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正来:寂寞也欢愉 学术亦江湖

2017-07-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住在地下室里,邓正来依靠稿费和兼职做外语教师谋生.直到后来,邓正来都一再强调这段经历对他的特殊意义."如何面对无论是学术界.我个人还是国家的钱,这是个根本的问题."也正是这段时期,他与好友翻译出版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部法理学译著,博登海默的名著<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随即,他发现,任何的法律哲学离不开政治哲学,而政治哲学与人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同样密不可分.于是,他暂且搁笔,坚持读书.正是这种不断扩散的积淀,他是中国唯一一个横跨六个学科.并在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

住在地下室里,邓正来依靠稿费和兼职做外语教师谋生。直到后来,邓正来都一再强调这段经历对他的特殊意义。“如何面对无论是学术界、我个人还是国家的钱,这是个根本的问题。”

也正是这段时期,他与好友翻译出版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部法理学译著,博登海默的名著《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随即,他发现,任何的法律哲学离不开政治哲学,而政治哲学与人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同样密不可分。于是,他暂且搁笔,坚持读书。

正是这种不断扩散的积淀,他是中国唯一一个横跨六个学科、并在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核心社会科学学科同时位居前五名的学者。

5年后,邓正来开始着手翻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220万字的著作,并对其理论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他是首位将哈耶克著作引进中国的学者,也是中国研究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的领航者。

2003年,是邓正来身份“内外”的转折年。

这一年,邓正来刚刚完成了一本研究哈耶克理论的著作。他的好友、时任吉林大学党委书记的张文显教授,邀请他到吉林大学做客小憩。在吉大期间,张文显提出请他到吉林大学去工作。

在“体制内的人调动都讲条件”的背景下,不忍心驳了好友面子的邓正来却苦思冥想,提出了两个“刁钻”的条件:在吉林大学任教期间终身不担任任何行政带“长”的职务;在吉林大学任教期间终身不担任任何实质性学术带“长”的职务,只带博士生和硕士生,承担教书的工作。

从此邓正来结束了18年自由学者的身份,过上了“体制内的体制外生活”。

在他的带领下,吉林大学法学院“异军崛起”,迅速跃升中国法学理论、法律哲学研究重镇。

2008年,已到知天命之年的邓正来频繁地出现在沪上各学术讨论会。

正是这一年,邓正来落叶归根,回到了他的出生地——上海,加盟复旦大学,创立复旦大学高等研究院并担任院长。此外,他还身兼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