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刚网络舆论 网络舆论与网络舆论引导研究

2017-12-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网络舆论就是通过互联网表达的公众舆论,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对某一焦点事态所表现出的多数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共同意见.态度和情绪表现的总和

    网络舆论就是通过互联网表达的公众舆论,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对某一焦点事态所表现出的多数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共同意见、态度和情绪表现的总和。据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

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互联网的海量、互动、快速、匿名四大特点,使得互联网诞生了一个全新的舆论时代。

    探讨网络舆论事件的影响与效果,我们应该从正、负效应两个方面来展开。正面影响即是指网络舆论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事件的圆满解决,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社会反响,如孙志刚事件;负面影响即是网络舆论的参与影响了事件的正常进展,引发了消极的社会效果,如湖北石首、贵州瓮安等事件。

    由于网络舆论受信息来源的限制是一个难以突破的问题,有些关于网络事件的报道本身并不完全正确,在这样一个消息面对最多的互联网用户,大多呈现出盲从和冲动。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巨大,主要表现为: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群体的盲从与冲动,社会公众心态浮躁化的助推,异变“网络暴力”,侵害个人权利,成为西方世界“文化侵略”和“和平演变”的工具。

    网络舆论的引导与控制目前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网络舆论引导的具体实践,我们大致可以归纳为:软性引导和硬性管理。

    以软性引导为特色的网络舆论引导

    一、施行政府监管等各种宏观措施1.及时、适度调整网络舆论引导策略

    长期以来,我国的舆论引导实践中,更多的是采用行政管理的方式。在以后的管理中要讲求网络舆论引导和控制的艺术,不能采用简单的“堵”来实现,

    而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导”。一定要使用广大网民可以接受的方式和技巧。要讲究辩证法,切忌报道的片面性;要站好位置,既避免“缺位”,也要避免“越位”。

    2.加强主流网络媒体的建设,增强政府正面引导舆论的能力

    在网络传播中,由于被削弱的主要是政府的“把关”功能,这就需要政府通过调控手段引导舆论。具体可以通过采取一些策略,如在资金、政策上扶持一些主要新闻机构,强化他们在网络中的声音,强制关闭一些有悖社会政治架构和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相关黄色和不良网站等。

并打造人们信得过的主流媒体网站,如网易、新浪、搜狐、人民网、新华网等,强化主流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舆论互动。

    3.加强政府的信息公开,打造政府与网民的信息交流平台

    一些小道消息、极端观点和错误舆论等的滋生和蔓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对信息的封闭。广大群众没有准确、及时的信息来源渠道,很多人便选择通过网络获得一些“内幕”消息。

这些带有片面、错误倾向的所谓“内幕”信息快速在网络上蔓延。因此,各级政府要借助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契机,推进电子政府建设,加快普及设立在各级政府内部的“政务大厅”,以保障广大群众能够获得及时、准确和权威的信息。

    二、培养网络舆论中的“意见领袖”1.“意见领袖”的主要作用

    大众传播中的信息和舆论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大众,而要经过“意见领袖”。网络上,虽然人人拥有发言权,但是“人人能说”并不代表“人人所说都会产生影响”。因而,为了有效地管理网络舆论,需要培养网络舆论“意见领袖”。

    据统计研究显示,平时有大约300名全国性的“意见领袖”影响着互联网的议程设置。“意见领袖”既可能是某些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内幕的知情人,对某些事件提供独到专业的见解或者为网民提供独家

    的消息和新闻,又可能是明星、政客等权威,他们通过在网络上实名发言对网民产生重要影响,还可能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草根阶层,比如常见的网络论坛里的版主。

    2.培养“意见领袖”的具体措施

    一方面,积极建立与其沟通的平台。政府应通过搭建平台积极主动地与网络“意见领袖”进行沟通,主动为其提供信息;另外,政府还可以从网络“意见领袖”处获取信息,这样可以快速广泛地了解民意的矛盾焦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回应和处理,以避免由于二者信息的不对称产生矛盾和危机。

    另外,政府本身也应该积极地充当网络“意见领袖”,注重引导的路径和方法。政府应注重相关部门和官员个人的微博建设,充分运用好微博这一新载体,以最大化网络“意见领袖”对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

    三、加强新闻传统媒体与网络舆论的互动,立体化引导

    从一系列网络舆论事件来看,网络媒体报道和传统媒体积极应和引起的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郭美美事件”中新浪网、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一系列媒体的跟踪采访,即时迅速地公开事件的进展,使其成为热点公共事件。因此要善于使传统媒体与网络舆论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形成“立体化”策略,从而引导网络舆论。

    四、做好舆情监测工作

    政府等相关各方应善于运用新媒体手段,提高网络舆情的监测能力,建立网络舆情的监控、汇集、研判、预警机制,以便于在网络舆论形成的各个阶段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应对和引导。在加强舆情信息的监测与分析方面,可以通过建立舆论热点事件数据库等方法,从中探索网络舆情的特征和其发生发展演变规律。

    以硬性管理为特色的网络舆论引导

    一、加强对网络环境的法律监管1.政策保障,环境治理

    对于虚拟空间需要制定并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往因为关于网络环境立法的缺位,网络舆论监督无法可依,给那些故意危害互联网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的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美、英、日、德、韩等国,都加大了惩防力度,呈现出法律规制、技术监控和社会共治,重锤出击、严防网络谣言的全球化景观。

    2.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惩戒机制。

    在加强网络立法的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对网络谣言的监控和追踪,对网络谣言制造者和不法网站进行依法惩处。只有这样,才能使更多的人打破“沉默的螺旋”而伸张社会正义。

2013年,政府加大了对互联网的管理力度,公安部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先后见诸媒体报道。在互联网蓄意制造传播谣言、恶意侵害他人名誉、非法攫取经济利益的秦志晖、杨秀宇等人被抓获。

有多名大V(加V认证的微博“意见领袖”)被拘,包括:拥有超过1200万微博粉丝的超级大V薛必群(网名“薛蛮子”);活跃于云南的地方“意见领袖”董如彬(网名“边民”)。经过几个月的清理,网上爆料社会负面现象明显减少,积极正面的声音日渐增多。由此可见,网络生态环境的治理,网络舆论的管理还需重拳出击。

    3.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

    当下,要对网络舆论进行制度规范和机制约束,亟待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信息监控系统和新闻发言人制度,用制度确保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建立网络阅评制度,定期对重点网站开展阅评,通过对网站舆论导向、编辑技巧、网页质量等点评,改进网站报道的质量,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逐步实行论坛版主实名制,重点版块发帖先审后发,等等。

各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规范查处流程,及时删除各类有害信息,净化网络环境;用科学的制度和机制引导人、约束人、激励人。

    二、加强对网络舆论的技术监控

    维纳在《控制论》中指出,“技术的发展,对善和恶都带来无限的可能性。”如果没有管理技术的同步发展,是很难适应网络发展的现实的,就很难实现对网络舆论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1.通过管理和技术过滤解决“把关人”。目前几乎所有的论坛都采用了信息过滤技术。网站的管理者可以采取设置一个包含有害信息或诽谤、侮辱他人词汇的“黑名单”或者通过建造防火墙的方式来阻挡不良信息和外部网络的入侵和攻击。

政府、电信、科研、互联网站等部门和行业要重视和支持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积极研发和推广关于不良信息屏蔽和过滤软件、网络防火墙、信息安全监测控制系统等先进适用的互联网控制技术产品,增强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为杜绝危害社会的不良信息进入互联网提供强大的技术后盾。

    2.通过技术手段监管网民的各种行为,对网络谣言进行有效阻击,是各国的普遍做法。只有对网络谣言运用技术措施进行监控和跟踪,及时查找出造谣源头,才能给予造谣者强大的威慑力。

    鉴于网上不良信息对国家和个人所造成的巨大威胁,美、英、日、韩、新等许多国家都加紧开发过滤技术,推广应用过滤软件,加强网络谣言防御。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过滤软件生产国,可随时实现对不良信息及敏感终端的监控。美国著名的“肉食动物”和“梯队”系统,不仅能够监控指定用户的网络活动,还可将触须伸至北美大陆以外的电子邮件等网络系统。

    该论文为: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网略宣传与舆论引导问题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为2013Bxw007

    (作者介绍:毕雪燕,硕士,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高级编辑,研究方向:新闻传播;杨华轲,硕士,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学与文化评论)

    参考文献:

    1.白海滨.网络舆论及其调控研究,西南大学,2008年4月1日第17页.

    2.江作苏等.媒介公信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第14页.

    3.岳麓士.西方媒体是对西藏无知还是偏见,人民日报,2008-03-25.

    4.廖永亮.舆论调控学,新华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第3页.

    5.肖立斌.浅析国际互联网络对道德的负面影响,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