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豪美发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特别顾问张志豪谈绿色生态、和谐生活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战略合作特别顾问张志豪接受国际在线记者采访 国际在线专稿(记者 刘澄圆)9月26日,“2013中国城市榜——全球网民推荐的中国生态城市”颁奖典礼在北京园博园举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战略合作特别顾问张志豪应邀出席,并接受国际在线记者采访。
以下为采访实录。 记者:您对“生态城市”的标准有着怎样的理解? 张志豪:生态城市是中国城镇化过程的必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建设生态城市不仅是对城市发展的一种创新设计,也是对在以往受到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的乡镇进行回馈。因此,生态城市不仅仅是城市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念,也是城乡结构调整、互惠互利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生态城市的标准可以说出很多。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资源、信息的高效利用;技术、文化与自然的充分融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持续和谐的集约型人类聚居地。简单来说就是平衡、有效、可持续。 “国富民强”,所代表的意思其实与生态城市的哲学一致,那就是追求和谐与平衡。
UNDP希望通过与中国政府、在华企业、公民等社会各界协力合作,保证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保障每一个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发展不能失去自身的平衡,更不能对其中的个体造成压力。国家也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如此关注生态问题与人类发展的原因。作为联合国在华最大的机构,UNDP扎根中国三十多年,与中国政府和中国社会各界一道,为实现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人的个体发展共同努力。
记者:请您谈谈对“2013中国城市榜——全球网民推荐的中国生态城市”这一活动的想法。
张志豪:据我所知,中国城市榜评选活动以网络投票的方式吸引全球网民选出他们心目中最具创新魅力的中国城市,此前已经举办了三届。在以往的评选中,关注中国、了解中国的全球网民将目标投向中国城市,积极地参与到了城市榜的评选活动中。
作为联合国驻华机构的工作人员,我认为这样的活动对于把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资源推荐给全球网民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我关注了2011和2012年的评选活动,我很惊讶地得知在2012的评选中,100多万张投票中,95%来自海外网民。
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关注中国生态城市的发展,这样高规格、大规模的活动必不可少,也功不可没。 记者:获奖的中国生态城市中是否有您去过的地方?请向我们推荐一个您认为生态环境方面建设得很好的城市。
张志豪:我想谈谈杭州。西湖景区位于杭州的市中心,面向公众开放,不收取门票。这种不设围墙的景区将自然美景与市民生活融合在了一起,也向游客展示了这座城市的胸怀。在我个人看来,真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此外,据我所知杭州市拥有全球最大的公共自行车网络,解决了出行困难和交通拥堵的问题,也是倡导绿色出行一个很好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