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海中医 衡阳中医王东海的六气司天运气和医家学术关系分析

2017-06-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 先从火神派说起, 火神派论点 确比其它各学派显得高明. 特别是治杂症,但其主旨仍不出四逆 白通方方义. 愚以为火神派学说是仲圣医学的一个分枝而已.有丰富,发

1 先从火神派说起, 火神派论点 确比其它各学派显得高明. 特别是治杂症,但其主旨仍不出四逆 白通方方义. 愚以为火神派学说是仲圣医学的一个分枝而已.有丰富,发展仲圣医学的功绩. 其它温病派,攻下派等 同样是.

学医者,师任一学派太过,都易成偏执. 然各医家为何观点迥然不同,缘由地球上气化恒几十年一个变化,几十年又一个变化.五运六气循环往复<此大周期>,如同四时六气之推移更替,各医家所处时代不同,因而观点不同,用药风格迥异.

叶霖 在评吴鞠通时 曾谈到过这个问题, 历代诸贤中, 除各大学派代表人物外, 当以孙真人,黄坤载,雷丰,张锡纯等学术最具中和之道.愚曾列出数十医家,查找其生活年代,得以明白:叶霖当属中医史上名气不著成就却极高的医学家.

其所论天体大周期是为至理 2 叶霖在评注吴鞠通《温病条辨》时讲天时之大周期:三十年为一纪,一百八十年为一个小周天,三千六百年为一个大周天等。愚查阅历代名医数十,见其用药,果真如同叶霖所讲,呈现出大周期循环应有的趋势。

从而得出:公元1984---2044年为相火风木主气之年代。360年前的傅青主之用药风格大有参考价值。 〈可详考叶霖原话。〉 3 忆先君曾训愚学医,其言曰:当先读内经伤寒等经典,再涉及各家,然各家之书不可尽信,而又不可不读也。

可以师法者,黄坤载全书,雷丰之时病论,李中梓<医宗必读> 张锡纯全书,叶吴温病派〈湿温〉名家之书;另唐容川治血治痢,戴粼郊治疫,何廉臣编著之全国名医验案等, 尤其是黄坤载张锡纯何廉臣为最。

然后贤诸子之书,又远不及先圣著作〈内经〉〈难经〉〈本草经〉〈伤寒〉〈金匮〉矣。 清末曹禾著《医学读书志》一书,曾较客观地评价过黄坤载。

张锡纯在《衷中参西录》中曾言“独有黄氏论:太阴脾当升,阳明胃当降,是为至理。”诚如斯言,黄氏系统地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仲圣之后,除孙真人外,唯一〈姑且这么说,以引人重视〉能洞悉四圣全豹的医坛巨匠,远比火神派观点更系统,更全面。

〈叶霖之书,愚未多见〉而在张氏的医案中,体现出来的医法灵活多样,究竟而言,其用清润似稍多于温补,师其意取其法而又不照章执行,此大师之所以为大师也。

推而广之,叶天士〈1666---1745〉行医于君火燥金主气之“甲子”;黄元御〈1705---1758〉行医较晚,活跃于湿土寒水主气之“ 甲子”;傅青主生于1607年及其行医时为风木相火主气,其法以滋肝柔肝健脾强胃为主,白芍当归白术常以两计。

张锡纯逝于1934年,由此前推59年,正为君火燥金主气之时,故纵观其用药,与叶天士法类同者比重占多。何廉臣为温学名家,正与其生活年代密不可分。其佘如丹溪,祝味菊等等,大致类似。

但又不可拘泥,例如郑钦安就不是这种情况。天时之外尚有地理,人事也. 4 用药治病,或是用药调动人身免疫能力<唤醒人体内那个医师>,或是用药直接与病邪作斗争,视其体病症而定.

临床上每多二法兼行. 阴阳五行之理明了,则识病与用药准确无误.人病也,则脏腑经络之五行生克反常.久病重病五行克侮多有成恶性循环者.平人脏腑经络有良性循环之用,生生不息. 观太极图.观少年老人之生理.

观世人饮食,五谷常食,盐餐餐放<五谷类味淡甜归脾,盐者咸,水之味,主水者肾,先天后天之本宜常滋养>.可领悟仲师许多法旨.<同时又宜参"过犹不及"之理> 5 天体大宇宙,人身小宇宙。

吴鞠通言草木各得一太极也。漫长的时空中,演变成的最高级生物 人 其气化息息与大自然相关。天以正气养人,以不正之气害人。然必究人之本气衰旺而定。正气亦可以使人病,但必因其人触冒。邪气病人,不因其人触冒而亦病。

病有轻而微者,有暴而危者,亦是此理。 六邪之入,易从其类。初病时,其病遵循如下规则:少阳之上,相火主之,中见厥阴......少阳太阴从本......《其义详见经》。及其传变或因经次或因乘侮视其秉赋而定。

仲圣之《伤寒论》,原名《卒病论》。仲圣之法为百世之师。何后世医家师自用者多。 6 地球在太阳系中作规则的周期性运动〈自转日 公转年〉, 太阳在银河系中,银河系在宇宙中 同样作周期性 有规则的运动〈大 小周天〉, 混沌初开, 乾坤始奠以来, 宇宙中运动是绝对的。

可作如下想象: 站在遥远的天际 观看银河系在宇宙中运动变化 且时时拍照,必将看到周期性的变化:一甲子前的今日,一大周天前的今日 与 今天类似或极类似,而又不尽相同,故 前贤言 运气之说,皓首难穷。

古圣也仅以大法垂训。 人最得天地厚爱,其气化息息与大自然相关,且与大自然息息相关,此医学理论根据之所在, 古 圣贤 体察大象,言天人合一,创立 并 完善了 阴阳五行学说, 强调阴阳平衡, 而火有君相之分,君火有无为之治,以相火为用。

宇宙之中,本无上下之分,然头上天为阳,足下地为阴;太阳系中,日为众阳之众, 月乃太阴之象,日阳月阴,阴阳进退,动态平衡,然月之地位毕竟不及太阳; 阴之地位逊于阳也。

此火神派论点道理之所在。明乎此可进而讨论君相二火。 前贤之论君火相火,见解纷纭,〈因概念不同,所指有别〉难以一统。

可于 各大医家 书中 求之,以此书解彼书,择其善者而从之,庶几可得。 言难尽意,大雅谅之。 硬要求解,当一语释之:法大自然。 ---道法自然,方是真谛。 内经以七百二十气,凡三十岁而为一纪;一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 扩而大之,以三百六十年为一大运,六十年为一大气。

五运六气迭乘满三千六百年为一大周天。(愚读此文,曾作思索:地球上有四时六气的小周期循环;太阳系在银河系中,银河系在宇宙中同样有周期性的运行规律。

周期有大小而已。医坛所言四大家,四家学说正如同四时六气用药式,皆为应乎天时的医学正道。) 考陆九芝《世补斋医书》可得,考叶霖《增补温辨条辨》的评注亦可得:黄帝八年起为第一甲子(下元厥阴风木少阳相火主之);黄帝六十八年起为第二甲子(上元少阴君火阳明燥金主之); 少昊十八年起为第三甲子(中元太阴湿土太阳寒水主之); 其后第四甲子(少阳相火厥阴风木主之); 第五甲子(阳明燥金少阴君火主之)。

。。。。。 一直到宋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2年)为第六十二甲子起(君火燥金主之)。。。。。。 到明太祖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为第六十九甲子起(湿土寒水主之)。 河间(1110---1200年)。

逝世前56年为燥金君火主令,故河间以火立论。 子和(1151---1231年)。长于攻邪,尤其是“下”法。 东恒(1180---1251年)。子和晚河间数十年,东恒又晚子和数十年。东恒著书立言重在脾胃,尤其是脾阳,因其时为湿土当值。

补中益气,确卓尔不群。 丹溪(1281---1358年)。又晚数十年,主要行道于第六十八甲子,君火燥金主令。“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这一顺乎天时的见解,后世非之,可叹。

四家之说与天时相应,若仍感不足以让人确信,请再例析数位。 (以下为叶霖语)钱仲阳生于北宋末年,行道于第六十五甲子,正值大司天的燥金君火主令,故治痘多用寒凉;后之陈文中救人于第六十六甲子,寒水湿土主令,故法重温补;至明时汪石山辨痘之治法,言:自嘉靖九年,治痘宜用清凉。

此正值少阴君火主令之时也。“火运中有宜然者”。稍后之万密斋,聂久吾,治法又变---重温补,强调保元。因其时为寒水湿土主令也。后费建中又来著书立言,专主寒凉下夺,因治湿治寒之法,不可用于风木相火运气中,费氏将其书名为《救偏琐言》。

------此虽仅言治痘,但医家心法大致趋势已显然。 又,张锡纯评黄元御,陈修园二人“用药恒偏于热”。

黄元御(1705---1758年)著书立说时独逢湿土主令,不惜笔墨地阐述“中”的重要性,特别是脾阳的重要性。批丹溪等为下鬼。陈氏主要行道于寒水主令之时,故张锡纯的评议虽对,但又不全对。黄,陈二人用药多热,正是顺应天时的治法。

然张锡纯先生毕竟医法精纯,阅历甚丰,晚年在他自己的一篇医案中又言“愚未习医时,见医者治伤寒温病,多有用承气汤下之则愈,如此者约二十年,及愚习医学时,其如此治法者恒多偾事。。

。后至愚年过四旬,觉天地之气化又变。。。(用药大法亦随之而变)” 何廉臣为温病名家;祝味菊特重阳气(肾阳脾阳),我父(1921--2002年)在八十年代前期以前最重黄元御,但观其晚年所处之方,大旨已有较大变动---滋阴 柔肝之品增多。

(1924---1954年为寒水主令,1954---1984年为湿土主令)果能读懂以上所述,就不难发现目前最可效法的前贤是---傅青主,陈士铎二位。 (二家心法宜深味之) 再想想当前民病的大致性趋势。。。祝:天下中医研究者早悟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