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安问答 郑钦安医书解难问答录(书中节选)

2017-06-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学生(拿出书)问曰:老师,今天要讲的先天与后天的问题,我在郑钦安的书中怎么没有找到呢?老师(笑笑)答曰:郑钦安书中有的,在<医法圆通>中"分

学生(拿出书)问曰:老师,今天要讲的先天与后天的问题,我在郑钦安的书中怎么没有找到呢?

老师(笑笑)答曰:郑钦安书中有的,在《医法圆通》中“分辨脾肾为先后二天辨解”就是,我们不过只是把其内容缩简而说了。先天与后天的关系问题,我们一定要弄清楚,才能明白郑钦安所要讲的很多关键性问题,这对于我们认识疾病与治疗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不明白地)问曰: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老师(收起笑意)答曰:如书中云:“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医法圆通·分辨脾肾为先天二天辨解》)。当我们理解或是弄明白了先天与后天的关系,我们就离真正学习好中医不远了。

学生(急忙)问曰:老师在前面的讲课中,已经多次提到先天与后天的问题,我觉得认识到“未出生之前在娘肚中就是先天”,而“呱呱哭声坠地就是后天”,了解这两个问题是否就已经够了呢?

老师(沉思后)答曰:这只是初步认识,还远远不够。因为先天与后天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正如书中所说:“‘无先天而后天不立,无后天而先天不生’。故先天之本在肾(即真阳之寄处),后天之本在脾(即水谷之寄处),水谷之精气,与先天之真气,相依而行,周流上下四旁,真是无微不照者也”(《医理真传·卷二首语》)。

这是讲先天与后天的关系,以及先天与后天所寄居之处,即先天真阳元气与后天水谷之精气,滋润充周运行人体周身,人才能一天天的生活在人世间。

为什么说,有些人得病之后,中西药治疗效果都很好或治愈,但有些人得病之后,开始并不十分严重,可尽管治疗费尽周折,最后还是不能痊愈或难免一死。

学生(惊呀地)问曰:是的,我们在临床上也发现了这些普遍性的问题,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老师(想想)答曰:我们来顺着郑钦安的书中观点,来一步步理解这个问题。从上面我们可以得知,郑钦安认为“无先天而后天不立,无后天而先天不生”,意思是说先天与后天一刻也不能分离,说明父母先天与我们个体后天同在,时刻也不能分离,即先天给了我们个体基础,后天饮食水谷之精气反过来又滋养了先天与后天,因此生命才能保持在运行之中。

学生(糊涂不解地)问曰:父母与我们同在?这怎么可能呢?

老师(笑笑)答曰:你忘了,前面我们在讲天地乾坤生六子之时,三个男孩子有点像母亲,三个女孩子有点像父亲,现代说法叫做遗传基因所决定的。既我们个体,特别当我们看到一个小孩子时,猛然一看觉得很像她的母亲,咋又一看也有点儿像他的父亲,仔细再看看,只是具备了父母亲的某些特点而已,真正的还是她或他自己而已。

所以说,我们个体是父母新生命的延续,因此“木有本,水有源,祖宗父母,人之本源也”(《火神之祖:槐轩医学全书》)。

学生(有点儿明白地)问曰:父母给了我们先天之本,是这个意思吧?

老师(收起笑意)答曰:是的,父母给了我们先天之体,这个先天之本,郑钦安称之为“人身立命之祖气也(祖气,即父母真气浑而为一者也。性命由此而立)。……先天纯粹之精,升于人身,浑然一气。先天也,先天一气,造成五官百骸”(《医法圆通·分辨脾肾为先后二天辨解》)。

为了进一步帮助人们理解先天的形成,郑钦安还画出了胎元图,如图示中的两的圆圈,外面大圈内喻为人身之真气,中间的一个小圆圈,即为人身受胎之祖气。在书中说到:“始基之谓,胎元之消息也,称为祖气,号曰先天。先天,即父母精血中一点真气,二气浑为一气”(《医法圆通·胎元图图说》)。

学生(有点迷糊)问曰:既然父母先天一点精血,成就了我们个体。那父母精血是如何成就我们先天之个体的呢?

老师(想想后)答曰:前面说过,父母之精血成就我们先天之个体,我们在娘肚子里生活十个月,这十个月的生长发育,虽有个体,但不能用。所以说:“男女俱以火为先,男女俱有精。但男子阳中有阴,以火为主;女子阴中有阳,以精为主。

谓阴精阳气则可。男女合,此二气聚,然后成形”(《医贯·玄元肤论》)。由于“人始生,先成精”(《灵枢·经脉》),并“生之来谓之精”(《灵枢·本神》)。精成为先天之体,“精者,合水火名之,水中有火,始成其精”(《外经微言·救母篇》)。先天个体以精称谓,是因为先天元阴元阳合而二为一,真阳元气推动个体生长与发育,这就是郑钦安反复强调的先天元阴元阳,即先天真阳元气。

所以说,郑钦安认为这个真阳元气,即先天一气,“一气中含五气(五气,即金、木、水、火、土。即人体内先天一气周流,同时周流一气运行化生五脏六腑)。五气发生万物(真阳元气化生一气,一气化生阴阳,阴阳配合,迭相运用,化生五脏、六腑、百脉、经络。

),故曰‘一粒栗藏大千世界’,即此之谓也”(《医法圆通·胎元图图说》)。意思是说,真阳元气,就像是自然界的一粒种子一样,具备了生命力。这就是所谓的先天,即先天一气乃为真阳元气,具备了生命的前期,既个体在娘胎之中,由娘胎精血供养生成。

学生(有点清楚了)问曰:郑钦安是否在强调,先天之个体,虽有形体,但不能独立存,寄居在母亲宫中,这个体虽称之为形体阴精,但具备了真阳元气——即一气运行,使其有了生命?

老师(微微一乐)答曰:理解的基本正解。即郑钦安强调了先天之体,虽是有形,内具真阳元气——即元阴元阳,使先天之体有了生命。有了个体的先天,才会有我们身躯的后天,“后(天)者何?人身血肉躯壳也(凡世上一切有形之质,皆属后天,不独不身,故道家称其为臭皮囊)”(《医法圆通·分辨脾肾为先后二天辨解》)。即我们呱呱哭声坠地,证明已到后天,且哭声是宣布我们后天躯体来到人世间的开始。

因此,“婴儿在母腹中,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十月功圆,性与命立,打破一元,坎离立极”(《医理真传·妇女另列一科》)。即后天开始于呼吸之间,况且呼吸之间,便是联接先后天之开始,“其要在于呼吸,一吸而火下就水,一呼而水上就火,始能相济”;因而“未出母胎为先天,既出母胎为后天”(《火神之祖:槐轩医学全书》)。

故而郑钦安认为,后天生命“根于呼吸。先天也,先天一气,造成五官百骸。后天也,先一气即寓于中。先天为体(先有这团真气,而后有人身),后天为用(先天无为、无臭、无声,后天有为、有形、有质,不易定理)。先天立命(即真阳元气,先天一气),后天成形(五脏六腑、经脉百骸),形合于命,命合乎形,神宰乎中,性命乃成”(《医法圆通·分辨脾肾为先后二天辨解》)。

强调了后天人体有形之身躯,先天真阳元气充于其中,其生命乃成。

因此他说到:先天真阳元气,“一元肇始,人身性命乃立,所有五脏六腑、九窍百脉、周身躯壳,俱是天地造成,自然之理”。然而“有形之躯壳。皆是一团死机,全赖这一团真气运用于中,而死机遂转成生机”(《医理真传·卷二首语》)。

学生(突然明白了)问曰:我明白了,郑钦安所说的就是先天为一团阳气,后天形体为阴气,阴阳合二为一,恰恰扣住了《内经》中“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这个主题,先天为阳,后天为阴,阴阳合一,称为一气,一气在阴阳内(即五脏六腑与经脉百骸)周流不息,性命乃立。可以这样理解吧?

老师(满脸笑意)答曰:回答的基本正解,可以这样理解,但还要细分再行。为什么说要再细分呢?因为先天一气,称之为元气,但气又含阴阳,故称之为先天真阳元气比较恰当;而后天形体属阴,但其五脏六腑、经脉气血中充满着先天运行之气,所以其中又含阴阳二气,特别是后天形体之中运行着先天真阳元气,所以说先天与后天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郑钦安认为:“无先天而后天不立,无后天而先天亦不生。(后天)水谷之精气,与先天之真气,相依而行,周流上下四旁,真是无微不照者也”(《医理真传·卷二首语》)。即先天真阳元气与后天水谷精气,相互滋而,先天真气与后天水谷精气合二为一,周流体内,运行不息,成就了人生生不息之性命。这就是已故火神派名家李可老中医常说的一句话:“阳气,先天肾气,后天脾胃之气结合在一起的混元一气”(《李可医论专辑》)。

学生(又有点糊涂了)问曰:先天与后天怎么又成了混元一气呢?究竟是先天还是后天呢?

老师(收起笑意)答曰:这又是问题的关键了,既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如郑钦安所说:“先天立命,后天成形,命合乎形,神宰乎中,性命乃成。合之则生(真元阳气与躯壳合一也),散之则亡(真阳元气亡于躯壳之外也)”;即先天真元阳气与后天有形之身体合二为一,人才能立命;但是,后天要依靠水谷之精气,来及时补充人身真阳元气在运行之的中消耗与损失;所以“饮食入脾,还是要真气运动……人之运动全在先天一团真气鼓动耳。

饮食虽入于脾胃,非真气鼓动不能腐熟水谷,真气鼓动,则一切饮食立刻消溶,脏腑一身立刻俱受其泽”;因而说“先天立命,后天成形,形命合一,先后称名”(《医法圆通·分辨脾肾为先后二天辨解》)。

学生(有点儿明白了)问曰:我明白了,即先天与后天一时一刻也不能分离,合二为一称之一气,即人活这一口气。先天无形以后天有形为基础,后天有形以先天无形为动力源泉,但后天水谷之精气既能滋养后天,同时又能补充先天,就是这个意思吧?

老师(思考后)答曰:是的,你说的没错。但郑钦安的先后天关系的意思远远还没有表达完,其想说明的是,一是不要把教课书的先天在肾与后天在脾,用固定眼光来看问题,要用动态与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先后天的关系;二是从后天阴阳的变化关系中,分辨出先天真阳元气亏损的程度,及时补充先天一气——即真阳元气的亏损,才能把万病治愈。

学生(又有点糊涂了)问曰:什么后天阴阳之变化,来推论先天真阳元气之亏损程度,这是什么意思呢?

老师(想想)答曰:我们细细说来,郑钦安认为:“夫人自受生以来,本父母真气,浑合化育,成象成形,五官百骸具备,全赖这一团真气充周,真气无伤,外邪不入,内邪不作”(《医法圆通·客问参芪归地辨论》)。但由于人活在情理之中,饮食于水谷精气,况且“不正之气,伤于物则物病,伤于人则人病”(《医法圆通·邪正论》)。

“真阳一衰,群阴蜂起……夫人身元阳为本,是生真气,真气聚而得安,真气弱而成病”(《医法圆通·虚劳》)。所以说:“病有万端,发于一元(即先天真阳元气)。一元者,二气(先后天阴阳)浑为一气者也。一气盈缩,病即生焉。有余即火(后天邪火),不足即寒(后天寒邪)”(《医法圆通·万病一气说》)。

从上可知,郑钦安认为人体先天真阳元气一衰,乃是并成为后天生病的根本,虽然后天五脏六腑、经气百骸阴阳有伤出现病症多端,但这些表现都是假像,而病的本质乃是真阳元气有损,我们针对后天辨证所得来之阴虚症与阳虚症,正是反映真阳元气亏损的表现。

所以他说到:“万病起于一元损伤,分而言之,上中下各有阴阳,十二经各有阴阳,合而观之,一阴一阳而已,更以阴阳凝聚而观之,一团元气而已”;因此:“元阳为本,诸阴阳为标,能知诸阴阳皆为元阳所化,一元阳而变为诸阴阳,元阳即是诸阴阳,诸阴阳仍是元阳”(《医法圆通·胀满》)。

而“千万病形,都是这一个‘气’字之盛衰为之”(《医理真传·切脉约言》)。最终出现的症状为“气有余便是火”与“气不足便是寒”(《医理真传·妇女另列一科何也》)。

学生(更糊涂地)问曰:老师,这个郑钦安所的“气有余便是火”与“气不足便是寒”是如何形成的呢?

老师(沉思后)答曰:这我们还要源头上认识这个问题,才能弄明白郑钦安所要表达“气有余便是火”与“气不足便是寒”真正意义。

这个气指的是真阳元气,而“气有余便是火,(指的是)邪火旺者阴精必亏({真元阳气}收敛和收藏功能的虚弱必定会造成火旺);气不足便是寒,(指的是)寒邪盛者真阳必衰({真阳元气}生发和生长的功能虚弱必定会造成寒盛)”(《治病书:中医破执》)。

郑钦安意思是说:这个“气有余便是火”指的是后天之邪火,“是言邪火之盛,不是言肾中真阳偏盛也”;这个“气不足便是寒”是指后天之寒邪,“是言阴邪盛,不是言肾中真阴偏盛也”(《医法圆通·申明阴盛扶阳,阳盛扶阴的确宗旨》)。

后世只看到了邪火与寒邪的表面现象,未弄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今人不明阴阳一气,不明邪正机关,专以此方滋肾中之元阴,泻肾中之元阳,实属不通”(《医法圆通·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解》)。从中我们可以以看出,郑钦安所说的邪火与寒邪,指是的后天形体之用中的阴阳之变化,而这个阴阳变化的根本原因,乃为先天之体——即真阳元气阴阳的变化,因为“先天互赖,有分之无可分,合之不胜合者也”(《医理真传·五行说》)。

因为在病理状态下,“阴阳失和,从根本上说就是元阴或元阳之不足,而导致人体阴阳之用亦不足;若元阳不足,体现于外的则阳用不足,就是郑钦安说的‘气不足就是寒’,即阳虚;若元阴不足,体现于外则阴用不足,就是郑钦安说的‘气有余便是火’,即阴虚。

所以从根本上说,无论阴虚、阳虚,都是源于先天阴阳的失和,而后天阴阳的盈缩则恰恰反映了先天元阴元阳的根本状态”(《扶阳论坛》)。这才是人体发病的根本原因所在,郑钦安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从后天阴阳的变化,来了解先天阴阳的虚衰情况,“阴盛者扶阳为急,阳盛者扶阴为先”(《医法圆通·申明阴盛扶阳,阳盛扶阴的确宗旨》),才能真正达到“治病必求于本”之目的。

学生(似乎有点儿明白)问曰:那后世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弄不清楚呢?

老师(抬头想想)答曰:首先是后世医家不明白“万病一阴阳耳”(《医法圆通·申明阴盛扶阳,阳盛扶阴的确宗旨》),而被临床上众多的症状所迷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们只知道,先天在肾,后天在脾,而不知道,“无先天而后天不立,无后天而先天亦不生。

……二气旺,脾胃运行之机即旺,二气衰,脾胃运行之机即衰。然脾胃旺,二气始能旺,脾胃衰,二气亦立衰”(《医理真传·五行说》)。况且“人身二气合一,充塞上下四旁,阴阳打成一片”(《医理真传·三指说》)。

临床上所见之五行变化与五脏六腑功能,即“五行不出二气之中,二气即在五行之内,二气乃人身立极主宰,既生五行,又五行为归”(《医理真传·五行说》)。并且“后天生成定位,乃是死机,全凭这二五合一,这一团真气,呼吸运用,方是真机。五行充塞二气之中,二气即在五行之内。二气盛,则五行之气即盛;二气衰,则五行之气即衰:二气亡,则五行之气即亡”(《医理真传·再解古脉说》)。

学生(想想后)问曰:这是不是如郑钦安所说:“五脏六腑,皆是虚位(后天所见之用从脏腑变化而见),二气流行(先天真阳元气之体运行),方是真机”(《医理真传·独参汤用药意解》)。

老师(微微一乐)答曰:是的,郑钦安所说的意思就是如此。因此,郑钦安批评后世不重视先天真阳元气,“今人着重在后天坎离之阴阳,而不知着重坎离中立极之阴阳,故用药多错误也”;并指出《伤寒论》一书的精髓,“仲景一生学问,即在这先天立极之元阴、元阳上探求盈虚消长”(《医理真传·独参汤用药意解》)。

虽然“二气(先天真阳元气为体)寓于凡精凡气(后天为用,以体为象表现出的阴阳变化)之中,凡精凡盛,元阴元阳自盛;凡精衰,元阴元阳自衰”(《医理真传·两耳前后红肿痛甚口苦者》)。

既我们从后天之用的体象上发现的症状阴阳变化,可以推论出先天之体真阳元气盈虚之情况,这就是郑钦安的过人之处,既从后天之用——体象阴阳二气之变化,来把握先天真阳元气的盈虚之变化。

他认为后天阴阳只是先天阴阳运动的现象,是其用,是其末,在临证上,后天一切现象只为帮助探求先天阴阳(即先天真阳元气)的盛衰,故不必在后天五行生克的关系上追求,这样我们就执简驭繁地抓住了治病求本之精髓。

学生(有些疲惫地)问曰:老师讲的这些,听起来也蛮容易理解的,可真正细思起来仍然觉得模糊不清,能否举个例说明一下呢?

老师(想想后)答曰:好的,这些问题听起来很简单,可仔细品味一下之后,觉得蛮有深义的,的确有些难以理解。我们通过恰当的比喻可能更容易理解,如前面郑钦安所说的,人的先天就好比是一粒种子,种子在未萌芽之前,就是处于所谓的“阴阳未分,一团混沌”状态,这种“含而未发”状态就是先天。

待阳光、温度、水份、土壤情况等各种条件适合,种子萌发,胚根自然向下钻入土中形成根系,用来吸收土中的养分,这就是“重浊之气下降而为阴”;胚芽自然向上形成枝叶,用来进行光合作用,这就是“轻清之气上升而为阳”(《治病书:中医破执》)。

也就是说,种子未生长之前的状态就是先天,一旦条件适合种子生长发芽,在生长状态下的种子形体发生变化就是后天了,即“阴降阳升”就是所谓的后天。

因此说,先天就是父母所给人体平时所储存的元精(即真阳元气,精含元阴元阳);后天就是元精变化组合成的人身相关联、相互滋养的气血脏腑组织(我们所能应用的形体功能)。虽然说人的各种器官组织是由元精所组成的,而脏腑将从外界摄入的食物运化成为水谷精微的动力来源于元精,而脏腑必须利用元精所提供的动力才能运化水谷,然后将才能水谷精微转变成元精,而元精的来源就是水谷精微物质(《治病书:中医颇执》)。

这就是先后天的关系。

学生(有点明白)问曰:老师,我想起了一个你经常提到过的问题,即常说如果理解了人一开始吃饭,精神头就立即来临,这就是先天之真阳元气,突然启动之后注入人体后的活力,这是否就是先后天的关系呢?

老师(想想后)答曰:是的,我给不少的学员都讲过,如果你理解了当人饥饿的时候,吃上一点食物,可食物刚入人体胃中,人就来了精气神。其实就是先天真阳元气启动之后,注入人体的表现。

正如郑钦安所说:“先天一点真气……此火一存,凡后天一切食物,下喉一刻,立刻锻炼”(《医法圆通·食气篇》)。这是因为:真阴(后天)是指脏腑经气、属火,主收藏,真阳是指真阳元气(先天),属水,主运化;真阳(元气)向真阴(脏腑)提供运化水谷的动力,真阴(脏腑)利用动力将摄入的饮食运化为水谷精微,并将多余的经气传输到真阳转化为可储藏并易于激发的精气(真阳元气)(《治病书:中医破执》)。

这就是先天与后天密切配合、阴阳不可分离的关系,即《内经》常说的“阴阳互根”之意。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有天天吃好饭,我们才会有精气神的来源。因为人不吃饭的话,人的先天真阳元气,只能够用7天的,7天之后再不进食,真阳元气耗尽,人就死掉了。

就是因为,先天真阳元气在不断的消耗过程,需要后天每天的进食水谷精微来不断的补充,这就先后天的密切关系。也就是郑钦安所谓的:“无先天而后天不立,无后天而先天亦不生”(《医理真传·卷二首语》)。

学生(又有点犯迷糊)问曰:这先天与后天到底怎样来理解呢?

老师(提起精神)答曰:我们可这样来理解。先天命门之火,封藏于双肾之中,而且“命门者,水中之火也。水火之中,实(隐)藏先天之(元)气。脾胃之气,后天之气也。先天之气不交于后天,则先天之气不长。后天之气不交于先天,则后天之气不化。二气必昼夜交,而后生生不息也。然而后天之气,必得先天之先交而后生。而先天之气必由下而上,升降诸脾胃,以分散于各脏腑”(《外经微言·三关升降篇》)也。

学生(仍然不明白)问曰:先天与后天,那先天真阳元气为阳,后天形体为阴,阴阳合而为一乃成人,这就是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对吗?

老师(微微一乐)答曰:这样理解,只能半对半错。为什么呢?因为阴阳之中仍然自有阴阳呀!所以说:“阴阳有先后天之殊也,后天之阴阳藏于各脏腑。先天之阴阳藏于命门。命门者,水火之源。水者,阴中之水也;火者,阴中之火也。

……阴中之水,真水也;阴中之水,真火也。真火者,真水之所生;真水者,真火之所生也。水生于火者,火中有阳也。火生水者,水中有阳也。故命门之火,谓之源气。命门之水,谓之原精。……命门水火实藏阴阳,所以为十二经之主也”(《外经微言·》)。

而形体属阴,但其脏腑经络之中运行有阳气,所以说:“十二经皆有火也……皆后天之火也。后天之火非先天之火不化,十二经之火得命门先天之火则生生不息,而后天转输运动变化于无穷,此十二经所以皆仰望于命门,各倚之为根也”。所以说,“命门旺而十二经皆旺,命门衰而十二经皆衰也。命门生而气生,命门绝而气绝矣”(《外经微言·命门真火篇》)。这就是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学生(突然想起来)问曰:我看李可老中医的书的时候,他总是强调“救胃气、保肾气”,这是不是也注重先天的关系呢?

老师(沉思后)答曰:你说的没有错!李可老中医所谓的“救胃气、保肾气”的学术思想,就是强调先后关系一刻也不能分离的意识,因为“这个阳气,先天肾气,后天脾胃之气结合在一起的混元一气”(《李可医论专辑》)。这个所谓的混元一气,就是先后天之一气,就是阴阳一团和气。

学生(又来精神地)问曰:哦!我总算是弄明白了,郑钦安所说先天与后天的关系问题,就如同一粒种子一样,未生长状态之前叫先天,一旦有了合适的生长条件,进入了生长状态下的种子,就成了后天。

老师(微微一乐)答曰:你理解的很对,但只是对了一半儿。为什么说呢?郑钦安反复强调先后天的关系问题,虽是说理,但重在临床上应用,怎样把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应用于临床上呢?郑钦安给出了方法与答案,这对于我们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很有帮助。所以郑钦安说到:“乾坤则称为先天,六子乃为后天,今人专在后天论阴阳生克,固是,而不在先天论阴阳盛衰,是知其末,而未知其本也”(《医理真传·病人干咳周身皮肤痒者》)。

因为凡是得病,“必其人内本先虚,一切外邪始能由外入内,一切内邪始能由内出外,闭塞脏腑经络气机”;这是因为“真气衰于何部,内邪外邪即在此处窃发,治之但扶真元,内外两邪皆能绝灭,是不治邪而实以治邪”(《医法圆通·中风》)。

特别是其对附子理中汤的解释与运用,点明了先后天同治的意义与方法。“附子理中汤一方,乃先后天并补之方也。……附子之功在先天,理中之功在后天也。……下阳本乎先天所生,中阳却又是先天所赖,中阳不运,上下即不相交。

故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后天既以中土立极,三焦亦各有专司,分之为上中下,合之实为一元也”(《医理真传·附子理中汤用药意解》)。郑钦安认为“余谓凡治一切阴虚、阳虚,务在中宫上用力”(《医理真传·五行说》),便是治病之法宝。

学生(恍然大悟)问曰:原来如此,一个附子理中汤郑钦安分析与应用的这么到位,真是了不起呀!请老师做个简单的总结吧?

老师(深思后)答曰:做个简单的总结吧,郑钦安解释先天与后天的关系,散见于书中的多个章节,特别是《医理真传》与《医法圆通》两书中,涉及的内容比较零散。

我们通过总结可以得出:郑钦安所说的阴阳合一之道,指的就是先天与后天的统一体,先后天的统一在呼吸之阴阳之间,“呼吸虽判乎阴阳,其实升则二气同升(地气上腾,指坎中一阳,由下则中而上,一呼即起),降则二气同降(天气下降,指离中真阴,由上而中而下,一吸即入),升降循环不已,故即上下以判阴阳也”(《医理真传·病人干咳周身皮肤痒者》)。既阴阳合二为为,乃为一气,一气生成于呼吸之间。

其次是先天为体(内含真阳元气),后天为用(形体之阴阳变化),先天阴阳之体为本(元阴元阳),后天阴阳为标(五行生克变化)。《内经》认为:“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素问·标本病传论》)。

并认为“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个本就是阴阳,而阴阳的根本就是元阴元阳——即真阳元气。但是后天阴阳是先天阴阳体现在外的用,所以后天阴阳的根本在于元阴元阳,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我们务必要透过后天阴阳的变化,把握住先天元阴元阳的变化,通过后天达到调理先天,这才是“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医法圆通·分辨脾肾为先后二天辨解》)。

学生(有点为难)问曰:老师你总结有点太复杂了,能否简单点呢?

老师(笑出了声)答曰:好的!我来简单总结容易理解与记忆。

总体上来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形体为阴,体内之真阳元气为阳,二者合二为一,成就人生生不息之性命。

真阳元气为先天,隐藏于命门,寄居于双肾之中,来自于父母精气所化,其含有先天元阴元阳,合称为先天真阳元气。后天就是我们的形体真阴,真阴乃有脏腑经络所构成,其经脉之中运行有先天真阳元气与后天水谷之精气,先天真阳元气化为真精液体,运行于脏腑经络之无形阳气之中。

况且,“命门,火也,无形有气,居两肾之间,能生水而亦藏于水也”。由于脏腑“各经络之水火均属后天,独肾中水火则属于先天也。后天火易旺,先天火易衰”(《外经微言·命门真火篇》)。

因此,“然生死实在先天,不在后天也”(《外经微言·三关升降篇》)。而从后天阴阳之变化,可以得知先天真阳元气虚弱的程度,就等于我们把握传住了这个人的生死之关键。这就是我们要反复理解郑钦安的先后天关系的奥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