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豪的病情 生态文明在佛山公园的成功实践……林春亮 张俊豪

2017-07-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生态文明建设在乌苏佛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成功实践 林春亮 张俊豪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在乌苏佛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成功实践 林春亮 张俊豪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根据大会精神,新疆乌苏佛山国家森林公园顺势而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文化和经济效益。 新疆自治区天东林管局乌苏分局建设的乌苏佛山国家森林公园,原为乌苏南山公园,1994年被批准为自治区级森林公园,2008年9月被评为国家三A级景区,同年12月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公园位于天山北坡重镇乌苏市南部山区,总面积3.

7万公顷,由待甫僧、巴音沟和乌兰萨德克湖三大景区组成,三大景区均地处天山中部山脉。是一个集雪山、冰川、草甸、森林、草原、河流、温泉、峡谷、丘陵、瀑布等为一体的世外桃源,被称赞为人间仙境。各景区依山傍水,绿草茵茵,群花争芳,原始森林与莽莽草原交相辉映,秀美与粗犷融为一体,既有北国风光,又有江南秀色,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一块宝地,是真正意义上的山清、水秀、生态美。

2004年前,佛山公园旅游条件和环境十分简陋,道路尘土飞扬,住宿就是几个蒙古包,靠发电、点蜡烛照明。

森林旅游文化根本无从谈起。2005年后,干部职工艰苦创业,严格管理,规范经营,努力培育、挖掘和弘扬森林文化,使森林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目前,各景区通路、通电、通水、通网络,管理经营规范,服务设施齐全。公园已成为集旅游、观光、避暑、休闲、沐浴、科普和野生动植物观赏等为一体的大众化消费场所。

有大小旅游接待站57个,既有标准化的宾馆、餐厅,也有极具民族特色的蒙古包、小木屋,可同时容纳3000人食宿。成了天山北坡"金三角"经济带近80万各族人民的后花园,在新疆拥有广泛知名度。近年来,共接待游客35万多人次,收入1764.

4万元,旅游社会化收入达7000多万元。森林旅游使乌苏分局职工收入显著增加,还带动了乌苏市相关产业良性发展。据2013年度统计,在公园从事旅游经营的57家经营户中,当地牧民有36家,纯收入达170.

7万元,为当地提供250多个就业岗位。当地农牧民也依托森林公园出售牛羊、蔬菜、奶制品等农副产品,每年都有可观收入。这对促进乌苏市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改善就业结构、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10年来,乌苏佛山公园结合自身实际,本着"依法保护、合理利用、科学开发、永续发展"的原则和宗旨,确立了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花卉文化、地质文化、佛山石文化和佛学文化"的发展思路,并通过国家级、自治区级、地市级新闻媒体大力宣传。

2012年5月,公园自办的"乌苏佛山"网站正式开通,大力宣传生态理念和林业法律法规以及森林旅游文化。自治区、国家林业局等国内有影响的6家网站都对"乌苏佛山"网站进行了链接。

2013年5月,公园自拍自制的2分多钟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宣传片,在CCTV电视指南每天分8个时段免费播出,持续播出半年时间,带来了显著的社会、生态、经济和文化等效益,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公园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强。良好的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自身的健康。待甫僧景区冬暖夏凉,森林葱郁,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碧空如洗、天蓝云白,松香、花香沁人心脾。登高望远令人心旷神怡。近观,漫山遍野的天山云杉遮天蔽日,远眺,50公里开外的乌苏市、奎屯市和独山子矿区仿佛在云端漂浮。

位于待甫僧景区的生态园,2008年9月,被来这里评估考察的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研究员李渤生赞誉为国内独有、世界罕见的亚高山植物园,也是独特的森林氧吧。

森林氧吧最重要的元素是负氧离子,负氧离子也就是空气维生素,对大脑和神经末梢有镇静和安神作用。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多少,是空气清新与否的标志。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清新空气的负氧离子标准浓度为每立方厘米空气中不低于1000—1500个。

据专家测算,待甫僧森林覆盖率为76%,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5万多个。 任何事业的生存与发展,都必须具备"天时、地利、人和"。

乌苏佛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起步、生存、发展与壮大,都与当地的乌苏市委、市人民政府和社会各界帮助、支持密不可分。 乌苏分局是直属自治区林业厅、天东局垂直管理的林业事业单位,做为驻市单位,乌苏分局成立62年来,在森林资源管理经营、开发利用方面,与乌苏市政府和周边社会各界建立了良好而又融洽的分工合作关系。

在上级组织和当地政府支持帮助下,佛山公园始终如一把森林旅游做为乌苏市大旅游的一部分,把佛山公园做为乌苏市的一张城市名片来打造。

不论是旅游总体规划、旅游业务、旅游项目引进等,都自觉接受当地相关职能部门指导。乌苏市委、市政府也把佛山公园的建设与发展列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部分统筹规划。

近10年来,乌苏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班子非常重视森林旅游的发展,修通了重要景区、主要景点的旅游和防火道路,架设了高压线路,争取到了1500多万元的旅游基础建设项目资金。乌苏市的重要节庆活动、重要会议等,都在佛山公园举办,佛山公园全力支持、积极配合,双方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惠互利、互敬互谅的共同体,成为林业单位和驻地政府融合发展、共同进步的典范。

独特生态旅游文化的培育和打造,成为公园最具品牌价值的旅游景观元素。

文化是一个民族能够传承和发展的力量源泉,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那就没有希望和前途。一个景区同样如此,如果平平淡淡,不给美丽神奇的大自然赋予文化符号、精神内涵,不给独特的景点、景物打上文化的印记,游客就不会对景区留下任何印象,那么,再好的景区、景点也不会有生命力,更不会有吸引力,最终,再好的景区、景点也会夭折。

乌苏佛山国家森林公园正是睿智地认识到了文化的力量和作用,才因地制宜,依托原生态、纯自然的有利条件,大力挖掘、培育、打造、弘扬博大精深的森林生态文化,并把森林生态文化与森林旅游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佛山五大文化"。

一、生态文化建设。待甫僧景区水草丰美,环境优雅,海拔在1408米-2200米范围,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亚高山草甸、亚高山针叶林带与沙漠戈壁的接合处,自下而上,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差异显著。

景区汇集了全国乃至亚洲亚高山地带的许多珍稀植物资源,目前基本确定的植物近800种,其中地表开花植物有120多种、针叶树5种、阔叶树18种,另有鸟类30多种,动物12种,是非常理想的生态文化和科普教育基地。

为充分发挥森林公园在自然生态保护和科普教育方面的功能,提高社会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打破社会上那种认为林业是粗放的行业,林业人没文化、只会伐树扛木头等传统观念,树立现代林业人的新形象,提升林业行业的价值和地位,也使游客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受到良好的生态文化熏陶,达到科普教育和关爱环保的目的。

2009年6月,党中央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公园就开始与新疆林业学校、伊犁州教育学院奎屯园林系进行了合作,在待甫僧景区建立了科研教学基地,聘请植物学老师和教授,对部分地表植物进行了甄别注解,制作了标示牌,采集制作了部分动植物标本,印制悬挂了部分植物图片,建立了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这在新疆国家级公园是少有的。

许多学校组织学生在这里进行现场观摩和教学,这里成了人们了解、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大课堂。

2010年10月,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被乌苏市科协授予"科普示范基地"。2012年3月待甫僧景区被自治区命名为最佳文明旅游景区。

2013年11月,被自治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审定委员会授予"自治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这是新疆21个国家级、40个自治区级森林公园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公园。近3年来,先后有15万人次到生态文化展厅游览,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二、花卉文化建设。待甫僧地区有冬暖夏凉、土质肥沃、日照充沛、降雨量大等特点,生态园已经人工打造了50多年,有许多天然的名贵植物和中药材,既可用做教学科研基地,又可用做花卉、中药材培育中心。

通过多年试验,部分植物、中药材已经培育成功,并和有关部门达成合作协议。如郁金香的原种就是当地的老鸹蒜,很适合在当地生长。新疆贝母也适合在山区生长。这些花卉在生态园成活率高、花茎粗壮、花叶厚、花期长、花色艳丽。

公园已在这里建立了郁金香和新疆贝母培育、观赏基地。2012年3月,新疆林科院把待甫僧生态园确定为新疆唯一一家郁金香种球培育基地,项目资金780万元。 为增加待甫僧生态园植物多样性和观赏性,近年来,公园投入900多万元,建设了郁金香园、贝母园和野花组合园,引进了10万多棵彩叶树种,既增添了园区风景亮点,也使旅游期比原来延长了一个多月。

公园引进的野花组合,花卉品种约有17种,按照季节和游客分布情况,适时、适地种植在重要景点。

这些野花组合花开优美,花期长,每每吸引众多游客拍照留念,成为公园又一特色。同时,在生态园内对重要植物进行挂牌。每年,都有约11万人次的游客前来观赏。游客在森林里享受到纯净空气、自然美景、鸟语花香的同时,还体验到了森林文化的博大精深,达到了身心放松和愉悦的目的。

    三、地质文化建设。公园的待甫僧景区托斯台景点,是准噶尔盆地从古生代、中生代到新生代地层发育齐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