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作家生命和灵魂的根—记邓州籍作家周大新

2017-08-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故乡是作家生命和灵魂的根-记邓州籍作家周大新故乡,对于一个远方游子来说,是心灵的栖息地,对于作家周大新来说,是他生命和灵魂的根,永远

原标题:故乡是作家生命和灵魂的根—记邓州籍作家周大新

故乡,对于一个远方游子来说,是心灵的栖息地,对于作家周大新来说,是他生命和灵魂的根,永远是他创作的乐土。

——题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朋友们,很感谢把茅盾文学奖给了《湖光山色》。由于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资本向乡村的流入,中国的乡村正发生着巨大和深刻的变化,身为一个农民的后代,我热切地关注着这种变化。在我的故乡,这种变化是我的父辈、平辈和晚辈们既感到高兴和充满希望,又感到惶惑、不安和痛楚。

为了表现出这种心态和心境,我写了这部书,谢谢你们注意到它。你们的关注会使我的父老乡亲们也感到欣慰。"这是在2008年10月25日,邓州籍著名军旅作家周大新在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大会上的获奖感言。

“故乡是创作的沃土”

周大新,1952年生于河南邓州市构林镇冯营村前周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农村长大的周大新与所有农村孩子一样下地剜过菜,拾过柴,种过地。许多年过去了,儿时的记忆还是那么清晰,在一望无垠的田野上,与儿时的玩伴一起戏耍打闹,一旁是劳作的大人,一边是可以采撷能填饱肚子的野果美味。

伙伴们追逐游戏,打水仗、捉迷藏,一些不知名的小虫在花花草草里游走,甚至发出鸣叫,这个画面定格在周大新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是一幅田园化的理想生活。

体弱多病的周大新在幼年曾得到村里众多女性的关爱和关照。他生病了,一位远房姑姑背着他去上学,家门的二娘、婶婶为他端来香喷喷的饺子和治病良药……在他有选择的记忆里,田野、善意、女性和爱,成为小说创作的不竭的动力和永久的源泉,家乡的味道醇厚而甘甜,深刻影响着他的思想和性格。

童年,周大新也曾因连续18天没吃到粮食而全身浮肿,但是把苦难深埋于心底,对煎熬和痛苦的表述极少,从未产生强烈对抗情绪,温和平淡的儒雅外表一直深入人心。

周大新说:“每次写作,都需重新回望故乡。故乡,其实是我的写作资源存放处。”小时候村里有个远房嫂子,长得漂亮,心地善良,周大新端个面条碗去她家门前吃饭时,她会拎出香油瓶,用筷子蘸一下瓶里不多的一点油,让筷子上沾的油珠滴到他碗里。那位嫂子给周大新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他在写《香魂女》时,已经去世的她成为了郜二嫂的原型,周大新对这个原型如此充满深情,如他不离不舍放不下的故乡一样。

“暖色是主调,底色却是忧伤”

在周大新的作品研讨会上,李国平用一句话概括周大新的写作:“暖色是主调,底色却是忧伤。”

在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周大新一直在不断地超越着自己。他认为自己的作品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现代军旅生活的世界;一个是豫西南的这个小盆地的农村和市镇生活的世界。他的小说重点是他的盆地系列小说,但几十年军旅生活的深切体验,又使他的创作中不可缺少地加入了军旅题材。

周大新在家乡读完小学、初中、高中,1970年12月入伍。1982年初登文坛,1983年考入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学习。周大新的军旅小说,大体可分为当代战争题材与和平军营题材两类。在他的战争题材小说中,特别注重英雄平凡化的挖掘。把军人豪迈、刚毅、无畏无惧、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与其自身蕴含的丰富人性、人情融为一体,使英雄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亲切、血肉丰满。

周大新出身农村,出身农民,因此对农村题材的小说情有独钟。许多年来,他一直在记忆的最深处反复思考搜索,对故乡的风土人情反复沉淀过滤,仔细寻找着可用来“做”小说的素材。周大新的农村题材小说,既散发着清新与芳香,更蕴含着苦涩与沉重,读来特别给人以思考。

他从《汉家女》一路写来,凸显出的主题令人感动,来自内心深处命运感始终没有被他有意追求的“爱”或“意义”化解。这些命运的体验加强了周大新“爱”意的坚韧和贯彻于文本的信念。

在《小盆地》、《武家祠堂》、《玉器行》、《老辙》等作品中,周大新对束缚逃离土地一代人的传统观念、思维定势、文化心态进行了形象的剖析和哲理的反思;在《香魂女》、《蝴蝶镇纪事》、《屠户》、《银饰》等小说中则给又描绘了—个又—个美丽的爱情神话。作品中的女性温柔多情、善解人意,充满温情,聪明能干,但作品大多又带有世俗的无奈和忧伤。

“可我一直还把自己看作是农民”

“从骨子里我特爱‘乡土’这个概念,我现在虽然脱离了农民身份,可我一直还把自己看作是农民,只是我种的‘庄稼’是一个字一个字码起来,与父辈们种的庄稼只有本质上的不同而已。”这是周大新在接受媒体新闻采访时所说的一段话。

农民的儿子周大新,在家乡人的眼里,在所有人的眼里,平和随意,勤勉努力,不做秀、不摆谱。做人这样,为文也是如此,持之以恒地以平民的心态、平民的视点、平民的角度去描述、表现和称颂平民这个社会的主体,以一个作家的责任体味民众的痛苦和烦恼,欢乐与忧愁。不管什么时候回到故乡邓州,他都是谦和的笑着,清癯的脸上布满朴素,没有丝毫的“架子”。

家乡的文学新秀或者作家团队,无论哪个需要周大新的文学帮扶,再繁忙,他都要抽出宝贵的时间尽可能地给予满足。家乡的发展,家乡的一草一木他时刻关注着,爱护着。家乡出版《穰原浩歌》一书时,他亲自手写书稿作序。与家乡人面对面交流时,他诚恳,谦虚,随和,面前摆放一碗家乡的芝麻叶糊汤面,家乡的味道贯穿对话始末。

他对家乡的人文关怀还远远不止这些,2012年11月份,周大新捐资百万,设立周宁助学基金。每年所获利息用于全市年度大学新生的资助。

2014年6月5日,他的长篇小说《安魂》获第三届《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人民文学》如此评价他的作品:“《安魂》是一部遍布哀伤的长篇小说。它格式独特,以一对父子天上人间的对话贯穿始末,叙述则决绝凄美、动人心魄。”我们完全可以这样理解,他正是把对儿子深深的爱撒播在辽阔的邓州大地上,润泽生命,并带着思念的延续和无限的扩大。(邓州网作者:朱可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