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曾点 提倡积极入世的孔子为什么赞成曾点的观点?

2017-07-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自己觉得这则故事是论语里最有趣的故事之一.题目里文本不太全,全文实际上是这样的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已吾一日常乎耳,毋吾

我自己觉得这则故事是论语里最有趣的故事之一。题目里文本不太全,全文实际上是这样的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已吾一日常乎耳,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府,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 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之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其实不只是读者,连故事中的曾点也很懵懂,下课以后跑去问孔子。

故事缘起很简单,就是孔子问四个学生,有朝一日你们得随所愿,被人重用,想做什么。第一个跳出来的是子路。子路这个人是孔子弟子里跟他时间最长的,勇武有力,言出必行,性子直,在论语里经常扮演这种第一个跳出来的愣头青角色。

子路说什么呢?他说:“给我一个小国,即使在被挤在大国之间,并且遭遇饥荒,只要有我和一千辆高达,我让周围的大国不敢动我” 大家要知道子路虽然不是孔子弟子里最出众,但是和孔子的关系是最亲密的,他对孔子说话有时候比较直,实际上孔子是非常喜爱他的。

所以孔子经常傲娇的笑话他,这里实际上“哂之”就是这么个感觉。意思是,“你小子口气不小啊,要带着一千辆高达去治国呢,还说是小国?” 实际上还是嘉尚其志气的。

后面冉有和公西华一看老师笑话子路了,知道是嫌弃子路不客气,于是一个比一个谦虚,故意把自己往小了说。冉有说:给我一个小国,六七十里方圆(孔子:呵呵),五六十也行,只要三年,我可以让它百姓德智体全面发展。

公西华说:我也不行,就是想学,学着当个祭司(孔子:呵呵),不不,当个祭司副手就行了。 孔子其实知道自己这几个学生的能耐,所以后面曾点问你是不是对他们三个志向有什么看法,孔子是赞扬的。

告诉曾点,其实他们都说出了自己的志向,只是怕我笑话故意往小了说。 好了,我们再来看曾点。曾点是个狂生。你看他一直在那边谈着琴,也不管这边说什么,到他说话了,就把琴一扔说:我和你们这些少爷不一样,光活着就竭尽全力了(大误),要我说,最大的理想莫过于在春天的时候,让儿子下地去种瓜,我闲下来和狐朋狗友一起到淅水边沐浴,在春天的暖风中晒太阳,然后唱着歌回家。

子路的军事才能,冉有的政治才能,公西华的外交才能在孔门都是顶尖的。

曾点这个人在孔子门下不以入世才华著名,他自己家境不太好。没法和这些人比前途。个人性格也比较不羁或者说任性,比较喜欢打儿子。儿子下田干活弄坏个瓜秧子他也要打,打到让孔子对他儿子说“曾参你爹打你你不会跑吗?” 所以他这里对的也比较随性,说的是个人的小生活,小情调不像其他人一样是大志向。

但是孔子就附和他了,还很高兴,说“嘿嘿,就曾点说到我心里去了”。搞得曾点也摸不着头脑,下了课还跑过来问: 你到底哪里看上我说的了? 我自己私下觉得,其实从场面上看,孔子当时是有点被冉有和公西华话赶话挤住了。

这两个人本来志向很大,怕老师说不谦虚,一个赛一个往小了说自己。这时候轮到老师你说志向了,你来说一个更大的:“我要实现和谐社会。

”这不是让学生觉得你双重标准吗?所以孔子很有说话的艺术,说“我就和曾点一样,想要生活在美好的社会中。” 这里明着是赞许曾点,实际上还是在敲打剩下那三个学生。

意思是你们确实有很大的志向,但是你们拿着在我门下练出的本事去平定天下的时候,不要忘了我教你们本事的初衷。老师我心中的志向是要造出一个曾点说的那种理想社会,长幼有序,人民安居乐业。整个这段话有点类似,“想当总理很好,但是还是要把实现共产主义当做最终理想哦” 朱熹对这段话有个很精辟的评价(虽然还说了很多吹捧孔子有点不着边的话),说曾点“未必能为圣人之事,而能知夫子之志”。

意思是说孔子实际上是想要先实现理想社会,然后在生活在其中。曾点虽然也理解孔子的志向,但他自己只是想生活在这样的理想社会里,靠他的能力是没有办法像孔子一样去推动这个理想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