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赣诗集 用长镜头写“诗歌”——访《路边野餐》导演毕赣

2018-01-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用长镜头写"诗歌"--访<路边野餐>导演毕赣文娱新闻□本报记者 张晓娟很久没有一部电影能够让那么多文艺青年翘首期盼了.从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处女作特别提名到金马

用长镜头写“诗歌”——访《路边野餐》导演毕赣

文娱新闻

□本报记者 张晓娟

很久没有一部电影能够让那么多文艺青年翘首期盼了。从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处女作特别提名到金马奖最佳新人导演,电影《路边野餐》斩获奖项无数。就连严苛的《电影手册》也评价它:一种强有力的新魔幻现实主义,有时令人费解,却刻刻让人着迷。7月15日,这部历经数次改档的《路边野餐》上映了。7月16日,导演毕赣来到省会UME影城与影迷交流,并接受了本地媒体的群访。

《路边野餐》是一个有关时间的故事,可以分为三段:现场、过去与未来。主人公陈升为了寻找侄子卫卫,从凯里来到陌生的小镇荡麦,在这个亦真亦幻的小镇中,陈升经历了过去、当下和未来交互的神秘时空。观众不会看不懂,但也与其他线性叙事的影片不同。导演毕赣用诗歌搭配独具气质的画面,营造出了一场亚热带潮湿梦境里关于时间的只言片语。

1989年出生在贵州凯里的毕赣,是个典型的“小镇青年”,在15岁以前,他压根没想过有一天会跟艺术扯上关系。那时候,他的生活经验里只有:人怎么走路,风吹过高草,潮湿的平房,以及野生的瀑布,艺术两个字在他眼里是扁平的,就像绘画,只是一个图形,看不到任何笔触。

但这些经验和更多的成长变数,却在后来的日子里,触类旁通地投射到他的电影创作中。毕赣说,《路边野餐》之所以选在凯里拍摄,是因为拍戏会很方便:“我很懒”。电影里几乎都是非职业演员,男主角陈永忠还是毕赣的姑父,这些亲朋好友们之前也帮过他,在两部短片中出演,这次再聚首,拍了长片。

片中最为人称颂的是一个长达40分钟的长镜头,观众可以跟随着摄影师看到男主人公似乎回到了过去、又遇到了未来的人物。看的时候能够感觉出摄影师坐在车上颠簸,走路时会磕磕绊绊。听坐在前排的记者反馈说,看得有点头晕,毕赣笑着说:抱歉,抱歉,辛苦了。

一部投资近百万的小成本电影,在国际上获得诸多赞美与荣誉,年轻的毕赣也成为了当下很多相关专业学生眼中的“励志人物”。他则劝现场即将毕业和已经毕业的学生,不妨多做些尝试,自己当初还做过婚庆,坐过办公室呢。后来发现,还是最喜欢最适合拍电影。

尽管,拍摄过程中,缺少资金,没人相信这个不起眼的小个子男孩能成为一位“电影导演”,但他最终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为此他轻描淡写说:“如果你真的深爱,就没有所谓的‘坚持’,它跟呼吸、喝水一样自然。”他还透露,自己下一部作品叫《地球最后的夜晚》,里面会有一个很现代的电影语言,这也是其他人一直没有尝试和构想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