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安解答 郑钦安君相二火论解(《郑钦安医书解难》选)

2017-08-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郑钦安君相二火论解(<郑钦安医书解难>选)              傅文录学生(手拿<医理真传>)问曰:老师,今天该讲"君相二火辨"这一节

郑钦安君相二火论解(《郑钦安医书解难》选)

              傅文录

学生(手拿《医理真传》)问曰:老师,今天该讲“君相二火辨”这一节了,不知道郑钦安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题目呢?

老师(笑一笑)答曰:郑钦安为什么要把“君相二火”提出来进行辨析,这里面意义深刻。因为在临床上,诸多的市医辨分不清楚“火”之原义,见火就“清”显然是不对的。

因为人体有火生命才能存在,人生之火一刻也不能停息;由于外感与内伤之后,会导致人体之“火”离位,因此看来的一些病症似“火”之损害,却不知背后是因为“相火”离位所造成,针对这种情况,郑钦安目的是要市医识清楚人体之“火”,引火归源才是正道,见火治火,偏离主题,陷入泥潭。

如赵养奎所说:“人生男女交媾之时,先有火会,而后精聚,故曰火在水之先”(《医贯·玄元肤论》)。况且“人身有二火,全要此生。而人不知,往往以克伐退火大伤元气,以致外边所蓄之火不能去”(《火神之祖:槐轩医学全书》)。

学生(一点也没有明白)问曰:人身为什么会有君相二火呢?

老师(想想后)答曰:因为《内经》中认为,人是天地之造化的产物,而自然界中所有的成份几乎在人体内都可能会有。“人之阴阴阳与天地相合也……君火为阳中阳,相火为阴之阳,人有君火、相火而天地亦有之。即成其为天,成其为地也,使天地无君火万物何以昭苏?天地无相火万物何以震动?天地之君火,日之气也。

天地之相火,雷之气也。雷出于地而轰于天,日临于天而照于地。盖上下相合,人亦何独不然”(《外经微言·三才并论篇》)。所以说,天地既有君火与相火之分,而人体当然亦有了。

学生(有点儿糊涂了)问曰:联系到人,如同郑钦安说到:“君火,凡火也;相火,真火也。凡火即心,真火即肾中之阳。凡火居上,以统乎阳,阳重而阴轻也,故居上为用;真火居下,以统乎阴,阴重而阳轻也,故居下为体。二火虽分,其实一气,诚阴阳之主宰也”(《医理真传·君相二火解》)。这里面谈到火有两个,即一个君火一个相火,可为什么又说是一气呢?

老师(沉思一下)答曰:郑钦安这是讲火的体与用关系,体与用的关系,就如同阴与阳的关系是一样的,不能分离,并是一体。就像是火燃烧时要有燃料一样,木柴点着能燃烧,木柴是体,火焰是用。郑钦安这里面就是把人体之心火,比喻为火苗一样,你看心脏这个造字就知道了,五脏六腑十二官,每个器官都有“月”字偏旁,这个“月”字偏旁有两层意思,一是为阴,二是肉体;可恰恰“心”字没有“月”这个偏旁肉体。

说明什么呢?说明心君之官,在人体内像黄帝一样,居于至高无尚的权力与地位,无人可以相比。虽然心为君主之火,但这是为用,火要有物体才能燃烧,这个支持心火燃烧的物体,就是肾中真阳,因为肾是有形之体,有形支持无形,这样才能有生机。

为什么心无肉旁而肾有肉旁呢?因为君在上主形而上,相在下主形而下;君火在上,相火在下;火性炎上,如果火在万物之上,就有君临天下之势,此火不是为了气化,而是带给世间光明;对应人体,在人体上部的火是君火,君火主明;对应人体,相火以藏为用,相火藏于水中,五脏之精也可以化生相火在内,正常来说,相火是要封藏于内的,这样的火才能遇水湿而气化;而《内经》强调君火在上以明,相火在下以位,火应该所在其正常的位置,在上则为君火带人体以光明,在下的相火带给人体以热量及所有气化功能(《我的《黄帝内经》觉悟之旅》)。

如果其火没有位于它自己所该处的位置,这就会给人体带来危害。

况且,“要知先有真火,而后有君火,真火为体(体,本也,如灶心中之火种也),君火为用(用,末也,即护锅底之火,以腐熟水谷者也),真火存则君火亦存,真火灭则君火亦灭”(《医理真传·阳虚客疑篇》)。同时,“真火与君火本同一气,真火旺则君火始能旺,真火衰则君火亦即衰,真火藏于水中,二气浑为一团,故曰一元。

真火上腾(真火,天体也,其性发用故在上),必载真水上升以交于心,故曰离中含阴,又曰气行血随,水既上升,又必复降下(水,地体也,随气而上至离宫,则水气旺极,极则复降下也);水下降,君火即与之下降,故曰阴中含阳,又曰血行气附,主宰神明,即寓于浑然一气之中,昼则出而听政以从阳,阳在上也,曰离;夜则入而休息以从阴,阴在下也,曰坎。

此人身立命旨归,医家宜亟讲也”。但由于“水火互为其根,其实皆在坎也,真火旺则君火自旺,真气升则真水亦升”(《医法圆通·心病不安》)。

所以书中括号内的注解,用坎离二卦都具有阳气,这一爻阳气,虽然分为坎中一阳与离中两阳,其实内涵都是从先天乾卦而来,先天乾天为阳,虽分属坎离两卦却仍然是一阳之气流动所致。这个一气流动,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活一口气。这一口气,就是火也,因为“人非此火不生”(《医法圆通·食气说》)。况且,“人身立命就是这一个火字,火即气”(《医理真传·外科工专金疮诸症》)。

学生(迷惑不解)问曰:怎么我越听越不明白了?不会就这么简单吧?

老师(想一想)答曰:这只是讲的“君相二火”表面现象,真正的内涵还要细细讲来。

《内经》中有“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素问·天元纪大论》),意在告诉我们说,君火如同黄帝老子,坐在皇宫大殿里,面南背北,指挥天下及群臣,它是不会轻易出门的,坐镇就是这个意思。那相火呢?相者,宰相也,辅助君主之官,在五脏之中,“相辅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是肺,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权利呢?因为“肺朝百脉”(《素问·经脉别论》),与全身五脏六腑、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相联系,能传达与传递君主圣明之令,意思是说相火有走动之义。

学生(急忙)问曰:相火走动是什么意思呢?

老师(微微一笑)答曰:你问到点子上了。相火,是运动中之火,这个火起于肾中真阳,因为肾水之中真阳,是相火运动之源。人体相火运动之理,黄元御说到:“坎中之阳,火之根也,坎阳升则上交离位而化火,火升于水,是以癸水化气于丁火。

……土者,四维之中气也。脾以阴土而含阳气,故脾阳左升,则化肝木,胃以阳土而胎阴气,故胃阴右降,则化肺金。金降于北,凉气化寒,是谓肾水,木升于南,温气化热,是谓心火。肺肝心肾,四象攸分,实则脾胃之左右升降而变化者也”(《四圣心源》)。

这是在讲相火即一气周流之原意,相火一气周流之动力源于中焦脾胃,“升降阴阳之权,全在乎中,中者,土也”(《四圣心源》)。强调肝木之左升,乃一气周流圆运动之关键,肝木不能温升成为百病之源。

学生(想想)问曰:这是不是《内经》上说的:“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意思呢?

老师(笑笑)答曰:你说的很对,人体左右就是阴阳升降之道路,既然是阴阳升降之道路,那同样也是相火升降之道路,相火升降之运动,就是圆运动,因为自然界一切运动都是圆运动,人体亦然。民国医家彭子益说的更明白:“圆运动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也。

夏秋之交,太阳直射地面的光热,名曰相火。此相火经秋气的收敛,降入地下,经冬气的封藏,沉于水中,来年交春,乃由地下水中,向地面升发,来年交夏,再由地面浮长。春生夏长,如植物的花叶;秋收冬藏,如植物的根本。……是一年四时,无非此相火所流行”,况且“君火运行,重在上升。相火运行,重在下降”(《系统的古中医学》)。

同时彭子益认为,相火乃为火,火易向上向外燔灼着物而生百病,因此认为“相火下降,全赖金气收敛之力,金气凉降,方能收敛”;如果“金气受伤,火气四散,上热下寒,中气失根,便成大祸”;因“生者生相火也,长者长相火也,收者收相火也,藏者藏相火也”;故而认为“造化之机,相火与金气的责任极大。

金收则水藏,水藏则火秘,火秘则水温,水温则木和,木和则土运”(《系统的古中医学》)。处处强调一气周流相火收藏乃是治病之关键。

学生(有点糊涂了)问曰:黄元御强调相火以肝木左升为主,主导着圆运动的关键;彭子益强调相火收敛降藏为主,主导着圆运动之关键。二者究竟谁的观点正确并可取呢?

老师(想想)答曰: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只是站的角度不同,着重点不同而异,问题讲的都是相火一气周流之圆运动,如相火运动圆则不病,相火离位而脱离了圆运动之轨道,则百病丛生。正如明代医家张景岳所说:“凡火之贼伤人者,非君相之真火,无论在内在外,皆邪火耳”。

况且君相二火,“总曰元气,元气惟阳为主,阳气惟火而已……君火之变化于无穷,总赖此相火之栽根于有地,虽分之则一而二,而总之则二而一者也”(《景岳全书·君火相火论》)。一者也,真阳元气也,坎中一阳,水火立极之处也。

已故火神派医家李可老中医,结合临床实践总结的更为确切:“相火又为木气所化生,又影响中气的左旋右转至巨,因此木气的功能、生理、病理,成为圆运动的一大难点。木气代表肝、胆,肝为乙木,胆为甲木。肝气左旋而升,胆气右转而降。

肝气象征欣欣向荣的生生不息之气,故张锡纯氏命名为生命的萌芽,而胆气则是把相火通过肺金的收敛,沉降入肾水之中,封藏起来,水火交融,生机盎然,以备来年更好的生发。胆气不降,则水中无火,便成一潭死水、冰窖,何来生机!……郑钦安解读最为得当:‘坎中一丝真阳,乃人生立命之本’,‘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它的位置便在水中深藏,而且密固。妄动则病,分离则死”(《李可医论专辑》)。

学生(突然想起)问曰:老师,是不是李可老中医所创制的破格救心汤,就是此种意图与意义在里面呢?

老师(满脸笑意)答曰:你说的很对!破格救心汤所组成(附子、干姜、炙甘草、山萸肉、红参、生龙牡、磁石、麝香)就含有此意。该方,既有主升之四逆汤,又有主降的山萸肉合龙牡、磁石,又用药物促进剂之真麝香,这首方子中,升降圆运动之意义最为明显。

方中重用附子为君药,突出了郑钦安强调扶心肾之阳气乃为其基础,然后有左升右降之药,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圆运动之处方用药。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处方,在全国火神派扶阳学习者重复率最高的一个处方,而且临床疗效显著。

学生(看看书又)问曰:话又说回来了,郑钦安还没有讲清楚君火与相火的深义,又说到:“顾二火不可分,而二火亦不胜合,所以一往一来,化生中气,遂分二气为三气也”(《医理真传·君相二火解》)。怎么二气又变成三气了?

老师(想一想)答曰:是的,郑钦安前面还没有讲清楚“君相二火”的深义,这里面又引伸出“二火化生中气”的问题。书中括号内的注解非常正确,解释了君相二火周流之后化生中土,指出了先天与后天的问题。

从上面我们知道,君火坐镇,相火一气在周流,虽然说周流之源动力在心肾坎离之火,但是火着物才能运行。在五行之中,火能生土,且君相二火皆能生土。但在上者,君火,俗称凡火,凡火生凡土,凡土即是胃;相火,真火也,在下者真火生真土,真土即脾。

脾胃,后天之本的代表,人有中气则生,脾胃之气,乃君相二火所化生,称为后天之火。所以说,君相二火上下流行,一往一来,化生中土之气,二气才化为三气也。我们来看一下君相二火流行必经脾胃土化之图示:

从上面后天八卦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君火为离火,离火下降入阴,首先入到坤土之中,即火生土,即无形转变为有形之后才能下降;同时,坎中一阳升,是水中阳升,即水生木,但木无土不长,坎水中之阳滋养艮土,才能生木,水中相火升起才能养木,称之为水生木,但都离不开土的滋润。意思是水中升阳,与火中阴降,脾胃之土乃为其转化的根本环节。

郑钦安认为肾中阳气为真火,君火统一身之阳气,其根在下,即坎中一点真阳,藏于肾水之中;精能化气,皆赖有此一点真火。真火藏于肾水,蒸化水液敷布全身,使肾精化气,此气即肝木春生之气也,肝木生发复化心火,即君火。

真火(即相火)、君火上下交往,化生中气,中气乃脾胃之气。脾胃之气若不得二火蒸腾,即不能腐熟运化水谷。五行相生之次序是火能生土。在真火(相火)、君火二火之言,君火生成戊土——即胃;真火(相火)生己土——即脾。

人之一身气血皆由饮食所化生,饮食能化皆赖脾胃,而脾胃腐熟运化的动力来源于真(相)、君二火。所以说,真阳元气乃为一,即坎中一阳升为相火,相火化为君火,相、君二火上下流行,化生中气,故而二气化为三气了。

学生(糊里糊涂)问曰:怎么越听越不明白了?

老师(沉思一下)答曰:我们来进一步明说,可能就明白了。彭子益的解释能说明问题,他常用自然界阳气作比喻:“升浮降沉一周,则生中气。中气者,生物之生命也”;况且“地面的土气,居升浮降沉之中,为大气升降的交合,故中气属土”;由于“君火运行,重在上升;相火运行,重在下降”;“阳升阴降,自然之事。

阴性本降,三阴之升,阴中有阳也;阳性本升,三阳之降,阳中有阴也。金木水火,分主四维,相火土气,同是中宫”(《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而“一年四时,无非此相火所流行。故人身上部谓之上焦,中部谓之中焦,下部谓之下焦,焦者火,不唯相火之意也”(《系统的古中医学》)。

我们来看一下君相二火升降过程中,必经中焦脾胃之枢纽,也就是说,脾升胃降之动力就是相火流行运动之过程。如图所示:

学生(有点儿明白了)问曰:老师解释的意思是说,君相二火上下与下上流行,经过中焦脾胃才能成形,也就是说君相二火的表现,通过脾胃功能与运行腐熟水谷能力而体现出来,是这个意思吧?

老师(点点头)答曰:理解的基本正确。三元,又称之为三焦,焦者,火也,三焦者,相火流行之意也。书中云:“无先天而后天不立,无后天而先天亦不生”。这个内容以后重点再作讨论。而郑钦安之所以要讲先天“君相二火”与后天脾胃功能,其目的是想解释临床上一些现象,他说:“如中宫不得二气之往来熏蒸,即不能腐熟水谷,则完谷不化、痰湿痞满诸症作矣”(《医理真传·君相二火解》)。

学生(想想)问曰:这不就是常说的脾胃虚寒或脾胃阳虚吗?

老师(微微一乐)答曰:你说的很对,可只对了一半。为什么呢?脾胃虚寒或脾胃阳虚,表面看来是这样,这背后的意义是心肾阳虚——即君相二火减弱所致,这才是中焦阳虚的根本所在。因为“真火与凡火上下往来,全赖中土转枢;中土化育水谷精微,以养真凡二火。

中土化育之功,又须赖真凡二火熏蒸。如果中宫得不到二火的往来熏蒸,就不能腐熟水谷,就会完谷不化,出现痰闭、寒湿、痞硬、胀满等各种症状。可见上、中、下三部,不是三团火,而是一团火”(《治病书:中医破执》)。

这一团火就是阳气,就是三焦之火,这就是君相二火之流行所形成的三元之火,中焦脾胃之火,为后天腐熟水谷提供动力源泉。已故火神派名医李可老中医,有一比较形象的比喻:“脾胃如釜,肾气为釜底之火,肾气就是肾阳。……凡是脾胃病,假使理中不效,速用四逆,就是补火生土。中气伤犹可救,肾气伤,彭子益叫做拔阳根,从根拔起,生命就终结了”(《李可医论专辑》)。

学生(有点儿明白了)问曰:这就是说,当脾胃阳虚很重的时候,就说明心肾阳虚很重,特别是肾中真阳亏损,乃为生命之火的源动力不足,并导致百病丛生。

老师(点点头)答曰:你说的很对。这就是郑钦安的过人之处,从生理讲到病理,最重要的是结合临床来分析,这样才有意义与价值。比如他说:“如上下二火俱不足,则在上者,有反下趋之症,如心病移于小肠,肺病移于大肠是也;在下者,有反上腾之病,如虚火牙痛,咳血喘促,喉痹之类是也”(《医理真传·君相二火解》)。

意思是说,如表现在下的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表现,有可能就是心阳火弱所引起,由于上面君火一弱,还会出现“清涕、口沫、目泪、漏睛、齿出血诸症作矣”。而上面诸多的病症,相火肾阳弱也会引起,同时多伴有“遗尿、滑精、女子带下、二便不禁诸症作矣”(《医理真传·君相二火解》)。

学生(想想后)问曰:这是否郑钦安在说,“如上之君火弱,即不能统上身之关窍精血”,不仅出现上身之症状,同时也会出现下病之症状表现;同样“如下之相火弱,即不能统下身之关窍精血”(《医理真传·君相二火解》),除出现下身症状外,而反有上腾而出现虚火牙痛等多种表现。他想要表达什么意愿呢?

老师(沉细一下)答曰:郑钦安在这里所说,意思要表达君相二火流行之后,生成后天脾胃三焦之火,虽然说三部之火有上、中、下之异,其本质就是肾中真阳元气虚弱所导致,千万不要被临床上众多的假象所迷惑,透过慧眼看真机,肾中真阳元气,一气流行之机受到影响,这才是疾病的本质问题。

学生(看看书)问曰:郑钦安在书中所说,“其中尤有至要者,有阴气上腾而真火不与之上腾者,有阴气上腾而真火即与之上腾者,此处便要留心”(《医理真传·君相二火解》)。这是什么意思呢?

老师(想想后)答曰:这是在告诫我们,一些上身出现阴寒症状时,虽然提示为上焦心阳虚弱,但是心阳根于肾阳真火,当心阳虚弱时不仅仅提示是心阳虚弱,更要警惕肾阳真火虚弱并阳虚外越,会导致危险症候出现。如他说:“若上脱机关已露,其脉浮空,气喘促,尚未见面赤、身热、汗出者,此阴气上腾,而真火尚未与之俱腾也”(《医理真传·君相二火解》)。

也就是说,虽然真阳元气向上脱出的迹象已经显露,脉见浮空、气喘等阴寒表现明显,这是“阴气上腾,脏腑经脉之气紊乱,而真火尚未与之上腾,说明此时真阳元气依旧被寒邪所困”(《治病书:中医破执》);而当又出现面赤、身热、汗出者,这是“阴气上腾,而真火也与之共同上腾,说明此时真阳元气即将被寒邪逼出”(《治病书:中医破执》)下焦肾中,即肾中真阳元气由藏处而向上飞越。

“病至此际,真火欲脱也”。到了此时,郑钦安提示危急关头,但“凡见阴气上腾诸症,不必延至脱时而始用回阳,务见机于早,即以回阳镇纳诸方投之,万不致酿成脱症之候矣”(《医理真传·君相二火解》)。

学生(有点迷糊地)问曰:老师,这一会儿是阴气上腾,一会儿是真火上腾,这怎么理解呢?

老师(仔细想想)答曰: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看一下这个图示,我们就容易理解了:

从上面阴阳内外相互环抱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外阳护外而向内收缩固摄,与此相反的是外面阴却是向外膨胀,不外阳虚的时候,阴邪盛而外阴则向外向上膨胀;同样,内部的阴阳正好与相反,内阳向上向外开通升发,而内阴却向里向内收缩凝滞。当外阳虚的时候,君火弱了,外阴邪则乘机向上向外膨胀;当内阳相火弱的时候,由于阴邪向阴凝滞而占居的阳气的位置,阳无居处之地而自然向上向外飞越。

学生(更加迷惑不解地)问曰:老师,你这样画阴阳相互环抱图,有根据吗?

老师(沉默一下)答曰:根据当然有了。如《外经微言》中所说:“君火为阳之阳,相火为阴之阳。人有君火、相火而天地亦有之,始成其为天,成其为地也,使天地无君火万物何以昭苏,天地无相火万物何以震动。天地之君火,日之气也。天地之相火,雷之气也。雷出于地而轰于天,日临于天而照于地。盖上下相合,人亦何独不然”(《外经微言·三才并论篇》)。

学生(有点明白了)问曰:哦!我有点明白了。哪阴阳相互环抱当出现问题之时,又是怎样一番解释呢?

老师(胸有成竹地)答曰:这个问题,陈士铎的《外经微言》中解释的最为清楚,如书中所说:“肾中有水火存焉,火藏水中,水生火内,两相根而两相制也。邪入则水火相离而病生矣”(《外经微言·阴寒格阳篇》)。况且“水火之不可离也。

火离水而逆,水离水亦逆也”(《外经微言·从逆窥源篇》)。既水火相离(二者失去了相互滋养功能)之轻者,先是阴水上逆,而“寒邪太盛,据绝过坚,阳格阴而力衰,阴格阳而气旺,阳不敢居于下焦,冲逆于上焦矣”(《外经微言·阴寒格阳篇》)。

即阳虚轻者,主要体现在心阳虚弱上,心阳虚弱而无力使心火下降,导致阴气上逆,即阴气上腾;当阳虚重的时候,涉及到肾中真阳的时候,阴气凝滞收敛作用而占据了了阳气的位置,阳无处可居,只好任性而向上向外飞越,由于阳气是从肾水之中向上发越,所以称为脱阳症。

学生(指指书上)问曰:这就是书中所说的“脱阳”症吗?

老师(微微一笑)答曰:是的,这就是郑钦安所说的:“盖从下而竭于上者,为脱阳”。

学生(想想又)问曰:那“脱阴”症是什么表现呢?

老师(沉思一下)答曰:脱阴症,亦有两种情况。如“亦有阳气下趋而君火未与之下趋者”;其表现为“下脱机关已具,其脉细微欲绝,二便血下如注,或下利清谷益甚,四肢虽冷,尚觉未寒,二便之间,尚能禁者;此阳气下趋,而君火尚未与之俱趋也”。

如果患者“有阳气下趋而君火即与之下趋者,此际不可玩忽”;这时若有“四肢寒甚,二便利甚,不自禁者,此阳气下趋,而君火亦与之俱趋也,病至此际,真阴欲脱也”(《医理真传·君相二火解》)。

学生(有点迷糊)问曰:我怎么觉得这个脱阳与脱阴,其表现一个是阳热向上,为脱阳;脱阴症,其表现却是寒气向下,这是怎么回事呢?

老师(想一想)答曰:其实,脱阳与脱阴,虽然有临床上的区别,本质上却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肾中真阳元气脱出所致。而脱阴症,其开始表现为“脉象细微欲绝,二便血下如注,或下利清谷加重,四肢虽冷,尚有余温,大小便还能憋住的”;这就是“阳气下趋而君火尚未与之共同下趋的情况”;如果患者出现“四肢冰冷,大小便不能自禁的,这就是阳气下趋而君火与之共同下趋的情况”(《治病书:中医破执》)。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凡见阳气下趋诸症,不必定要见以上病情,而始用逆挽,务审机于先,即以逆挽益气之法救之,自可免脱症之祸矣”(《医理真传·君相二火解》)。

这里郑钦安已经明说,阳脱症,是真阳元气从下肾中向上散失,阳向上走则表现为热症现象;阴脱症,是真阳元气从上面心君之火(火中之阴)向下散失,即阴向下走的表现为寒症现象。这就是郑钦安所说的:“盖从下而竭于上者,为脱阳;从上而竭于下者,为脱阴”。积极治疗的方法,郑钦安早以指明:“阳欲脱者,补阴以留之如独参汤是也。阴欲脱者,补阳以挽之,如回阳饮是也”(《医理真传·君相二火解》)。

学生(更糊涂地)问曰:老师,你所说的都是“肾中真阳元气”外越所致,可郑钦安并没有这样说呀!他说的阳脱,补阴以敛阳;阴脱,补阳以固阴。这怎么理解呢?

老师(沉细一下)答曰:我们如果分析一下,你就能够明白的。如“凡是真阳元气在下而向上脱出的情况,称之为脱阳,坎 中的阳 以天为体,所以从上而脱;凡是真阳元气在下而向下脱出的情况,称之为脱阴,离 中的阴 以地为体,所以从下而脱”(《治病书:中医破执》)。

向上脱则现热症,向下脱则现寒症,表现上看的是脱阳与脱阴,其实本质都是“真阳元气”脱失,人就面临着危险的境地。这时虽说郑钦安指出要补阴以敛阳与补阳以固阴之法,其实最为重要的仍然是要“固护真元阳气”才是根本。所以,已故火神派名家李可老中医曾说:“阳萎则病,阳衰则危,阳亡则死;所以救阳、护阳、温阳、养阳、通阳,一刻不可忘”(《李可医论专辑》)。

学生(更不明白了)问曰:那郑钦安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老师(微微一乐)答曰:有句是怎么说的呢?叫做“大匠示人以规矩,不能示人以方圆”。郑钦安在这里只能告诉我们这个方法,至于怎么理解与运用,那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了。你看郑钦安在书最后说的多么清楚与明白:“亦有阳脱者,不必养阴,阴盛而阳即灭。

阴脱者,不必补阳,阳旺而阴立消。此皆阴阳之变化也。学者务要细心体会,便得一元分合之义矣” (《医理真传·君相二火解》)。看似脱阳与脱阴,其实真正的是“真阳元气”的散失,脱阳与脱阴不过是表面现象所看到的,我们要透过现象看其本质,这就是阴阳一气,分为上下,运行以后成为三,其实仍然为一。

学生(还是不明白)问曰:那郑钦安所给的两首方子,一个独参汤,一个回饮阳,明明是两首方子吗?

老师(乐开了口笑着)答曰:不错,是两首方子,独参汤是一味人参;回阳饮,就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四逆汤加人参。

学生(突然插话)问曰:把郑钦安书中读遍了,我也没有发现说回阳饮,就是你说的四逆汤加人参呀?

老师(抬抬手笑到)答曰:你不用着急,是的,郑钦安的书中多次提到过回阳饮,就是没有给出方药,唐步祺老中医在《郑钦安医书阐释》曾经指出,多方考证并临床实践证明,回阳饮就是四逆汤加人参。四逆汤加人参,就是附子、干姜、炙甘草、人参四味药。

你说,这里面如果我们把药物的剂量调整的恰到好处,是不是就能达到既扶阳又养阴的效果呢?也就是说,这一首方子就能解决阳脱与阴脱两个问题现象,其本质还是在扶助肾中真元阳气。不是有句话是这么说的:“阴生阳则缓,阳生阴则速。救阴而阳之绝不能遽回,救阳而阴之绝可以骤复,故救阴不若救阳也”(《外经微言·亡阳亡阴篇》)。这是最好的角注了。

学生(有点儿明白了)问曰:那李可老中医的破格救心汤组成,就是一首既救阳又敛阴的方子吗?

老师(乐了)答曰:你终于明白了。李可老中医的方子前面提到了,方中就有回阳饮,你说人到了危险境,是阳脱呢?还是阴脱呢?这时候你是分不清楚的,但凡人到了危险境地的时候,既有阳衰与阳亡,同时也有阴竭与阴脱,我们是无法分清楚的。

因为在阴阳之间,阳气占居主导地位,阳主阴从,“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一切生机与生命的存在,都是以阳气盛衰所决定的。这就是为什么说李可老中医的破格救心汤,在全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与重复应用率这么高的问题。

学生(似乎又明白)问曰:也就是说,阴阳乃为一气,脱阴与脱阳就是气脱之意,阴脱与阳脱只是气一个问题而事物的两个方面而已。就像是木柴燃烧一样,木柴少了燃烧时间就短,木柴多了燃烧时间就长。看起来火焰燃烧弱了(阳脱),其实是木柴少了(阴脱),才导致火焰燃烧时间短了并弱了一样。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呢?

老师(笑笑)答曰:也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完全对。为什么呢?下节继续讲解,就能逐渐解释清楚这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