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梁的一个故事 讲述体育外交第一人何振梁鲜为人知的故事

2018-02-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记忆中的声音 ■主席先生.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无论你们今天作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创造历史,但是只有一种决定有改变历史的力量. ■选择北京你们

记忆中的声音 ■主席先生、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无论你们今天作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创造历史,但是只有一种决定有改变历史的力量。 ■选择北京你们将在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将奥运会带到拥有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国家,让十多亿人民有机会用他们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为奥林匹克服务。

■如果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荣誉能够授予北京,我可以向你们保证,7年后的北京,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中国奥申委陈述司仪何振梁,7月13日。

何振梁回来了 本报讯盛载着申奥成功的巨大喜悦,国际奥委会执委、北京奥申委顾问何振梁率领北京申奥代表团的最后一批成员,昨天上午10时27分从莫斯科回到北京。北京奥申委常务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刘敬民,奥申委副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张发强和首都各界群众代表到首都机场迎接他们凯旋。

何振梁面带微笑从舷廊内走出来,体育界元老荣高棠迎上前去,同何振梁紧紧拥抱在一起。在贵宾室,何振梁愉快地回顾了在莫斯科申办的日日夜夜。

他掩饰不住幸福地说,全国人民在欢庆胜利之后,应当“逐渐平静下来以实际行动在各自的岗位上支持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工作了”。(晓洁) 编者按———当申奥代表团最后一批成员抵达时,何振梁慈祥的笑容从人群中脱颖而出,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个72岁的老人为了中国的奥林匹克走向世界付出了多少艰辛与智慧,怎能不叫人尊敬和赞叹?还记得体育界前辈荣高棠的那句话吗,“(何振梁)就是新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见证人”。

何振梁其人其事 何振梁是中国老资格的体育外交家,从1955年起就开始从事新中国的体育工作。1981年,52岁的何振梁出任国际奥委会委员,4年后以全票当选执委,1989年又以全票当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

他两次参加申办奥运会,作为北京奥申委的主要智囊为申奥耗尽了心血。 故事一:北京赢了我爸哭了 两次流泪不一样 主讲:何振梁儿子何阳时间:7月13日晚 22时09分,56票,北京赢了。

当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赢得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的瞬间,我看到爸爸哭了。我也哭了———爸妈都是70多岁的人了,长年在外奔波,我们做儿女的很心疼,但我们又帮不上什么忙。现在北京申办成功,他的辛苦没有白费,他一生的梦想实现了。

1993年的那次申奥,中国以两票之差失利。爸随中国代表团回国,走下飞机他就紧紧握着前去接代表团的领导的手,一边流着泪一边说:“对不起,对不起……”那次那个心酸啊,别提有多难受。

7年了,我们家里人都不愿提及上次失利的事,一提起就感到特别伤心。 这次爸爸走前信心十足,他说,他干不了几年了,这是他最后的一次机会了。为了这次表决,他专门带上他的那条有中国奥委会标记的红领带。

在电视机里,那条红色的领带很提精神。但他毕竟是老人了,身体也不好,我们做晚辈的真的怕出现什么意外。这下好了,他可以高高兴兴的回到北京了。 故事二:最年长的志愿者 北京第二次申办奥运会,何振梁是无可替代的人物。

他在国际奥委会的地位、威望和影响,他的经验和语言能力对北京申奥极其关键。北京市领导贾庆林、刘淇非常尊敬他,聘请他担任北京奥申委顾问,并多次对他说:“要帮我们出主意啊。”何振梁说:“申办奥运是我能为国家做的最后一件事了,我一定会尽全力的。

”他戏称自己是“北京奥申委最年长的志愿者”。 这位北京申奥的“志愿者”一忙起来就忘了自己的“年长”。奥申委研究工作,少不了请他参与意见;送交国际奥委会的重要文件、20多万字的《申办报告》,他是英法文审定者之一;为了让国外朋友更多地了解北京和中国,他拖着年迈之躯奔波于世界各地。

仅从今年2月以来的5个多月里,他就有69天在国外和飞机上,出访11次,走了20个国家和地区。

他喜欢看书,买了一大堆书,但翻一下的时间都没有。他身体不好,但申奥前夕连看病的时间也挤不出来。申奥投票临近这一段,他没有在晚上12点前睡过觉。何振梁说:“我对自己说,小车不倒只管推。

” 故事三:回望一九九三 自叙:何振梁(1993年9月14日) 北京奥运会申办委员会代表团16日乘飞机去摩纳哥,我因需参加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于17日开始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会议,今日与丽娟(何振梁妻)先行飞摩。

同行的还有为奥申委代表团打前站的楼大鹏、屠铭德、吕圣荣和宋鲁增。 我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以来的12年当中,亲眼目睹了好几场各城市争办奥运会的激烈竞争,但我从未见到过有哪一个申办城市像北京那样获得了本国人民如此强大的支持。

北京的申办名副其实是全民的申办。正如国际奥委会的一位委员对我说的,北京的申办这次如不成功,真是太无天理了! 登上飞机后发现同机舱的有外经贸部长吴仪和对外友协主席韩叙。

同在任何地方遇见的人一样,他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北京有没有戏?”但我只能讲两种可能性。尽管从目前掌握的票数看,应该是成功在望。但是不确定的因素也多。 为了完成某个特定任务,我已说不清出国多少次了。

但心情从没有像这次那样,既抱着希望而又那样的不踏实。 故事四:支持萨翁共度危机 主讲:纪哲 1998年底发生了一场震撼国际奥委会的强烈“地震”。事情是由美国盐湖城在申办2002年冬季奥运会的激烈竞争中使用了不正当的拉票手段被曝光引起的。

以美国为主的舆论利用这一丑闻,对国际奥委会和萨马兰奇主席展开了铺天盖地的攻击,国际奥委会的形象受到严重玷污。一时“黑云压城城欲摧”,国际奥委会经历了它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危机期间,萨马兰奇一度心灰意懒,萌生退意。何振梁于1月27日一次又一次发传真给萨马兰奇,为萨鼓气,指出只有他才能领导国际奥委会走出困境。因为何振梁清楚地知道,如果萨马兰奇辞职,国际奥委会内部必然引发一场争夺“王位”之战,从而无法团结一致应付外界的压力,国际奥委会必然垮台。

何振梁告诉萨马兰奇:“暴风雨中才知道舵手的价值,坚决同你站在一起,全力支持你重振国际奥委会的威信。” 1999年5月5日,萨马兰奇公布了“国际奥委会2000”委员会的新组成。

重新聚合了力量,何振梁在另一次发言中也强调了奥林匹克运动普遍性原则的重要性,批评了国际奥委会往往对此原则的忽视。6月上旬,在汉城召开了国际奥委会第109次全会,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萨马兰奇主席满意地说,波涛汹涌的大海已经过去,现在又是平静的湖面了。

故事五:敢捋老美的胡子 陈述人:纪哲 盐湖城丑闻爆发后的1998年6月1日,“国际奥委会2000”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和工作小组会议。

2日上午大会发言谈到与政府间关系时,何振梁点名批评了美国参议员麦凯恩。何振梁指出,体育组织应该与政府合作,但政府应尊重体育组织的自治。他并用美国人的话来批评麦凯恩。

何振梁说:“当我读到消息说,美国参议院的一个委员会要求国际奥委会每月向他报告工作时,我很震惊。美国一位教授鲁卡斯说:‘麦凯恩参议员对奥运会的知识,一张33美分的邮票背面完全可以写得下……’如果允许政客们有任何即使是最小的机会来影响奥林匹克运动,运动会将在21世纪20年代前即遭死亡。

”他的发言获得了会场的热烈鼓掌,成为这次会议上惟一一个获得鼓掌的发言。基辛格对何振梁说:“我不想同中国朋友争论,但我想说,麦凯恩是个好人,但对奥运会了解不多。

”何振梁答道:“那么就请你把在这里了解的情况转告他吧!”时候好几个委员走过来对何振梁说:“你说出了大家想说而未说出来的话。”    (深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