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革书画 著名书画家王永革—《百位艺术大使》献礼全国两会

2017-11-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王永革,当代著名实力派青年书画家.1970年出生于河北省固安东湾村,自幼喜爱书画诗文.金石篆刻.曾先后在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中国艺术研究

王永革,当代著名实力派青年书画家。1970年出生于河北省固安东湾村,自幼喜爱书画诗文、金石篆刻。曾先后在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深造,期间受教于著名书画家胡抗美、邹德忠、阿老、姚治华、戴泽、傅家宝等艺术大师。

王永革向各位书画大师虚心求教、耳提面命、朝夕临摹、写生创作。得到了著名书画大师的真传于点拨,从中吸收了书画大师的妙笔之精髓,从而奠定了深厚的书画根基。由于他的苦心孤诣,取得了骄人的艺术成就,声名远播海外。

白俄罗斯上院议长、乌克兰驻华大使、俄罗斯商务部长等国家领导人和高级官员都收藏有他的书画作品。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南海国礼中心国礼艺术家,中央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书画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进修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财经频道书画艺术顾问、中国周易新闻网国学书画艺术顾问中国公益在线艺术顾问。

——王永革作品欣赏——

王永革写意山水作品赏析

张少石(著名画家、娄师白亲传弟子张少石)

老子的一句名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一语道破中国山水画的哲思玄理所在。所以中国的山水不是作为一个被动的客体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而是可以和人进行平等交流;同样道理,人也可以与自然平等交流。“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王永革的山水画中恰恰体现出这种浓郁的人文精神。

——王永革作品欣赏——

王永革把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投入到艰难跋涉、描绘美好山川之中。他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钟情于山川林海、云蒸霞蔚、古迹村落、田园故道,对于这一切,他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塞外江南。

他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主张“回归自然,法由我变”。他凭借多年积累的传统功力、造型基础、得江山之助,假自然之象进行应物象形,传移模写。写造化之变幻,抒心源之灵妙,传江河大地之神韵。他以众多对景写生、对景创作的作品,无言地阐述着自己的艺术观和审美取向,白石老人说过:“叛我者生,似我者死”。

他在吸收传统笔墨基础上,融汇百家,不为一家所宥。以造化自然和现实生活为参照,试图在重新解读传统、复归自然的过程中,实现传统山水画的再创与新生。

为此,他曾三十年如一日地深入大自然中去画写生、画速写,去体味天地精神的生命律动与本质规律,去探寻为自然“写真”的造型和笔墨语言的融合,把包括形、光、色在内的西画创作技巧,有机地融入传统的笔墨之中,使画面丰厚而富有生活气息和现代感,其目的是使写意的中国画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获得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传统的哲学思想是“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他的作品一直把这种朴素的思想作为至高追求。始终以蓬勃的活力与清新的气息,给人以新颖而鲜活的造化之美。他善于把具体细致的客观物象的描绘与抒发自我的感情紧密地糅合在一起。

他继承了中国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美学传统,强调再现与表现的有机结合,更多地关注绘画自身的表现力,即艺术语言的探索。面对千变万化的自然主题,他是根据景物表现和意境营造的需要而选择或改造传统的笔墨程式,有时大笔纵横、洋洋洒洒;有时工写结合、玲珑剔透;有时以线为主、粗擦细染;有时没骨点泼、墨色互映。

但他自始至终都注意到以“感觉”为出发点,在不脱离写生性的基础上,强调以笔墨意趣去表现自然的本质,加强作品的现实感和感受的丰富性。

他的用线,追求一个“活”字;他的用墨,追求一个“变”字;他的构图,稳中求异,争让有度,追求一个“新”字。画面上笔随心运、墨随笔走,自然真切地营造出一种人文气息,去勾连古今相通的文脉。应该说,这是接近写意本体的笔墨操作方式。

——王永革作品欣赏——

王永革山水的最大魅力在于对山水造化的领悟、对自然生命的关注和崇尚大千世界盎然的“生意”,这些构成了其作品人人心中皆有,又人人笔下皆无的艺术面貌。“剪裁江山更妩媚”,王永革坚持走在探索的路上,在创建着自己的艺术语言特色,在创造着自己的艺术,同时也在参与着一个时代对中国山水画现代形态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