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战图书 【王金战的书】像王金战那样当老师

2017-12-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你不能让西红柿苗结出苹果来,西红柿就让它结西红柿,苹果就让它结苹果.延着你的强项成长,每个学生都是最优秀的.--王金战像王金战那样当老师<英

你不能让西红柿苗结出苹果来,西红柿就让它结西红柿,苹果就让它结苹果。延着你的强项成长,每个学生都是最优秀的。

——王金战

像王金战那样当老师

《英才》迅登排行榜网上“战友”誉成风

国人说,人生有四大乐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其实人生最大的乐事,是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期遇上一位名师,这位名师不仅课讲得令人如醉如痴,他还是人生命运的导师、幼小心灵的守护神、为迷途羔羊指点迷津者、反木桶理论提出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数学教师、人大附中网校校长王金战就是这样的一位老师。他不仅把学生送进了北大、清华、耶鲁、牛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拥有了雄健的心态、到中流击水的壮志和能力。

最近,王金战把自己多年教学、育人的经验集腋成裘,以《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以下简称《英才》)一书面世。研读之下,不时令人热泪盈眶。王金战的教学、育人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独生子女时代、信息网络时代、电子产品丰盛时代,产生了人才培养的复杂性及高难度。如何破解育人高难度的问题,王金战做出了有益的实践,具有很高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英才》一书自面世及王金战开设博客以后,受到读者和“博友”的热烈欢迎。书上市一周即荣登全国五大城市畅销排行榜并一度脱销,出版社已经紧急加印。连出版社送给王金战的100本样书都被紧急调到书店。博客开通不到两个月,点击率就突破了50万,老师、家长和学生纷纷表达对王金战教学理念的向往,及对他的教育方法的钦佩。

“今天终于拿到您的《英才》了,仅读了40页就已经落泪6次。这本书真好!”署名 leafee的读者写道。

一位数学教师更是虔诚地说出了心里话:“王老师,我读了您的新书《英才》,几乎是一气读完。太久没有这种冲动了!我是一名数学教师,工作近10年了,我现在最想做的就是虔诚地拜您为师!”

读者雨薇写道:我被你的教育观念所折服,对你对教育工作所付出的心血感动,你才是一个真正的一个人类灵魂工程师。但是像你这样的老师太少了,而很多老师只能说是“教书匠”,只能教书,不能育人。我为那些能做你学生的孩子而感到幸福。

一位读者自称“战友”:“我是一个痛苦而困惑的家长,看了王金战老师的《英才》这本书后马上就被迷上了,几乎和看韩剧一样‘看了又看’,我现在已经从一个韩剧迷变成了一名‘战友’———这是我自己的发明,这样才能表达我对王老师的感谢和尊敬!我们一家三口现在都以‘战友’相称了!就像找到了共同的理想,很幸福。”

“战友”名一出,一呼百应!

育人如练兵,育人之法,即如兵法,且看王金战为新时代教育奉献出的育人兵法。 优秀从心态开始 鼓励是成长台阶

俗话说,栽树要养根,育人要育心。心为命之本。教师是人灵魂工程师的定义自有其深刻的内涵。而这些,王金战早已实践多年。《英才》开篇首章说道“心态:优秀从心态开始。”可见王金战对心理要素培养的看重。古往今来,人生命运成也是心态,败也是心态!

英国作家狄更斯说过,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有力量。王金战告诉学生,“我们无法选择生活中遇到的每件事,我们无法控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教育现实,无法选择父母、老师,无法选择生存的环境。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一种心态。

当你选择了一个积极的心态,许多事情就会出现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变化。”中学时期,正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学会选择心态,尤其是选择了一个积极心态,人生的意义就会不一般。心态的关键是什么?王金战强调说———自信!

而在培养学生自信心上,老师有着历史性的责任。在独生子女时代,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空前高,给孩子的压力空前大。在这种状况下,老师不懂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可能所有教育都会功亏一篑。而王金战在一个学数学曾经备受摧残学生的卷子上,写下了激励性的批语,孩子趴在桌子上流着热泪,洗刷着8岁以来,学数学时小学教师和同学留给她的心理阴影。

今天王金战把她从巨大的阴影里拖了出来,这一拖拖出了她的自信。从此就改变了这个学生的人生态度和命运。

有调查认为,32%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问题,主要问题有十个方面。据王金战观察,在人大附中这样优秀学生汇集的学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也不低于1/3。能够从宏观上掌握学生心理问题固然重要,能够从具体方面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懂专业心理知识,不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来龙去脉,则无从下手。

王金战在这方面进行了很有效果的实践,并把疏导当作处理心理问题的主要方法。把许多孩子从心理歧途上,领回了人生的正路。用感激涕零形容学生和家长的心境,绝不过分。

优秀的老师必须懂得如何疏导学生心理问题!懂得怎样给学生自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王金战育人的法宝。而王金战的鼓励丰富多彩。

一句鼓励三冬暖,一句奚落六月寒。王金战上中学时,化学老师看到他和同桌共用课本,就把自己的书借给了他。这个无意识的举动撼动了王金战,这么多同学,老师偏偏关注我!从此激发出感激和奋斗之心,化学也就成了他最好的学科。

高考时,化学100分满分,而他一个乡村孩子,竟以99分的高分拿下。这也给他日后当老师留下铭心刻骨的信条: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在老师眼里最重要!于是就有了上第一节课,就能随口叫出班上所有学生的名字的情节。

就有了虽不是班主任,也在学生卷子上写下评语,激励学生奋进的故事。就有了优秀学生也享受关爱,日后博士论文的扉页大书“结得桃李,以报师恩”的佳话。与学生对诗,是让很多人动情不已的段落,一个因骄傲而考试名落孙山的学生在教室黑板上留诗,带着“考试一败涂地,怎去见家严”的懊丧,结束一个学期的学习时,王金战给他以“风雨映彩虹,英雄出少年”的激励,让他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要“不畏挫、敢拼搏、立深远”。

一番激励,这个同学开学后便杀了个漂亮的回马枪。成绩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心态!

给学生以恰到好处的鼓励,是一个优秀老师必须拥有的能力!

轻松学习是一种境界。学习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原动力,而最初的学习兴趣,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引导。

怎样让学习显得兴趣盎然?王金战自会运筹。

设定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是保持学习旺盛动力的方法之一。

王金战用统计学和历史的经验告诫学生,如果没有自己的目标,就意味着失去对命运的把握;如果有了目标,你就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个目标是:跳起来,够得着。如何实现目标,他的格言是——从一楼到二楼,没有楼梯谁也上不去;有了楼梯,人人上得去。

要适应学习的竞争环境和保持旺盛的学习动力,一定要确立学习目标。王金战讲到多次获得国际马拉松冠军的日本运动员山田本一获胜的智慧,他把全程赛事划分成若干段,并做上记号。比赛开始后,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第一目标冲去,再向第二目标冲去。

每实现一个小目标,他都有成就感,逐一跨越,就会轻松许多。一路冲刺,轻松取胜,这就是实现目标的智慧。 享受学习,这在很多学生看来好像天方夜谭。

兴趣是最大的学习动力,学习并不缺少乐趣,而是缺少发现。引导学生从学科中发现美,是老师的能力之一。王金战的数学课是令人愉悦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靠学生自觉养成,而老师也责无旁贷。王金战在临沂师范学院读书时,有三位老师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从他当上老师之后,就学习这三位老师,讲课就要全情投入,要非常有感染力。讲课如同讲故事,要引人入胜。讲课就要潇洒异常,要才华流露。要让学生听课如醉如痴,经常哈哈大笑。“尊其师,则信其道”,王金战总把自己的数学课当作学生一天的亮点、兴奋点来讲。让课烂熟于胸,不时来点儿幽默。这课能不生动有趣吗?学生学习不好,教师讲课枯燥干巴是直接原因。

讲课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幽默,是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不做学生能做的事 竞选服务培育能力

高分低能曾经是舆论对我国教育界的指责。敢不敢培养学习之外的能力,这是好学校和一般学校的差别,更是优秀老师和一般老师的差别。在今天高考改革更重视知识迁移能力,高校招生自主权不断扩大,选拔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学生的能力、才华怎样,对各个学校都是重大检验。

于是王金战非常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于是就有了班干部竞选制,班议会监督制。为什么这样做,不难看出王金战的良苦用心,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是第一位的。在我们绝大多学校里,班主任老师用的是班干部任命制和常任制,这种做法老师固然省事,但是却失去了给每一个学生锻炼成长的良机。王金战不相信一个学生比另一个的组织能力强多少,就看你想不想干。

竞选规则有一条是,班委、团干部任期半年,半年一到重新竞选。新竞选成功者在“组阁”时,必须挑选没当过班干部的“入阁”。三年下来,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做班干部的机会。当班干部,要求你有责任感,业绩应当超过上一届。这样的做法,使得学生们想方设法做好工作,既锻炼了组织、办事能力,也培养了服务意识、更锻炼了竞争、创新意识———你做得好,我要做得更好。

这一切,不仅锻炼了全班学生的能力,而且使得学生们能上能下,从容面对竞选的胜利和失败。这对他们的人生旅途来说,更多了一番回味。有的同学竞选成功之后,并不能做到一呼百应。王金战告诉学生,第一目前你达不到这个能力,第二如果靠老师树立威信,你的能力也锻炼不出来。

不做学生能做的事,利用各种场合锻炼、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积极倡导反木桶理论 不看短板看长板

木桶理论是著名的管理学说,说的是一个企业的成就大小高低,取决于木桶最短的那块板。许多老师、家长就应用这个理论,每时每刻眼睛紧紧盯着学生最短的那块板,没完没了

地指责———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这么差?这样令人厌烦的唠叨在日复一日地打击着学生的自信心。殊不知这犯了人才培养的大忌。

王金战反其道而用之,强调特长论、强项论、二励论(激励、鼓励)。在他看来,学生身上最长的那块板,才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础。于是就有了“优秀从强项开始,优秀从特长开始”的格言。

众所周知,能把好学生带得更好,那是个称职的老师。而能把普通学生甚至落后学生都带起来,才是个好老师。2003年秋,王金战带的新班里有一个在初中时经常打架的学生,王金战发现并发挥他的长项:身体好,体育强。就在军训前举事三件,希望他能带动全班的转变:做班里的保护神,不要让同学受欺负;拿下拔河比赛第一名;为同学服务,给班里打水。

这次军训,在16个高中班里,这个班不仅拿下拔河比赛第一名,其他各项训练这个班都遥遥领先。

半年后,这个班学习成绩名列普通班第一,科技活动也走在前列。

一个学生看似平庸甚至落后,你一旦挖掘出他的特长,他就会更加自信,更富于进取心。我们许多老师和家长,逼着牛和马赛跑,逼着哑巴唱歌,要求瘸子跳舞。而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是鼓励学生施展各自的才华。成功的实践证明,成功者大都是从自己的专长开始的,如果一个人能够在专长上发挥80%的能力指数,那就能够成就大事了。

优秀教师擅长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强项、长项,这是重要的基本功。

王金战对所谓“差生”有自己经典的看法,“差生”是怎样形成的?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就成了“差生”。作为一个老师,王金战从来不承认有“差生”,只有暂时落后、有待提高的学生。

王金战说,学习差的学生,在别人眼里常常是一差百差,很难看到他们的优点。他对“差生”的转变工作常常从尊重开始,因为“差生”心理负担最重,内心最自卑,他们是同龄人中最痛苦的学生。他对“差生”的转变常常从发现优点开始,因为班主任、科任老师的适时、适度表扬,会让这个学生热血沸腾,学习的心态会大为改观。

转变“差生”的工作更要从耐心开始,谁也不能指望让“差生”一夜之间变得完美。“倒数第一是无所畏惧”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倒数第一的学生在王金战的引导、鼓励之下,成功进入了梦想的高等学府。

高考结束后,这个学生的家长请王金战吃饭。席间,学生说,我想唱首歌给老师听。在场的人,谁都感受到了这个学生的真挚情意,他是用心在唱,含着热泪在唱,在场的家人也都流下了泪水。还有什么比能够挽救处于人生崩溃边缘的学生,更感到幸福呢!优秀老师对待“差生”不仅要有爱心,更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

许多人读完《英才》一书后都发出,“像王金战一样当老师吧”的共鸣,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成为学生最知心的朋友,成为学生人生最优秀的教练,摒弃那些不符合教育规律,不符合人性,不符合时代特性、社会特征的教育方法,为每一个孩子铺就一条成才之路吧!

老师们,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努力,你也会像王金战一样成为学生终生益友和恩师! 教师人生三层次 就业、职业和事业

老师是什么,是授业之人,首先在讲课上要做到“技艺精湛、内容娴熟、生动活泼”。所以,王金战说:“第一,教师是一门事业,不是一份工作,所以需要终生为之付出;第二,教师的工作是一门科学,所以需要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去探究、发现、钻研,要因材施教;

第三,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教师要让自己在课堂上的表演尽量达到一种完美。”这是非常高的境界。在王金战的博客中,有几个是王金战曾经教过的学生留下了帖子,他们盛赞自己老师的教育艺术!

王金战认为,人生就业分为三个层次:就业、职业、事业。从事老师这个工作,也要经历三个层次的升华:具有爱心、责任心、最后升华到事业心。

老师,培养未来,所以老师应当具有未来观念、具有最先进的教育理念,能站在历史的制高点来看待自己的教育工作。

面对现在的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已经不够了,“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观念是说,老师要能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该有一桶水。在王金战看来,在现代信息社会,现代教育观念要求老师虽然只有一桶水,但要换来学生十桶水。

现在老师的角色首先是教练,教出比自己水平更高的学生才是出色的老师。刘易斯的教练肯定跑不过刘易斯,刘翔的教练肯定跑不过刘翔,但是刘易斯、刘翔都离不开教练。老师就是要点燃学生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冲击力,让学生朝着成才的方向一直走下去。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育出令自己敬仰的学生。其次老师的角色是导游,要引导学生,告诉学生前面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那里灵光闪烁,必然会享受到无限风光。再次是学生成果的欣赏者,在陪伴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肯定、表扬、鼓励适当而且恰当地送到学生身边,让学生感觉到被自己景仰的老师表扬是多么快乐,能够经常感受到自己的不断进步。

学生在这样老师的引导教育下,进步能不迅捷吗!(本报记者 郭铭)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王金战、隋永双著重庆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

《中国教育报》2007年1月18日第5版

【精彩摘录】我也曾经是差生

也许你会问我,为什么对“差生”这么耐心?别人都没有信心了,连他们自己都没有信心了,可你好像一直能保持着一种耐心,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

我也曾经是差生

1977年,高考恢复了。我就觉得考大学这个事儿挺好挺光彩的。转眼到了1978年春天。一过寒假,班主任就动员班里前五名的学生参加高考。那时,我是那种不知好歹的人,就去找班主任说:“老师,我也想今年考大学。”

哎呀!班主任看我就像看一个外星人一样,是那种又鄙视又不让你看出来的感觉。老师问:“你也想考大学?”那个语气分明在说:你都在班里成绩40名靠后了,还想考上大学? 那个大学是你考的吗?

班主任老师的那种眼神,让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耻辱,什么叫做被别人看不起。那五名同学就取笑我,奚落我。他们这一奚落,一下子激起了我的自尊心,我就觉得考大学怎么了?就你们能考,我为什么就不能考?我非考给你们看看!我发誓一定要考上大学。 回到家,我把初中课本翻出来看,课本都是新的,而我不会的那些题,根本就不是高中的,都是初中课本里面的。

我动了一番脑筋,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把从初一到高二的数学书,8本数学书,串在一起。语文也是8本书串在一起。从初一的书开始,一摞一摞地串起来阅读、做题。别人是一本一本地看,我是一摞一摞地看。

当时,我学到什么程度了呢?我们在学校住宿,学校晚上7点到9点发电,过了9点以后就不发电了,你要看书,只能点煤油灯。我就找来一个煤油灯。那时,就觉得学习已经成了我生命中最主要的一部分了,不学的话就浑身难受。

我们那个校长很负责任,天天晚上在学校转一圈。他看这个房间亮着灯,一看是我,就把我赶走了。到哪儿学呢?那时候还没有路灯,我就到处找地方,终于发现了一个地方:地窖。当我发现了这个地方,内心充满了狂喜,我终于又有地方读书了!

我就这么坚持学习。当年,5月份期中考试,我在班里考了个第一。期中考试后,老师讲的内容我都会了,而我提的问题,老师也给不出答案。于是,我就跟学校提出来不上学了,离高考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我就回到家里自己复习。

1978年,是高考制度恢复的第二年。第一科考语文。语文100分满分,我一共考了30.5分!考完第一科,我觉得这次考试肯定完了,大学梦全线破灭。可是,不知为什么,身处绝望,我心中忽然涌出一种绝地而后生的哀兵之气,反正伸脖子是一刀,缩脖子也是一刀,后面几科拼了。第二科考化学,我一举拿下99分(满分100),其他几科也发挥得不错。当年,我竟然考上了大学,也是那年我们班唯一考上的。

我讲自己的这段经历,就是想说明,我为什么能理解所谓的“差生”。因为我经历过。我跟学习差的学生们讲:要想让别人看得起你,你首先得看得起自己。你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很落后,但只要你不服输,在我的眼里,你仍然是好学生。(王金战)

摘自《英才是怎样造就的》

【采访手记】仅仅有爱是不够的

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爆炸、知识爆炸,赋予教育的期望在增加,赋予教育的功能也在增加,对老师的水平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人们说,教育是爱的事业,教育是赋于人风度、品格的事业;人们还说,教育是从感染、熏陶和引导到激励、唤醒和鼓舞的事业。

教育是没有爱干不了的事业,但仅有爱又干不好的事业。爱是干好这项事业的基础。培养人却缺乏爱,就只能当个“教书匠”,这是教师最基础最低档的层次,如果你终生这样,谁又能对这样的老师有什么期望呢?按着教学进度,照本宣科,讲完课程了事。至于讲课的效果,那就各位学生认命吧!

王金战积25年当教师的经验体会说,教师是一门事业,教师的工作是一门科学,教学是一门艺术,这样的认识是王金战给自己创设的一个目标,不仅仅是一个具有朴素爱心、勤勤恳恳的老师,而是要成为具有深厚的爱,具有超一流的教学艺术,会运用育人规律来培养、引导学生,使之成为培养国家一流人才的优秀老师。

王金战的经验说明,当个好老师就应该对学生们充满爱心,爱要体现在教育能力上,当个好老师,就应该是有足够的容积和分量的一桶水,就应该是一个好教练,就应该是一个好导游,就应该很会欣赏学生的成长成果。就应该成为学生人生命运的导师、幼小心灵的守护神、为迷途羔羊指点迷津者、反木桶理论的实践人。

当个好老师,就要会倾听,倾听学生的千言万语,倾听是老师无边的爱的开始;就要允许学生提问,提问是学生的权利,会回答是为师授学第一必会的才干。那种不会倾听的教师,距离优秀教师的门槛还有相当距离;那种不允许提问,“就你话多”的斥责,就是在伤害、摧残童心的智慧。

我们曾经听到看到一些因为教育者行为不当而造成的悲剧,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教育者不懂起码的教育规律,时时在摧残爱的事业,造成打骂学生,损毁学生等各种体罚学生的事件不时发生。就是教学技艺不高,把学生抛进题海题山里,使学生在的三尺书桌上终日不得闲。

这些人还会说,这是为了孩子好,是爱孩子。殊不知,这正是对教师权利的滥用! 这些教育工作者应该从最基本的教育方法学起,从懂得尊重人做起。首先要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把一些学校、教师从滥用权力的窠臼中解放出来,充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钻研教育教学艺术,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教育教学艺术就是“生产力”。

要从毁人不知,且又“毁人不倦”的境况下把一些老师解放出来,要让这些老师认真学习和研究学生的年龄心态和成长规律,再也不要做那种暴力教育、心灵损毁、性格侮辱的事情了。

那种学校所作的一切都是为学生好的观点,要认真检讨反思,这样做符合教育规律吗?不懂教育教学规律和艺术的事,做得越多,被伤害的学生就越多,这种伤害很可能是终生的!

我听过王金战老师的讲座,看过《英才是怎样造就的》,很感人。听众、读者中多数是家长和学生,他们对王金战充满了敬仰和渴望。你能够深深体会到观众、读者的感叹,优秀老师缺乏!

王金战并非生来就是优秀老师,他也是从农村,从县城的中学里奋斗出来的。他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农林走到了今天。他所拥有的丰厚教育教学经验和爱的艺术并非一蹴而就。谁流汗水谁知道,谁动了脑筋呢,学生和社会会报答他!

老师们都应该读读《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从这本书的灵魂中探索自己、探索学校、探索教育的发展路子。老师们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学生们能够遇到英才老师的培育更是终生快慰之事。老师们,您想过吗!(本报记者 郭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