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著名书画家王书平:“东方神鹰”遨游世界(组图)

2018-04-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获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王书平简介:1955年出生.1975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是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孙其峰教授亲传的入室弟子,得意门生.天津美术家协会一级美术师.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世界国际文化艺术协会常任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青年美协主席.以及其他国内外一些艺术团体和书画院的顾问或名誉院长.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中获奖,广为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收藏.曾应邀为中南海.国务院.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天安门城楼创作巨幅国画,人民日报.中

获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王书平简介:1955年出生。1975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是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孙其峰教授亲传的入室弟子,得意门生。天津美术家协会一级美术师。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世界国际文化艺术协会常任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青年美协主席、以及其他国内外一些艺术团体和书画院的顾问或名誉院长。

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中获奖,广为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收藏。曾应邀为中南海、国务院、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天安门城楼创作巨幅国画,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多次采访报道拍摄播放了介绍其艺术成就的文章和专题片。

艺术大师吴作人和萧淑芳先生对书平的作品多次给予指导和鼓励,并寄予极大的期望。 曾应邀作为全国青年美术界的代表先后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赴朝鲜出席第13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赴日本和美国进行艺术考察,随中国政府文化代表团赴拉美五国访问并举办画展和讲座,随全国杰出青年代表团赴台湾访问,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赴法国参加中国文化周活动并举办画展。

多次应邀为我国驻外使馆作画被誉为"文化外交使者",多次被聘为海内外美术大奖赛的评委和一些辞典或名人馆的艺术顾问。出版了个人画集,传记载入多部《世界名人录》,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锦绣前程》国画——王书平 作

天津著名书画家王书平:“东方神鹰”遨游世界

王书平近影

《山河颂》国画——王书平 作

    2006年,大英博物馆收藏王书平的两幅作品。图为王书平与大英博物馆董事会主席共同展示其中一幅《腾飞》。

    2007年,王书平画展在联合国总部展出时,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会见王书平,饶有兴趣地听取他介绍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2011年,王书平在法国巴黎卢浮宫举办画展时,为各国观众讲授中国画并签名留念。

《福满人间》国画——王书平 作

《鹏程万里》国画——王书平 作

巴黎卢浮宫,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联合国总部,美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新加坡等50个国家和地区,都曾为一位中国画家举办过画展和作品收藏仪式;画面表现的是在世界许多国家备受推崇的猛禽——鹰。东西方画家都爱画鹰。但他笔下的鹰,无论何种姿态,是动是静,飞翔或栖息,无不笔随心运,以形写神,意蕴深邃,以一种雄奇博大的精神力量和笔情墨趣,使世界人民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被誉为“东方神鹰”,他本人亦被称为“东方鹰王”。

他就是新任天津美协主席、著名花鸟画家王书平。

王书平曾受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接见,他的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并经常作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赠送外国元首的礼物。他的画展在海外展出时,国家领导人、有关部委领导和天津市领导分别为他题词、作序、致贺。他所担任的各种专业职务、在国内外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更是不胜枚举。

但他身上绝无“大艺术家”的派头和架子。近观王书平,依然是一副平易、谦和、真诚、热情的模样,说话语速很快,办事风风火火,与他通话结束时,任凭你道了多少次“再见”,他都不会主动先撂电话;要说“变化”,就是他脑袋上的头发越来越稀疏了——有人说他是担任天津美协负责人后勤奋操劳所致,也有人说他是为天津争取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承办权尽心竭力所致。不管怎么说,他画画的时间已经被彻底挤掉了。

本来,王书平有一个“中国画世界行”巡回个展,迄今已走了世界上50个国家和地区,明年,他将目标锁定在非洲和拉丁美洲,而所有这些,只能在他圆满完成“美术界的奥运”——五年一届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有关任务后,才能提上议事日程。

对鹰的喜爱源自儿时

王书平为何爱画鹰,他笔下的鹰为何能走向世界?这既与西方对鹰的图腾崇拜有关,也是源于他儿时的农村生活。

1955年11月,王书平出生在山东省陵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天赋灵性,对绘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两三岁时,母亲抱他去赶集,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只要看到摊位上的年画、剪纸,他总是瞪大眼睛,用小手揪着妈妈的衣襟,仿佛不愿离开。四岁时他开始在地上涂涂抹抹,勾画妈妈的纺车,窗外的田野、山峦和小溪,以及活跃其间的飞禽走兽。大自然的丰饶和美丽,即使在他离开家乡,来到就职于天津音乐学院的父亲身边时,仍在头脑中挥之不去。

1971年,年仅16岁的王书平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1975年毕业后被书画大师孙其峰收为入室弟子。在恩师的言传身教下,他一面深入研习古今名家的传统笔墨技巧,沉醉在古典诗词歌赋绘画理论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一面走出画室,到大自然中搜集素材,捕捉创作灵感:登长城、涉黄河、赴北疆、下海南,忘情于水光山色名山大川之间,将自己悟到的东西化作艺术的美和人化的自然。

纵观王书平的花鸟画,无论松、竹、梅、菊、牡丹、水仙,抑或是振翅跃动的小鸟,追逐嬉戏的水鸭,天真雅趣的松鼠,昂首独立的雄鸡……无不灵动自然,古朴清旷,笔生骨力,墨发神采,一种温馨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彰显了画家的才情、学养和笔墨功力。他喜欢采用象征、寓意的艺术手法,创造性地继承中国绘画传统,画面中迸发着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蓬蓬勃勃的时代气息。艺术大师吴作人曾为王书平的画室题名“趣灵室”,便是对他清新独异的绘画语言的高度评价和认同。

大约是受恩师孙其峰的影响,王书平对画鹰亦是情有独钟。儿时在农村,他便开始观察鹰的形态、习性,尤其是它在空中自由翱翔的姿态,令他心驰神往,及时记录在速写本上。久而久之,鹰便从境中之物变成他的心中之物、画中之物,笔随心运,心摹手追,以鹰拟人,以鹰寄情,达到“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使观者从中感受到一种博大的情怀、雄浑的气势和强烈的视觉冲击。

“东方神鹰”飞进大英博物馆

2005年7月,王书平应邀在英国剑桥大学克莱尔豪学院举办画展及中国画讲座。一天,他忽然接到中国驻英国大使查培新的电话,称大英博物馆董事会主席约翰·薄毅德看了他画的鹰,很感兴趣,约他到大使馆见面谈谈。

王书平当然很愿意。他知道,与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一样,鹰,则是西方的图腾崇拜,象征着自由、勇敢和力量。所不同的是,龙是一种虚构的神兽,而鹰是现实存在的一种猛禽。在欧美、中亚和阿拉伯世界,国徽中带有鹰的图案的国家多达四十多个。这可能是他笔下的鹰受到大英博物馆青睐的原因。

这是一次有趣的谈话。薄毅德先生鼻梁上架副黑框眼镜,显得文质彬彬,颇有绅士风度。他高子很高,以至于王书平与他交谈时,总得昂着头,时间一长,脖子便有些发酸。交谈中得知,薄毅德先生到剑桥公干时看了王书平画展中的鹰,很喜欢,便查询了画家的有关资料,又请博物馆其他专家来评判,然后通过中国使馆与王书平取得了联系。

薄毅德说,我看了你画的鹰,感觉很有神气,很震撼,你画了多少年?

王书平答,大约二十年吧!我从花鸟转向画鹰,是因为从鹰的身上,看到了一种展翅腾飞、奋发向上的强大精神力量。而中国画的笔墨,能将飞翔的鹰的神采和气魄表现出来。

薄毅德连连点头表示赞同:是的,我看过油画中的鹰,也见过一些中国画的鹰,有夸张变形的,有大写意的,也有工笔的。你的呢,你追求怎样的绘画风格?

王书平答,我的鹰是小写意,既不夸张变形,也不做抽象化处理,而是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水在宣纸上的渗透效果,一笔下去,将羽毛的形状质感凸现出来。就像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通过笔情墨趣,表现物象的神韵和意境。

薄毅德当即表示,大英博物馆愿意收藏您的作品,目前在世的中国画家中,只有您和吴冠中先生的作品是被我们永久收藏的。

几天后,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查培新大使夫妇主持了一个简单的仪式,薄毅德先生代表大英博物馆正式接受王书平赠送的两幅作品《展望》和《腾飞》。

“东方神鹰”飞进了大英博物馆,这是中国画被世界了解和认同走出的可贵一步。

对话潘基文:画鹰如画人

艺术无国界。继2005年,王书平先后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百鹰图》画展,在法、英、意、比、西、德六国举办巡回画展,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后,2007年12月,由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主办的《中国著名画家王书平作品展》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隆重开幕。展览期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会见王书平并听取了王书平对中国画艺术特色的介绍。

同为东方人的潘基文,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他问王书平,学习中国画从哪儿开始?

王书平回答,一般是从传统的梅兰竹菊开始,主要是练习笔墨技巧。

关于王书平的创作,当潘基文问你是如何从大自然中获得创作灵感、为什么要画鹰时,王书平说,我喜欢花鸟画,鹰是花鸟画的描绘对象之一。我在家乡和青海西藏写生时见过很多鹰,对它们飞翔的姿态十分着迷;加上我画的鹰在海外展出时受到欢迎,所以近年来在花鸟画的基础上对鹰做了重点和深入的研究和表现。

潘基文又问,你在艺术上是怎么创新的?

王书平回答:我是遵循中国画的传统技法,构图、运笔、着墨、设色,充分发挥中国水墨画的特有表现力,同时赋予它强烈的时代感。我觉得画鹰如画人,因为鹰最能代表人的一种精神力量,如“大展宏图”、“鹏程万里”等。作画时,往往是酝酿良久,一气呵成,突出鹰的眼睛和双爪,抓住了这两点,就抓住了鹰的“神”。

应当说,王书平的绘画作品在联合国总部展出,不仅是一个艺术家的最高荣耀,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而且让世界感受了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和奥妙所在。

塞纳河-海河,文化交流的纽带

2011年12月,巴黎卢浮宫,中国画家王书平绘画作品展正在这里举行。一幅幅灵动高雅、意境深邃、充满生活情趣和人生哲理的中国花鸟画,犹如磁石般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观众。其中,既有以画家最擅长的鹰为题材的《远瞩》、《展望》、《长空翱翔》,又有以法国吉祥物高卢鸡为题材的《吉利图》、《吉祥如意》、《芳姿》等新作。

中法同为文明古国,但东西方文化有着完全不同的美学理念和创作方法。因此,人们通常最想了解的是:中国画,外国人喜欢吗?理解吗?

对此,王书平自信满满:“在世界各地举办画展的经历使我亲身体会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画展期间,我为外国观众讲述中国画艺术时,他们不但非常专注地聆听,而且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我还亲眼看到一些美术爱好者用铅笔临摹我的作品。他们虽然不会使用毛笔和宣纸,但感到很新鲜、很稀奇,很想亲自动手尝试一下,以破解东方艺术的奥秘。”

而法国一些文化精英,则对中国画登陆法兰西有着深刻而透彻的诠释。法国国家美协主席弗朗索瓦·贝里克高度评价王书平绘画的“神韵之美”,认为他的作品充满激情与个性,成功表现出中国艺术情与景的完美融合、意与境的高度统一,为人们构筑起一座心旷神怡的精神花园。一位金发碧眼的法国女郎则对着电视镜头说:王先生的画将我脑海里神秘的东方古国变成了色彩鲜明又情趣盎然的中国,我一定要到中国去,因为了解中国文化是一件有意思也有意义的事情。

果然,今年7月,在天津美术馆举办了一次法国人画中国画展览,王书平应邀为画展撰写了前言。画展展出了法国知名女画家、社会活动家高醇芳女士和她的14位洋弟子的200余幅中国画作品。观众反映,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绝不会相信法国人能画这么好的中国画。这件事进一步启发了王书平。他感到,如今中国画能在世界上产生影响,不仅与中国国力的提升有关,也与遍及全球的“汉语热”遥相呼应。法国人天性浪漫,尤爱用鲜花点缀他们的居住环境,因此与中国花鸟画有一种天然的缘分。王书平回忆,他在法国作画时,你怎么染瀚挥毫,怎么用笔用墨,墨色在宣纸上怎么洇出浓淡、虚实、干湿等丰富变化,他们不用翻译,便能心领神会,然后一次次练习、模仿,总能画出几分韵味来。

从塞纳河到海河,有如一条纽带,将两个文明古国的人民联系起来,而王书平便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使者。

明年,继续“中国画世界行”

今年,是王书平最忙碌的一年,不是为他个人的创作,而是为竞逐号称“美术界奥运”的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举办地。竞争最激烈的是两个省市——山东省和天津市。经过天津市各级领导、有关方面及王书平的不懈努力,最终,天津拿下了承办权。这对提升天津的整体文化氛围和在全国美术界的地位意义重大。在中国美协组织评委专家来津选画的整个过程中,王书平作为天津美协主席,又担负起非常繁重的任务,各个环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受到评委专家们的一致赞扬。

“我要先把本职工作做好,待全国美展结束后,才能再考虑我的个人画展‘中国画世界行’的问题。”每当有人关心地问起他个人画展的筹备进展时,王书平都这样说道。

迄今,王书平已在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个人画展,明年,他将目的地锁定在尼日利亚、阿根廷等五六个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主打题材仍为鹰。除此之外,他还特别留意相关国家的影视作品和图文资料以及花卉、鸟类等,准备画些新鲜的、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作品,尝试用中国画笔墨表现世界风土人情。

“东方鹰王,笔神墨妙”,王书平的绘画作品在联合国和亚非欧美展出,对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画走向世界、为各国人民所了解和喜爱,功不可没。能在这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画家,王书平尚属首位。他正如自己笔下的雄鹰,扶摇直上,一飞冲天,向着更加广阔无垠的空间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