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宗岱的诗 梁宗岱:率真的广西诗人

2018-02-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清光绪末年,小小的百色山城繁华异常,在骑楼连绵.商铺云集的大街上,街坊邻里都知道靠近大码头的"梁全泰"掌柜养了个顽皮可爱的小孙仔梁宗岱.小宗

清光绪末年,小小的百色山城繁华异常,在骑楼连绵、商铺云集的大街上,街坊邻里都知道靠近大码头的"梁全泰"掌柜养了个顽皮可爱的小孙仔梁宗岱。

小宗岱顽皮好斗,遇上别家小孩子寻衅惹事、总不肯服输就范。小孩们都称他"反天印",半条大街的孩子,都不敢招惹他。

小宗岱不仅顽皮好斗,还聪明异常。6岁进百色厅立小学(即现百色市八一小学)读书。由于自幼读诗习文,他文思畅通,作文常给老师带来意外震撼和惊喜。一次,老师给他一篇作文打了125分。这是百色厅立小学史无前例的。有同学不服:"100分已最高,为什么给梁宗岱125分?"老师说:"这篇作文,连我都写不出来,125分算高吗?"

小学未毕业,他回到祖父的原籍广东新会县,后又到广州市培正中学就读。在培正中学,课余时间梁宗岱常作文写诗,投给校刊登载,多次获中文、英文奖,并被校长委任为校刊《培正学报》、《学生周报》的主编。1919年,"五四"运动暴发,梁宗岱也和同学们一起上街游行示威,反对21条卖国条约,抵制日货;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著名的《越华报》《群报》等报刊上发表了梁宗岱的许多新诗。

这些诗感情热烈真挚,引起各界读者关注和喜爱。

16岁的梁宗岱因而被社会称为"南国诗人"。广州的报馆纷纷派记者采访他。一次,有位记者到学校采访他。梁宗岱出来。记者见是一位少年学生,便问:"你父亲在吗?"梁宗岱奇怪了:"你不是要找梁宗岱吗?"记者点头。梁宗岱说:"我就是梁宗岱啊!"记者惊得目瞪口呆:想不到大名鼎鼎的"南国诗人"竟是一个小孩。

1921年冬,郑振铎、茅盾分别给梁宗岱写信,对他的创作表示赞赏和鼓励,并邀请他参加刚成立不久的全国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罗曼·罗兰赞其译诗是"杰作"

梁宗岱酷爱文学,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各种古今中外名著,甚至许多英文版的外国名著他都读完了。1923年秋天,梁宗岱被保送进岭南大学就读,只读了一年,就决定去欧洲求学,满足自己对文学的强烈追求。得到郑振铎和茅盾支持。1924年秋天便赴欧洲,开始游学历程。

他先到瑞士日内瓦大学攻读法语,一年后便赴法国巴黎大学听课,巴黎是欧洲文化中心,梁宗岱很快就融入了法国社会。他用流利的法语讲话、用法文写出许多优雅的诗歌,在《欧洲》、《欧洲诗论》等著名杂志上发表。与此同时,他又不失时机地把我国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绝句翻译成法文,介绍给法国读者。宗岱的名字迅速在巴黎文艺界风靡。

瓦雷里是法国诗坛巨挚、象征派诗歌代表。在上世纪20年代的法国文坛,瓦雷里被《知识》杂志评选为"当代最杰出的诗人",还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和法国笔会主席。当时文坛上能为他赏识者寥寥无几。如此尊贵的文学大师,却很尊重仅23岁的年轻中国诗人梁宗岱,55岁的大师还和宗岱结下了深厚的忘年之交。

宗岱翻译的我国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绝句令瓦雷里啧啧称奇。大师读了梁宗岱用法文和英文写的诗作、更为惊叹。宗岱对诗歌的生命感情及对法语的娴熟运用,受到瓦雷里称赞,瓦雷里后来回忆:"我认识的第一个中国人是梁宗岱先生,他年轻而漂亮,能说一口很清楚的法国话。

""梁先生那些英文诗和法文诗,我觉得都很精彩,他们的价值是确定无疑的。"由诗、音乐、绘画这些艺术门类开始,他们进行了深入的推心置腹的探讨。瓦雷里真诚精辟的见解,给梁宗岱思想以重要影响。

瓦雷里经常毫无保留地向宗岱畅谈诗歌创作的经验和体会。有一次,他为宗岱讲解自己著名的诗作《水仙辞》的意境。引起宗岱的强烈感触和共鸣。不久,宗岱即利用课余翻译了这部长诗寄回国内。译诗被《小说月报》刊登,上海中华书局还出了单行本。这是首次向中国读者推介瓦雷里这位大师的作品,影响极大。

梁宗岱用英文、法文写的诗,大作家罗曼·罗兰也看到了。罗曼·罗兰很赞赏。罗曼·罗兰是宗岱少年时就倾心仰慕的伟大人道主义作家。宗岱把自己刚译成法文的十几篇陶渊明诗文寄给罗曼·罗兰,想让大师也认识一下自己最爱的中国大诗人。

罗曼·罗兰热情地回了信:"你翻译的陶潜诗使我神往,不仅因为你纯熟的法文知识,更因为这些诗的单纯动人的美。"并建议他在《欧罗巴》杂志上发表。

后来,陶渊明译诗出了单行本。瓦雷里为这本法译《陶潜诗选》写了序言。1930年,书印出来时,宗岱寄了一本给罗曼·罗兰。大师给宗岱回了一封诚恳真挚的信说:"……我衷心感谢你,这是一部杰作。""我发觉中国的心灵和法国……有许多酷肖之点。"陶潜的诗首次被介绍到法国,就使法国文学大师看到了中法两国在文化和感情上的相通之处。

巴黎有许多文艺沙龙,都在一些文化名人家中举行,能进入沙龙的都是一些一流的学者及文艺家。在罗曼·罗兰和瓦雷里的引荐下,梁宗岱也经常进入了这些沙龙,有机会结识许多法国名人。梁宗岱的法文很好,谈诗论画,交流学术,完全融会贯通。

法国名人们感到宗岱可亲可爱,他们说:"啊,你是中国人,说话与法国人没有分别。"由于关系密切,一位法国著名画家还为梁宗岱画了一幅大油画像。这幅画像至今仍挂在巴黎博物馆里,象征着中法人民间的友好感情。

1931年9月18日,沈阳被日本侵占。梁宗岱带着悲愤的心情,告别了瓦雷里和罗曼·罗兰两位大师,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

回国以后,宗岱保持着与瓦雷里和罗曼·罗兰的通讯联系,他深情地回忆说,当年在欧洲,与当代许多文艺界和学术界接触,对于他人格的修养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影响我最深彻最完全,使我亲炙他们后判若两人的,却是两个无论在思想或艺术上都几乎等于两极的作家:一个是保尔·瓦雷里,一个是罗曼·罗兰。

"宗岱一直珍藏着十几封两位大师写给他的亲笔信。这些信件除2封幸存外,其余均毁于文革当中。

二位世界文学巨擘与中国诗人梁宗岱的深厚友谊,使梁宗岱在法国文化界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上世纪80年代,钱李仁任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时,就曾经以梁宗岱与罗曼·罗兰、瓦雷里二位大师的关系为纽带来疏通当时中法文化交流的渠道。梁宗岱再次成了中法文化交流的使者。

天才诗人的浪漫爱情

文艺从来都是发挥个性的自由空间,诗人更不例外。梁宗岱少年得志,他的爱情几乎和他的诗歌创作同步进行。对诗人,爱情与诗歌基本是一码事。宗岱还在广州培正中学读书时,就和同班一位女同学产生了恋情。宗岱为她写了好多温馨热辣的爱情诗。

其中一首宗教气氛浓郁的《晚祷》是所有诗中自己最喜爱的一首。参加"文学研究会"后,上海商务印书馆将他的诗集列为《文学研究会丛书》出版,他就用《晚祷》作书名。抒写初恋感情的诗便成了宗岱代表作。

正当青春的萌动为他推开生活的窗户时。一场婚姻悲剧却像冰雹一样向他袭来。中学还未毕业,祖母在家乡为他聘下了何姓女子、并将他骗回乡强迫草草成婚。婚后他一直抵制洞房,拒绝同居,誓死不承认这段婚事。

梁宗岱情急之中想出了"善后措施"。他与何氏口头商定:解除二人婚姻,由他出资送何氏赴广州读护士学校,学成以后各人婚嫁自由。以为从此相安无事。

何氏读完护校,嫁人生了4个小孩。没想到10年以后,梁宗岱回国在北大任教。何氏丈夫知道,却打起敲诈的坏主意。他鼓动何氏到北京大学找到梁宗岱要求恢复"夫妻"关系。此事闹上法庭。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的胡适却亲上法庭为何氏作辩护、指责宗岱"不法弃妻"。一时间,此案轰动北京市。法官判梁宗岱败诉。宗岱不服。后经朋友斡旋答应赔偿。宗岱电求父亲从百色给何氏寄上2000银元,才办理了离婚手续。

在这次婚姻官司之前,梁宗岱在法国经历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一位叫安娜的姑娘热烈地爱上了在巴黎出尽风头的梁宗岱。宗岱也给她起了一个中国名字——白薇。1925年2月20日,他在日内瓦湖畔写下诗歌《白薇曲》,动情地描绘了俩人的情谊。

1931年9.18事变后,梁宗岱决心回国与同胞"共赴国难",只好忍痛与恋人安娜分手。多少年以后,他仍然想着安娜,后来他和沉樱结婚,生下的第一个女儿,就取名"思薇",显示了"白薇"仍在他心中。

梁宗岱与何氏的离婚诉讼中,胡适出面为何氏辩护作证,此举极大地伤害了梁宗岱。加上两人平时在学术上常有分歧。梁宗岱已不愿再留在北京大学。便辞去北大教职。1934年8月,他与正在北京某中学任教的漂亮女士沉樱结婚。沉樱原名陈英,复旦大学毕业,也是新文化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有名女作家和翻译家。沉樱和原丈夫、戏剧家马彦祥已生有一女。因马又追求著名演员白杨,两人才离婚。

梁宗岱和沉樱结婚后,到日本度蜜月,之后回国到天津南开大学任英文教授。"七·七"事变后,夫妻为抗日救国带孩子赴重庆。宗岱在复旦大学外文系任主任兼教授,沉樱则在一所中学任教。1942年3月,梁宗岱回百色,看戏时对花旦甘少苏一见钟情,1943年3月,与甘结婚。

沉樱在重庆得知,即离开梁宅,以后,携子女迁居上海,1949年后,赴香港、台湾。宗岱曾赶赴上海想劝说挽留,但已来不及。沉樱带着二女一男在台湾教书十七年,1967年60岁时退休。后定居美国,以写作为生。1982年,76岁的沉樱回到国内,见到老友著名作家巴金、赵清阁、阳翰笙、朱光潜等。梁宗岱亦抱病赶到上海求见沉樱。沉樱却避而不见。

梁宗岱与沉樱所生的一男二女在美国都有很好的职业。两个女儿都先后回国探望过年迈的父亲。沉樱后来也与甘少苏通信、对往事表示了谅解。

能终生与梁宗岱夫妻相守的是甘少苏。他们共同生活了整整40年。

1942年3月,梁宗岱回百色处理父亲的后事,偶然被朋友拉去看粤剧《午夜盗香妃》,被花旦甘少苏的表演深深打动,便写诗相赠:"妙语清香句句圆,谁言粤剧不堪传?歌喉若把灵禽此,半是黄鹦半杜鹃。"后了解到甘少苏身世凄惨,当时还被一国民党军官钟某霸占,受尽欺凌,多次寻死不成的情况。

遂起同情之心,日后常去看她演出,每次均写词相赠,如此竟得词数十首。后来便编成词集《芦笛风》出版。这个集子是与甘少苏爱情的结晶。为救甘少苏出苦海,梁宗岱筹了3万元巨款,才把甘少苏从钟某魔掌赎出来。两人于1943年3月登报结婚。梁宗岱当时长叹:"我与你结了婚,沉樱就会离开我了。"

1944年冬,为摆脱蒋介石拉拢纠缠,梁宗岱辞去复旦大学教职,与妻子甘少苏回百色隐居。在百色,除经营祖业"梁全泰"商号外,梁宗岱还热衷于制药事业。甘少苏里外都是丈夫的得力助手。梁宗岱说:"对我来说,你比沉樱适合些,沉樱是个读书人,许多事情都不会做,不会做生意,研制中药也帮不了忙,而你在这些方面都是我的好帮手,为我顶起了半个家。"

1951年9月17日,梁宗岱在百色被人陷害误捕入狱。甘少苏也受到威逼利诱,要他抛弃宗岱。甘少苏总坚定地说:"梁宗岱是好人!"梁宗岱在狱中写了一封申诉信,甘少苏千方百计托人转呈毛泽东主席。后来胡乔木给百色地委拍电报,中央、中南局、广西省先后派调查组查清冤案,广西公安厅长亲到监房道歉。

冤案才算了结。宗岱从狱中出来,对在门前等候的甘少苏吟诗一首:"曲终重握手,更尽杯中酒。软语细商量,呢喃话短长。"以示对妻子的谢意。

"文革"中,梁宗岱受尽折磨,甘少苏为他洗伤敷药,病了,将他送医院留医并昼夜陪伴,细心照料。

梁宗岱晚年热衷制药事业,把"文革"补发的所有工资全用于制药、赠药,为病者解除病痛上,甘少苏总是全力支持。她还给中央写信,请求支持梁宗岱的制药事业,相继得到胡乔木、广东省、广州市各级领导重视和过问。梁宗岱去世后,甘少苏遵从丈夫意愿,将梁教授生前藏书赠送给所在的广州外语学院。

学院专设了"梁宗岱教授藏书阅览室",并向甘少苏颁发了奖金和奖状,甘少苏还撰写和出版了回忆录《宗岱和我》,真实、感人地记述了梁宗岱这位著名诗人学者的生活经历,甘少苏是梁宗岱相濡以沫,至情所钟的贤内助,她1990年病逝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