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鲁的道歉闹剧 陈小鲁的道歉:反思应该是一代人的心结

2017-12-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陈小鲁的道歉:反思应该是一代人的心结■本报首席记者 丛治国陈小鲁在家门前 ■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首席记者 丛治国 摄阅读提示日前,陈毅元帅之子陈小鲁组织同

原标题:陈小鲁的道歉:反思应该是一代人的心结

■本报首席记者 丛治国

陈小鲁在家门前 ■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首席记者 丛治国 摄

阅读提示

日前,陈毅元帅之子陈小鲁组织同学就文革向老师们道歉,成为公众关注的事情。当年的红卫兵公开以个人名义向曾经受过自己伤害的老师、家人道歉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但因为陈小鲁是开国元勋之子,又是文革初期最著名的“西纠”创始人,这次道歉格外引人注意。

对于道歉所引发的强烈反响,无论是陈小鲁还是八中同学会都始料未及,事实上,对于当天的道歉,组织者并未主动向媒体公开,然而,文革毕竟是新中国历史中备受关注的片段之一,公众有理由认为:一个民族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关乎到这个民族的未来。

这些天以来,陈小鲁每天都会接到十几个电话,有媒体的也有来自老同学的,其实,在8月份,当陈小鲁在同学会的博客上表示要对文革进行道歉时,就已经有媒体不断前来问询。在陈小鲁看来,“没想把道歉弄得这么轰动,一方面是仅代表我自己以及授权我代表的同学,另一方面也要尊重老师们的意见。”

陈小鲁的看法也代表了八中同学们的意见,八中校友会联络办公室副主任黄坚——陈小鲁的同班同学,也告诉记者:“我们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发自内心的道歉

陈小鲁首先发言,感谢在座的老师给了我们一个道歉的机会。学生对老师们的话可以概括为六个字:感谢、道歉、祝福。说完就真诚地鞠躬。

因为北京八中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所以,同学聚会在八中老校友看来实属稀松平常,“几乎每年都有班级聚会,班级聚会时也都会把当初的老师请过来。”黄坚说,“我们最开始想的是打破班级为单位,做个更大规模的同学聚会,起码200人的,然后把老师请过来。

我们上学的时候,文革刚刚开始,那时我们不懂事,做了很多很多冒犯甚至践踏文明的事情,但这些事情在心里的印迹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磨掉,所以,大家在张罗聚会的时候,小鲁是同学会的会长,从小就有威信,他提出来向老师们道歉,大家都一致响应。本来上学时大家就挺信服他,再加上他还是陈毅元帅的儿子,所以大家就推他做代表。”

出乎学生们的意料,当黄坚等人把想法向八中的老师交流的时候,老师认为,这么大规模且极具形式感的道歉,未必让老师们接受,一方面老师都年过八旬,文革在这些老师们心中已经是不愿触碰的伤疤,另一方面,在那个特殊年代里,不仅仅是学生对老师的冒犯,老师彼此之间是否有不愉快的回忆,外人很难知晓。

老师建议,还是单独地对学校的老领导进行道歉,然后再请来一些老师开个见面会。“老师就是老师,到现在想的都比我们学生周到。”黄坚说。

学生们当然尊重老师的意见,缩小了同学会的规模,不过,向老师道歉的想法还是被原师大女中的学生知道了,黄坚说,那些学生也想参加,想看看我们是怎么进行的,不过,老师们并不希望有外人在场,更不想有媒体报道,我们也想低调点,所以,就婉拒了其他学校的申请。"

对于当时的情景,八中同学会理事、号称“能当众演讲,侃侃而谈,那个年代的理论家和演说家”的计三猛回忆,“当年风华正茂的老师现在已届八旬,而那时朝气蓬勃的学子如今也都六十出头。真是岁月沧桑半世纪,师生情深有灵犀。”

计三猛告诉记者,陈小鲁会长首先发言,感谢在座的老师给了我们一个道歉的机会。学生对老师们的话可以概括为六个字:感谢、道歉、祝福。说完就真诚地鞠躬。

“老师们当时都很感动,本来每个老师都要讲两句的,但第三个发言的张老师当时哽咽得说不出话来,”黄坚说:“这个怪我,没有充分考虑,我们计划是请9名老师,当有的老师因为衰老或者重病不能前来,我就顺位补充,但这个张老师的夫人在文革期间,因受其牵连,在孩子只有3岁的时候就自杀了……”

作为回应,80岁的张显传老师也许代表了老师们的感慨:“第一说反思,我认为你们大可不必这样隆重的道歉,那时候阶级斗争为纲,谁能不听啊?当然,道歉的精神是好的,反思也是应该的。第二我要肯定同学们。小鲁的高三3班同学我就肯定,有次我去食堂吃饭,突然来个人打我一巴掌,说你个坏蛋,正好高三3班的苏宁同学来了,他就阻止了。

很多同学是做了不少好事的。第三有个建议,八中同学们可以从同学的角度,说说文革。把这段历史写下来很重要。包括小鲁的西纠,没有必要回避,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把是非弄清楚,别弄的全部都是错的。当然有错的,但也不完全是错的,没必要把不是自己的东西揽到身上。”

值得反思的青春

有人担心这种道歉会再次揭开伤疤,会撕裂社会,我觉得不会这样,随着社会更加文明,人们会更加理性地看待过去

谈到道歉的最终成行,陈小鲁说:“今年8月18日我收到黄坚给我的照片,全都是1966年校领导被当做黑帮批斗和劳改时的情景,我记得黄坚在邮件最后问了一句,我觉得是问他自己也在问我:中国历史上需要道歉的人很多,但是我们今天可否从我做起,勇敢地向老师们说一声:对不起您了,我们真诚地道歉!还有一点,随着老师们辞世,再不进行一次具有形式感的正式的道歉,就来不及了。”

黄坚笑着说,这句话被小鲁用到了道歉会的现场上。

如何反思那段历史,现在后人们已经开始寻找聪明的解决办法了。如同陈小鲁当时说:“老师们在我们思想启蒙的年轻岁月,为我们领航;在我们知识积累的中学时代,为我们指路;而对文革之中我们的冒犯宽容大度,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为此,我代表老三届同学会的校友感谢你们!八中是个好学校,但是也难逃过文革浩劫,校领导、一些老师和学生被批判斗争,华锦书记自杀,韩玖芳副书记被打残……对此,我代表老三届同学会中当年伤害过你们的校友,向你们真诚道歉!”

然而,对于道歉也并非赞声一片,黄坚告诉记者,“有人担心这种道歉会再次揭开伤疤,会撕裂社会,我觉得不会这样,随着社会更加文明,人们会更加理性地看待过去。”

采访中,黄坚数次提到“人性”的词汇,陈小鲁则强调“坚持法治观念”。

■对话陈小鲁

反思是必要的

但不赞成大规模道歉

记者(下简称记):如何看待对你道歉的热烈反响,因为就对文革道歉而言,在你之前已经出现了。

陈小鲁(下简称陈):确实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轰动,但我道歉是个人行为,说大一点也就是八中的事,社会反响这么大,其实是人们有分歧,拿我的道歉说事。

记:没想过是因为你的身份?毕竟是开国元勋的儿子。

陈:我还真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应该是有这部分的原因。

记:自从你表明道歉的态度之后,各种声音都有,如何看?

陈:我很坦然,也有人不理解我,说我出风头,还有人提醒我不要被人利用,包括网上骂我的。当时成立西纠,确实是对红卫兵出现了打砸抢看不惯,认为应该成立一个纠察性质的组织,来规范和约束红卫兵的暴力行为。

记:但这个组织不长时间就解散了。

陈:这个组织的成立,最初得到过周总理的支持,但几个月后遭到了江青的批评,这个西纠并不是一个严密的有着详细规范的组织,所以,有个别人打着西纠的旗号,在做违法的事情,但不能把个别人的违法行径认为是组织行为。

记:您怎么看待自己这种反思?

陈:对于文革的反思,我认为是必要的,但我并不赞成大规模的道歉,一个社会中,矛盾是无处不在的,外国有中国也有,小到一个班级还有师生矛盾,但反思文革的必要就是让我们学会如何去处理矛盾,再不能像文革那样,没有经过任何法律程序,就可以将一个人的尊严践踏在地,不能再走造反有理、群众专政的道路了,反思应该是一代人的心结。

记: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

陈:法治,尊重宪法,一切都要依法办事。所以,我们也要反思教育,现在中小学是否有专门的法治课,我有同学说,如果在当时有法治课,知法懂法,即便文革开始了,也不会发生那么多的悲剧。

记:无论是反思还是道歉,我认为如果少了传承,效果就会打折扣,我在八中门前随机问过几个10后的孩子,他们似乎都不知道老学长们的道歉?

陈:所以,需要媒体需要社会更多的人去努力,无论反思还是道歉,从某种程度来说,不止是我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全社会都要坚决树立法治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