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江的父亲 周海江讲述父亲:爱自己的孩子 要爱在心里

2017-08-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要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并非易事.周海江兄弟两人都在读书,而周耀庭又将几乎全部精力和财力投入红豆,要再供两人学费,周耀庭深感捉

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要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并非易事。周海江兄弟两人都在读书,而周耀庭又将几乎全部精力和财力投入红豆,要再供两人学费,周耀庭深感捉襟见肘。

30多年后的今天,周海江还记忆犹新,那天一大早,父亲(周耀庭)就把他们兄弟俩叫到床前,有可能父亲已经想了很久了,父亲说:“我也承受不了你们两个人同时上学,你们其中一个继续上,一个就不要上了”。周海江还没反应过来,弟弟(周鸣江)就说:“因为哥哥一直是三好生,一直是班长,那就让哥哥继续上,我就不上了。

”用周海江的话来说,当时自己和弟弟鸣江两个人的前程、全家的“宝”都押在我一个人的身上。每每想起这段往事,周海江的内心不免有些说不出的酸辣滋味。

抛却“金饭碗”和父亲联手创业

1987年,周海江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较早的几批大学生,从深圳大学经济管理系毕业,分配到省城南京的河海大学任教。大学毕业能拥有这份铁打不动的工作,是诸多大学生梦寐以求的理想。对于还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周海江来说,虽然理想已经照进了现实,前途已然光明,还有众多同学也躺在了现实的理想之上,正值同学们喜不自胜,欢欣鼓舞之时,他却毅然听从父亲的一声召唤,成为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辞去公职,投身到乡镇企业的大学生”。

迈下这一步,对于周海江来说,或许是一个极其困难的决定。

其实,周海江也深深明白,考取大学,跳出农门,捧上这个“金饭碗”,是全家人在他身上压的“宝”。1987年12月,周海江决定放弃这个“金饭碗”的时候,心里也极其难受。家里特别是母亲,一个朴实不过的家庭妇女更是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母亲说:“与其有今天,何必当初呢。”

那么,周海江为什么最终能听从父亲的召唤?他坚定地说:“我在深圳大学上(大学)的,当时,深圳开放的思想对我触动很大,深圳大学也培育了一批敢想敢做的学生,深圳大学校友总会名誉会长就包括史玉柱、马化腾以及我。

深圳是个开放的世界,那一代人的思想解放对我们的触动是非常大的。深圳的今天,就是内地的明天。我觉得未来内地的开放也会朝着深圳这个方向走,会一步一步的放开来,道路是曲折的,前途一片光明,辞掉公职回到父亲身边,跟父亲一起创业也会大有前途,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从某种意义上讲,要感谢父亲。”

作为“父亲的儿子”是上帝对我的额外考验

对周海江印象特别深的一件事就发生在1995年,父亲让他印了一张总经理的名片,并由他向江泽民总书记汇报红豆集团的工作。据周海江回忆,汇报工作得很成功。然而,到了第二年,父亲决策花费百万年薪,从加拿大招聘总经理。父亲这种不寻常的做法,无疑是给儿子周海江当头一棒,同时,父亲不但解除了周海江在集团总部的职务,而且把他安排到了集团二级公司任职。

父亲非同寻常的做法让周围的人百般猜测,流言纷飞。周耀庭是在为红豆集团的下一步发展布局还是为锻炼年轻的周海江?或许弦外有音,意在言外。父亲对周海江工作不满意?这些话题都成为了当时企业内外茶余饭后的“营养点心”。难以想象的是,周海江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却很淡然,他当成这是父亲让他在二级公司锻炼,最终,他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始终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下定决心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2004年红豆集团践行总裁竞争上岗,通过董事会投票“海选”的方式选取集团总裁。周海江在二级公司工作期间,扎扎实实地学到了经营公司经验,把这个二级公司管理得出类拔萃,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周海江的务实作风和坚定信念,赢得了董事会的青睐,最终以高票当选红豆集团总裁。

据周海江回忆,接过红豆帅旗之后,父亲跟他讲了一句话:“海江,我发现你这个人的承受能力是可以的。”周海江不禁感慨:“父亲的儿子”是上帝对我的额外考验,父亲周耀庭在红豆成长的几十年中间,所做的一切,心中已凝聚很强的精神力量。父亲正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自己在挫折中磨练自己。

父子二人的非凡之举,不仅注定了周海江的人生轨迹,更是决定了红豆企业的未来发展。而父亲周耀庭身上的魄力和果断对儿子周海江的影响也很深远。

父亲的品质:果断、执著、无私助人

周海江回想起当年的往事,不禁感慨于父亲作为第一代的创业者身上的魄力和果断。父亲虽然学历不高,周海江却指出“读书多的人容易过分追求完美,而过分追求完美的人在决策的时候往往就会错失机遇。”

在红豆集团下属西服厂,周海江曾用过两个人,一个是复旦大学的研究生,一个是普通的高中生。结果研究生的工作成果不如高中生。这也引起了那个研究生的反思,为什么一个研究生比不过一个高中生?那个研究生最终提出结论说:“我是搞文学方面的,写了一篇文章,喜欢往抽屉里放一放,过两天再修一修。

其实,这篇文章一写完也能得个80分或者90分。但是,我对80分不满意,90分我也不满意,我是希望100分。这就是我们读书人的一种做法。

”这种完美主义者,到了决策期的时候就麻烦了,一边在想,一边又不敢拍板,优柔寡断。不敢拍板就会导致你这个想法归“0”。如果那个研究生当时就拍板,其实就可以拿到80分,而这个高中生来拍板只能拿到70分。然后,过了一个礼拜,我想拍板这件事时机错过了。在这件事情上,那个研究生就是不及格。类似这件事情还有很多,这就是过分追求完美的代价。

当一件事情在抓的时候,要能够打破砂锅问道底。用父亲的话来讲,就像我们撑船,篙子放到底下是不行的,这样一撑是要掉下去的,连人都要掉到河里去,篙子伸到底下要捅一捅,试一试有没有到底?这一点对我的印象是比较深的。

说实话,读书人考虑问题是系统性、全面性,是不是真的深入实际,是不是能够到底就很难说,针对这方面我的受益很大。有时候,员工跟你汇报,根本就不是实事求是。因此,我们对工作中很多事情,必须要抓到底下去,这个事情就比较可靠,而且,这样也有利培养员工务实的工作作风,而不是简单地敷衍了事。

我父亲对事情比较执着。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这件事情想要做到的,想方设法一定要做到。这一点对我在个人素质、能力、精神形成过程中间有很大影响。

还有,就是他的无私。一个领导者,肯定不是自私的人,当他发现了一件好的事情时,一定会告诉所有的人,这个跟他的性格有关系。他年轻的时候养地鳖虫,发现这个事情很好,就告诉所有人都来养地鳖虫。当他身体不好的时候,就会告诉身边所有人注意身体。

村上有什么困难,他也会去帮助。从细枝末节中,我认为他不仅有一种感恩的心态,而且是乐意去帮助别人。父亲经常反问自己一个问题,大家为什么愿意跟你跑,一个企业为什么能够有凝聚力?我想,讲到这里已经不言而喻。凡事他都会以身作则,亲历亲为,对我也会耐心教导,父亲身上所具有的这些品格对我个人成长也非常有用。

周海江:父爱不在面上,而在心中

回望28年的成长历程,周海江总裁感慨:父爱不在面上,而在心中。

在周海江的心中父亲是一个表面严肃,不透露“爱”字的严父。

现在,周海江也跟他的员工讲:“我们爱一个小孩不要爱在脸上,要爱在心里。”在我父亲的脸上永远看不出“爱”字。但是,在他的内心,他是爱着自己的孩子的,他是希望我能够得到锻炼,自己成长。

如今,已是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苏商会执行会长的周海江依然孜孜不倦地接力创业,与父亲周耀庭一起追逐着心中的红豆梦、苏商梦、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