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蒋美兰 鞠躬尽瘁为民拓出致富路——夏邑县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纪实之一

2018-04-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夏邑县先后投入1.01亿元资金,通过对农业实施综合开发,使35.6万亩贫瘠的盐碱地变成了优质"粮仓",实现了沟相通.路相连.田成方.林成网.

夏邑县先后投入1.01亿元资金,通过对农业实施综合开发,使35.6万亩贫瘠的盐碱地变成了优质“粮仓”,实现了沟相通、路相连、田成方、林成网、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新格局,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今年全县生产优质小麦4.

6亿公斤,开发区内土地平均单产达500公斤,再创历史新高。夏邑县被列为“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国家优质苹果基地县、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国家产粮大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等,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排序三年上升6个位次。

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合部的夏邑县是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1988年夏邑县被列为第一批全国农业综合开发试点县。最让夏邑干群刻骨铭心的是2005年春天,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座谈会在夏邑县隆重召开,夏邑县委书记蒋美兰作了关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情况汇报,赢得了与会领导的赞扬,省长李成玉也对夏邑县农业综合开发取得的成绩、带来的效益给予高度评价;会上,省政府作出决定,集中全省70%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集中投向全省24个产粮大县,打造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为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夏邑县跻身其中之一。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座谈会的胜利召开,吸引来一批又一批的兄弟县市领导到夏邑参观学习农业开发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县委书记蒋美兰、县长许家林深感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在县委常委会议上曾不止一次地说:“全省学夏邑,夏邑怎么办?我们要认真学习省长李成玉在我县召开的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强化领导,采取过硬措施,克服各种困难,战胜恶劣气候条件,高标准完成开发任务,以实际行动,以辉煌的成绩,向全县百万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夏邑县委、县政府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列为全县十件大事之一,确定为“天字号”工程。县委书记蒋美兰、县长许家林认真听取县农业综合开发办领导的汇报,并与农开办的领导、技术人员深入乡村、深入田间地头考察,决定这次综合开发一改过去那种撒胡椒面式的做法,全部集中投入到项目区建设中。

把2005年的项目区选建在孔庄乡、火店乡两个乡镇,涉及22个行政村,总人口2.65万人,耕地面积3.6万亩,其中火店乡2万亩,孔庄乡1.

6万亩。2005年农业综合开发总投资196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96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252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65万元,农民自筹资金450万元,整合资金555万元。这些资金凝聚着党和政府的殷殷爱民之情,同时也增强了夏邑县百万人民打赢打胜农业开发战役的必胜信心。

选定了项目开发区,就是确定了奋斗目标,明确了前进方向。为了这个目标和方向,夏邑县有条不紊地拉开了千军万马搞开发的战幕。县、乡、村先后召开了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农业综合开发誓师动员大会,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口号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农业综合开发,使农业综合开发的好处和意义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县里成立了由县委书记蒋美兰任政委,县长许家林任指挥长,有关单位和乡镇一把手为成员的农业综合开发指挥部。孔庄、火店两个乡镇和开发区内的村委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县政府还同农业、林业、水利、农机、交通、供电局、农广校等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又与开发办及孔庄、火店两个乡立下了“军令状”。

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宠大的社会工程,工程量大,技术性强,标准高。县农业开发办领导带领全体人员日夜奋战在开发工地上,经常像一只上满发条的钟,就是星期天、节假日,他们也在开发工地上奔波、忙碌。为了高标准开发农田,农开办人员披着星星去,戴着月亮回,有时就吃住在工地上,足迹踏遍开发区的角角落落,每一条沟河,每一方土地,都留下了他们不知疲倦的足迹。

每到夜晚,当人们进入甜蜜梦乡的时候,农开办人员仍在挑灯夜战,认真规划、绘图、定线、定标、核算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为县委、县政府打好打胜农业综合开发战役提供了准确的“情报”和科学依据。

按开发要求,项目区内的沟边、河边、路边及大田内乱七八糟、参差不齐的各种树木要进行清理,重新规划开通道路,修桥架电,势必毁掉一些树木和土地,有的群众不理解。县农业开发指挥部领导及乡、村干部连续召开群众座谈会、广播会,找当事人促膝谈心,向群众苦口婆心地讲政策,讲农业开发的意义,讲农业开发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和好处。

群众的思想观念变了,干劲大了,清障进度也快了。群众高兴地说:“国家和政府出钱出力在咱这里搞农业开发,咱受点小损失怕什么,说啥也得支持、配合好开发工作。”

为加快农业开发工程进度,开发区内的干部群众自发组成突击队,日夜奋战在修路、架桥、打井、挖沟疏渠工程中。项目区内,机声隆隆,人欢马叫,歌声阵阵。参加工程建设的农民,无论是在炎炎烈日下,还是在狂风暴雨中,总是手握铁锨,坚守奋战在工地上,渴了,喝一口自带的开水;饿了,吃几口方便面充饥。有的人累得趴下了,歇一会儿继续干;有的人被铁锨碰出了血,简单包扎一下伤口,仍然不肯下火线。

实施农业大开发的战役打响后,县涉农部门及有关单位,选强将调精兵,深入项目区按照目标任务及实施方案抓好落实。在工程建设的关键时刻,县委书记蒋美兰,县长许家林多次带领各单位一把手奔赴一线督察建设情况,并在项目区内连续召开四次现场会、再动员会,使各责任单位进一步增强了压力感、责任感。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为群众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孔庄乡三陈楼村是这次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村,年过花甲、满头白发的村支部书记陈吉和望着开发后的农田激动地说:“农业开发就是好,按县里统一部署,在俺村搞千亩良种基地建设,俺村今年种植1100亩周麦18,亩产超千斤,总产高达550万公斤,每公斤小麦多卖两角钱,这一项俺村就多收13万元。

土地成了俺农民致富的聚宝盆、金疙瘩,这真是托了党和政府的福哇。”据统计,通过项目开发,农产品生产能力大大增强,粮食增产864万公斤,棉花11.3万公斤,油料31.5万公斤,农业总产值增加1421.9万元,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

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县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9万亩,改善除涝面积1.2万亩,达到50亩地一眼井,5天一个轮灌区,还发展了节水灌溉技术,喷灌、管灌等设施随处可见。

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2%,达到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土质要求。共植树31万株,建成高级平原绿化示范区3.6万亩,形成规范化、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网格146个。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有效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风速2米/秒-4米/秒,每亩可减灾增收粮食30公斤-50公斤。

社会效益令人注目。开挖沟渠62公里,修建桥涵179座,架设农电线路52公里,整修道路138条,总长209公里,其中硬化道路48公里。高标准的道路、桥涵的修建,从根本上改善了项目区交通运输条件,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村容村貌改观,生产、生活质量提高。聘请省、市、县有关专家深入开发区举办各类技术讲座及培训班20余场次,培训农民2.8万人次。

十几年农业综合开发不寻常。县委、县政府的心血没有白费,全县百万干部群众的汗水没白流。那一滴滴,一点点心血和汗水化作彩虹,在夏邑这块热土上凝聚成不朽的丰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铺平了道路。

本报记者路英香本报通讯员陈承华王咏梅刘守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