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宇厦门大学 专家学者共聚厦门大学探讨美国史研究

2017-06-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历史和文化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但是参加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的专家们说,要警惕文化"自恋"现象,要在弘扬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历史和文化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但是参加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的专家们说,要警惕文化"自恋"现象,要在弘扬自身文化的同时,仍不断重视和加强对外国史和外国文化的研究,通过研究,更好地学习和借鉴,从而推动中国更好更快发展。

24日,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在厦门大学举行。约140人参加了此次年会,据称,这也是该学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年会。三天时间里,与会者将就美国现实重大热点问题的历史考察、美国史学最新趋势及新方法、美国历史研究网络资源与研究手段创新、美国历史研究和教学的其他问题等进行深入研讨。

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长白锡能参加开幕式并致辞。他说,对美国这个当今世界第一强国的历史的考察,不仅是对历史发展真相和规律的探寻,而且对我国的发展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成立于1979年的中国美国史研究会是全国性一级学科研究会,现有会员近600人,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国别史研究会,每三年举办一次年会。厦门大学是中国美国史研究的重要中心之一,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秘书处就设在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美国史研究所。

从完全批判到客观研究

与改革开放同步的中国美国史研究会见证了30年来中国对美国研究的历程。

学会顾问、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的研究员黄柯可在会上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从事美国史研究的体会。她说,30年来,中国的美国史研究呈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尤以研究者观念的转变为最大——由完全"敌对"批判到客观公正。

她举自己的例子说,50年代初,组织上约黄柯可的妈妈——一个老编辑写一篇长篇稿子,要求深刻揭露"美帝国主义"。接到任务后,黄妈妈便夜以继日地赶稿,最终稿件写好后,便在广播电台播放,反响很好。

随后,中国青年出版社便约黄妈妈整理出版了一本书,题为《美国是个怎样的国家》。黄柯可说,因为是自己妈妈写的书,她便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反复地看。直到今日,已逾70岁的黄柯可仍能清楚地记得当时书中反映美国和美国人的插图:杜鲁门,是一个长着鹰钩鼻子的人;麦克阿瑟,夹个大烟斗;华尔街,站着一个老头,旁边撒着很多美元;提起穷人,就一定是妈妈在卖孩子的场景。

这是黄柯可接触的第一本反映美国的书,据此,小小年龄的她得出结论说,美国是什么?——美国就是个"大坏蛋"!

机缘巧合。60年代初,黄柯可被指定去莫斯科大学历史系学习美国史,从而开始了对美国史长达几十年的研究。后来,再谈及这段往事时,黄柯可对母亲说,美国究竟是怎样的国家,自己说不清楚。但起码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美国绝不是小时候自己得出的那个简单、片面的结论。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对外国史研究的重要性。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韩宇说,研究的主要目的还是学习借鉴,现在中国对美国史的研究越来越趋向于客观公正。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周宁坦言,研究美国史不仅具有国别史的意义,甚至还具有普世意义,"因为一个国家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必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学习的地方。"

警惕文化"自恋"现象

一份对近五年中国美国史研究的调查数据显示,五年来,中国共出版了61种美国史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完成博士论文86篇。"应该说,五年来,中国的美国史研究呈现了喜人局面",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剑鸣说,"这表明,虽然美国的国际地位在变化,但是美国史学者专家对美国史的研究仍然热情不减。"

尽管研究势头喜人,但外国史研究学者仍对近年来在学术界和文化界出现的一些文化"自恋"现象忧心忡忡。李剑鸣说,随着中国的崛起,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研究中国,但作为中国人自己,则不能放松对外国史的研究。"要通过对外国史和外国文化的研究,深入了解人类经历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差异性。通过这种了解,树立比较意识,从不同的视角来批判地看待自身和自身文化。"

周宁说,当西洋人崛起的时候,他们注重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自身文化和历史的研究和复兴;另一方面则是对世界其他区域进行深入地历史和人文研究。

"美国历史从来不是浪漫的,一路凯歌高进的。它自身也有很多问题,有很多需要批判的东西。"李剑鸣说,"通过研究,我们可以以美国的历史经验作为参照,来思考今天中国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为中国的文化创造做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