希

主持人: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就是《活着》,那部电影我看的还能够感觉到这是一个大师级的作品,这个当年是禁片,没有机会和大家见面。您有没有推动,因为毕竟有时间的特点,当年是禁片现在来看的话可能就没有什么,您会推动这部影片有机会跟大家见面吗?

张艺谋:我个人在制度面前是渺小的,自己也觉得无能为力。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还会存在很多年,是我们的国情,是我们的体制,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吧,我希望这个制度,越来越宽松,这样子我们的空间能更大一点,但是不是一个希望,肯定是需要实现的。

主持人:我看过一篇评论,您拍《活着》之后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活着之后,张艺谋也面临自己如何活着的问题,这个是打引号的。

张艺谋:没有。只是这个电影被禁不能公演,只是一段,它没有在我的心中造成好像磨灭不了的痕迹,当年没有。

主持人:但是之后您的影片风格一下改变了。

张艺谋:不是说受了刺激了怎么样。其实这个当年我已经知道,要撞墙了,实际上这个电影坦率的说,你要从公立性的角度来说,它在海外的反响,海外的得奖满足了导演的功名利禄。实际上不是,不是那个事情的影响,我认为是我们渐渐的,其实可能恰恰从那时候开始,我们这个时代变了,我们渐渐步入了另外的十年,是所有的人渐渐的改变了,并不是我。

主持人:这个新时代开始之后,您觉得艺术片,文艺片,是不是这种生存的环境越来越差了?

张艺谋:也不完全是,主要是现在电影市场不是很规范,也不是很科学,我们没有专门的艺术院线。最重要的是我们也没有专门的艺术观影群,艺术电影的观影群。其实设立一个艺术院线中国早有尝试,一家两家的艺术院线,老板说了我是电影发烧友我赔钱把这个开下去,但是开不下去,你真有这样的院线不见得有人看。

也不见得影片质量好点,你不能说我开这个院线,赔着钱能赚来吆喝,但是大家不进电影院,也不见得有好作品每个星期都有上映所以这个院线统统的都改,坚持不下去。

主持人:所以您还是很悲观?

张艺谋:我认为创作队伍没有形成那么有力量,类型也没有形成那么强大的吸引力,你不能跟观众说,我这是艺术电影,就必须看,必须来炒作,也不行吧,对吧。所以我觉得还是好作品,好的各种各样的作品,都有了观众的关注,恐怕才能形成这种规范的市场,因为建一个艺术院线是硬件,我认为很容易,花钱就行。

主持人:曾经有导演建议,我们各个电影院有多厅,说你把最小的厅拿出来做艺术电影厅,都很难。

张艺谋:我知道很多老板可以做这个事情,这是双方的。他可以做这个事情,就是没有人看,他过去就是一两部两三部没有办法,里面有时候只坐一个人,也没有办法。导演也不能要求你给我场地,给场地没有运动员,球打的不好,照样不行。

这场地费改自由市场不行,这是一个明显的问题,我不认为因为没有院线。我认为这些院线的老板,因为没有人,没有片子,没有人看,那好,其实话又回来了,我们愿意终生拍艺术电影的导演,是否把你的电影拍到那么好,你不能光让人家朝圣,你拍到那么好,让大家都愿意去看,因为毕竟有小部分观众是很喜欢看这个电影,你让他们愿意看,也排着队,一个厅只有50个人也天天排队,没有问题,所以其实还是双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