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知常头顶的星空 新著《头顶的星空——美学与终极关怀》的目录与前言(潘知常)

2017-07-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89年被评为河南省的"青年精英"与郑州市的"青年精英",并被授予荣誉称号,1992年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2年

1989年被评为河南省的“青年精英”与郑州市的“青年精英”,并被授予荣誉称号,1992年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2年被南京大学确定为首批“中青年学术骨干”,1993年被聘为教授。

历任南京大学企业形象研究中心主任、《美学与文艺学研究》副主编,《城市研究》编委,中国民盟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广播受众研究会理事,中华美学学会青年美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摄影学会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产业委员会委员、澳门国际电影节、国际电视节秘书长、澳门比较文化与美学学会会长,澳门创意产业协会名誉会长、澳门体育文化产业促进会会长、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副会长、江苏省美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企业形象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设计专业委员会顾问,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设计师分会顾问等。

研究范围主要为美学基本理论、中西比较文化与美学、《红楼梦》研究、战略咨询策划等。

同时长期从事企业、地区、政府与媒介等领域的各类策划、创意工作。先后出版了《众妙之门》(黄河文艺,1989)、《中西比较美学论稿》(百花洲,2000)、《中国美学精神》(江苏人民,1993)、《生命的诗境》(杭州大学,1993)、《美的冲突》(上海学林,1989)、《生命美学论稿》(郑州大学,2002)、《诗与思的对话》(上海三联,1997)、《生命美学》(河南人民,1991)、《反美学--在阐释中理解当代审美文化》(上海学林,1995)、《审美教育的最佳时期》(海燕,1993)《美学的边缘--在阐释中理解当代审美观念》(上海人民,1998)、《生命美学论稿——在阐释中理解当代生命美学》(郑州大学,2002)、《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上海人民,2002)、《流行文化》(江苏教育,2002)、《独上高楼——中西美学对话中的王国维》(文津,2004)、《谁劫持了我们的美感——潘知常揭秘四大奇书》(学林,2007)、《【红楼梦】为什么这样红——潘知常导读【红楼梦】》(学林,2008)、《说【红楼】人物》(上海文化,2008)、《说【水浒】人物》(上海文化,2008)、《我爱故我在——生命美学的视界》(江西人民,2009),《说聊斋》(上海文化,2010)、《职场红楼》(上海文汇,2010)、《新意识形态与中国传媒》(香港银河,2010)等著作23部,《传媒批判理论》、《讲“好故事”与“讲好”故事》,《怎样与媒体打交道》、《公务员与媒体打交道》、《你也是新闻发言人》等编著6部,同时主编《最后的晚餐——CCTV春节联欢晚会与新意识形态》(电子书),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曾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进行学术访问。曾获华东地区优秀政治理论著作一等奖、北方十五省市社会科学著作优秀奖、北方十五省市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全国图书“金钥匙”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专著《光明日报》“光明杯”三等奖、中国青年优秀美学著作奖(二项)、中国传播学论坛优秀论文奖、冀版优秀图书二等奖、华北地区优秀图书三等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参加撰写)、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省政府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三项)、省普通高校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二项)、省普通高校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省政府社会科学成果青年奖、 南京大学优秀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等学术奖励二十余项。

历年来主持、参加国家社科项目、省重大项目、省重点项目、省一般项目、省教委项目、南京大学重大项目等共十余项。同时曾主持横向项目《南京城市形象研究》、《南京市鼓楼区旅游发展行动纲要(2011-2020)》、《南京河西新城区文化特色研究》、《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文化特色研究》等十余项政府与地区形象设计与策划项目,并参与《南京2014年夏季青年奥运会申办报告》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