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害怕鲍超 1862年湘军攻克天京 百万太平军群龙无首

2017-08-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导读:英王陈玉成在庐州(今安徽合肥)被困后,兵力本已孤单,后又派遣扶王陈得才部远征中原,兵力更加分散.长江上游沿岸布防的各据点部队原属陈玉成

导读:英王陈玉成在庐州(今安徽合肥)被困后,兵力本已孤单,后又派遣扶王陈得才部远征中原,兵力更加分散。长江上游沿岸布防的各据点部队原属陈玉成辖下,但陈玉成困扼庐州,处境艰难。沿江太平军各据点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无法相互配合并连成一气。

1862年初,清军再度围困天京。不过,这次围困天京的清军主力不是以前江南江北大营的八旗和绿营军,而是一支不在清军建制内的非正规军,即曾国藩招募并率领的湖南勇营,也就是晚清史上常说的“湘军”。为了支持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清廷为曾国藩提供了充分的人事调配权和物力保障,而曾国藩也是志在必得。

1861年【清政府计高一筹】

调整江南各省人事,确保曾国藩后顾无忧

1860年5月,清军的江南江北两大营再次被太平军攻破。江南漕赋重地由于江南江北两大营的崩溃而全部落入太平军手中,北京城内一时断供,舆论纷纷。

此时,正处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际,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皇帝仓皇“西狩”。1861年8月22日,咸丰病逝于热河行宫。11月20日,新皇诏令“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着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并浙江全省军务。所有四省巡抚提镇以下各官,悉归节制”。

曾国藩的这顶官帽,承载着“肃清东南”的责任与权力,戴起来并不轻松。清廷为配合曾国藩湘军集团作战,心照不宣地在全国范围内对相关的封疆大吏进行人事调整。特别是长江以南各省督抚,显然都与曾国藩湘军集团息息相关。不妨看看清廷当时对部分高官的调整:

两广。总督劳崇光因协饷不力被调离,换成和曾国藩关系很好的晏端书和毛鸿宾。之后,湖南人郭嵩焘担任广东巡抚。太平天国起义的发源地被曾国藩老乡牢牢控制,太平军想杀回老家,恐怕比登天还难。

四川。骆秉章(原湖南巡抚)调任四川总督,在长江上游为湘军协饷。他是楚军左宗棠的上级、湘军的友军。在出任之前,一直是湘军基地湖南的父母官,湘军出省后,为其筹兵筹饷,不遗余力。四川布政使刘蓉则是曾国藩同乡密友。这样,长江上游也被曾国藩势力严加控制。

湖南。继任湖南巡抚的毛鸿宾是曾国藩同年、旧交,完全遵守前任巡抚骆秉章所定规范和惯例,勤勤恳恳做好湘军的后援工作。同时,湖南又是太平军北上东下的重要通道,守住这里,太平军想回头去两广,已断去路。

湖北。巡抚、湘军元老胡林翼在当年秋天卒于任上,继任者严树森系胡林翼一手提拔起来,绝对可靠。

湖广总督官文一向不谙政事,诸事决于家奴。他是刚刚逝世的湘军元老胡林翼的上司,能力稍逊,但经过胡林翼反复指点,对湘军也不会掣肘。湖北地处长江中游,也是湘军与太平军作战的主战场,双方在这里反复较量,互有输赢。

江西。沈藻祯经曾国藩密保,被破格提拔为巡抚。

安徽。巡抚李续宜是湘军名将李续宾的弟弟、曾国藩的老乡,绝对可靠。

江苏。李鸿章乃曾国藩的门生、幕僚,经曾国藩保奏为江苏巡抚,并命其组建淮军。

浙江。巡抚左宗棠为人正直,才华横溢,虽与曾国藩性格不和,但左氏顾全大局,心系国家,在为国为民之事上与曾国藩绝对一致。

赣、皖、苏、浙四省最高军政统帅不是曾国藩的亲信、学生,就是顾全大局的正派之人。清廷的这个战略布局,为曾国藩和湘军提供了最佳的战略环境和最没有后顾之忧的保障。至此,湘军决战天京的战略大格局已经形成。从战略上看,清廷已高出太平天国统治层一筹。

1862年初【曾国藩的谋划】

1862年初,曾国藩依“先剪枝叶、后拔本根”的战略调整,制定了以安庆为指挥中心,“三面出击、四路进攻”的战略计划。

三面出击

李鸿章在东,左宗棠在南,曾国藩坐镇指挥西面

东面,江苏巡抚李鸿章率领新练淮军分赴上海、太湖,与英法联军及常胜军共守上海据点,进军苏、常,一方面牵制苏州太平军李秀成部;另一方面保护上海“富甲天下”的财源;同时,李部从东面对天京以威胁。

南面,浙江巡抚左宗棠率楚军由安徽进浙江,收复杭州,与太平军李世贤部对峙;同时,左部从天京南面对天京以威胁,压缩天京防卫范围。

西面,为湘军主攻方向,曾国藩坐镇安庆大营,直接指挥作为主力的湘军水陆各军,兵分五路沿长江向东北,稳步推进,兵锋直指天京。其中,曾国荃部自安庆沿江东岸直趋天京;曾贞干部先在长江东岸清扫芜湖一带太平军,尔后迂回向北直攻天京;彭玉麟率水师顺江而下,协助陆师攻剿两岸太平军据点;鲍超部从青阳(今安徽青阳)进攻宁国府(今安徽宁国),打通安徽门户,通往江浙,从南部迂回天京;张运兰部守护徽州(今黄山市徽州区)。

四路进攻

其他三路紧密配合湘军嫡系中的嫡系曾国荃部

曾国藩详细筹划了湘军四路进兵会攻天京的计划。

南路,湘军主力曾国荃部先沿西岸攻取巢湖、和县,东渡长江后与彭玉麟水师攻金柱关,攻取芜湖后沿江东北上,从南面雨花台一带进逼天京。

北路,多隆阿部由江北进兵,经全椒、浦口,先攻浦口南面太平军九洑洲要塞,尔后渡江进逼城北和城东紫金山一带,断太平军北撤的后路。

东南路:鲍超部攻克宁国后,从句容、高淳方向进军,屯驻于天京之东南隅,配合曾国荃部。

东路:李续宜部自镇江向天京进兵(后因李续宜部被阻于湖北,改由驻守镇江的冯子材部和鲍超部一同负责)。各军遥相呼应,互为依托,使整个战场联成一气。这个战略部署极其稳健、慎重周全。

实战给力

左宗棠进军浙江,李鸿章稳住了上海

1861年底,太平军侍王李世贤部攻占浙江大部,并威胁湘军腹地江西,有截断湘军后路之虞。清廷频催各军援浙,左宗棠更是一心想攻入浙江夺回老地盘。曾国藩顺势开辟了浙江战场。

1862年初,太平军忠王李秀成部以苏州为基地第二次进攻上海。为及时扩大湘军饷源,曾国藩派李鸿章率新练淮军从安庆乘坐洋人火轮船隐蔽奔赴上海,并在苏南展开攻势,开辟苏南战场。

苏浙战场的开辟,一方面扩大了湘系集团的实力,保住了江浙的饷源之地,并不断攻城略地;另一方面牵制和分散了太平军回援天京的兵力,有效配合了湘军主攻天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