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表明马寅初人口论是错误的[组图]

2018-02-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作者:易富贤(水寒/中山水寒)1949年中国人口5.5亿,解放后中国人口迅速增长,1953年,中国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截止到1953年6月30日中国人口总计601,938,035人,估计每年要增加1,200万人到1,300万人,增殖率为千分之二十.历史上一直缺乏的人口一下子变成社会问题了.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提出了著名的"新人口论",他说:"中国人口这样发展下去,十年后有八亿一千万,五十年后多少?吓死人!二十六亿一千九百万",他提出"一对夫

作者:易富贤(水寒/中山水寒

1949年中国人口5.5亿,解放后中国人口迅速增长,1953年,中国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截止到1953年6月30日中国人口总计601,938,035人,估计每年要增加1,200万人到1,300万人,增殖率为千分之二十。历史上一直缺乏的人口一下子变成社会问题了。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提出了著名的“新人口论”,他说:“中国人口这样发展下去,十年后有八亿一千万,五十年后多少?吓死人!二十六亿一千九百万”,他提出“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的主张。虽然他一直说他的“新人口论”有别于英国政治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89年的《人口论》,但事实上仍然不过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的变种。1959年马寅初的“新人口论”遭到批判。

中国人口1959年6.6亿,1979年9.709亿。《光明日报》1979年8月5日有一文章标题是 “错批一人误增三亿”,意思是毛泽东1959年“错批”马寅初,从而“误增三亿”人口。就是说依照马寅初的理论到1979年中国人口只能在6.7亿左右,中国人口在寿命延长的情况下零增长。“错批一人误增三亿”的谣言从此广为流传。 “错批一人误增三亿”的谣言从此广为流传。

有人将中国人口问题归因于毛泽东的昏庸。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在经历大乱后都会有一个人口快速增长时期的,二战之后的世界各国包括美日苏欧莫不如此。1949年以后,由于战乱的结束,并因为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袁隆平认为70年代的农田水利建设是历史上最好的)和建立农村医疗体制(经过2003年SARS的流行,中国政府重新认识到农村医疗体制的重要性,痛定思疼,决定重新建立农村医疗体制),人均预期寿命由35岁延长到1976年的65岁(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一点不容易呀;世界平均只由1949年的47岁延长到1976年的58岁。这些足以说明当时中国的医疗体制的正确性),新生儿死亡率也大为降低。在妇女生育率(两百年来中国妇女终身生育率一直在6.0左右)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中国人口急剧增长。因此1949年以后的人口快速增长不完全因为新生人口的增加,更大程度归因于寿命的延长。中国人口由康熙时期的两千万增加到乾隆后期的四亿左右;毛泽东时代寿命从1949年的平均35岁延长到1976年的65岁,而解放后30年人口还没有增加1倍,说明当时是适当控制了人口的,1971年开始符合人性的计划生育,允许生育两三个孩子,1979年时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已经从两百年一直维持的6.0左右降到2.75了。在适当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毛泽东注重人口素质的提高,把对教育的投入看成了一种国家长期性的战略投资,即使在文革时期,中国基础教育仍然做得令人刮目。每个公社(现在的乡)都有高中(而现在每个县才有几所高中,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初中毕业生上高中的比例一下子降低了很多,国家对教育投入之少是世界罕见,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3%,比非洲穷国都少,低于世界平均5%的水平,低于联合国要求的6%,导致现在还得靠出卖廉价劳动力)。一定要将现在的人口压力归因于毛泽东的话,那只怪他将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寿命增加得太多了,以至于很多二、三十年代出生的都还没有去世。请看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德中的《毛泽东人口思想再评价》(http

就是说没有那3亿“误增”出来的人口及其子女,中国现在确实达到了某些人心目中的理想的8亿,但这8亿却是老年化的8亿,是不可持续发展的8亿(能够生育下一代的人口比例已经很低了,并且生育愿望已经很低了)。

要想为马寅初辩护,首先得推翻光明日报的“错批一人误增三亿”的结论。

计生委资料(http://www.cpirc.org.cn/tjsj/tjsj_cy_detail.asp?id=1420,http://www.cpirc.org.cn/tjsj/tjsj_cy_detail.asp?id=1421)显示:200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1.45亿,65岁以上老年人1.01亿分别是1945和1940年以前出生的;2015年的1.35亿65岁以上老人、2.13亿60岁以上老人是在1950年之前出生的,与毛泽东没有关系;2024年的1.95亿左右的65岁以上老人、2.9亿60岁以上老人是在1959年之前出生的,与毛是否采纳马寅初的理论控制人口没有关系。同理,2045年及以前的65岁以上老人都是1980年以前出生的,不受1980年代开始的极端计划生育所影响,我将另文分析没有1980年代开始的极端计划生育会怎么样。

2001-205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和老龄化程度预测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510){this.width=510;this.height=image.height*510/image.width;}}">

图片:upload/2005_11/051129212064012.gif

2001-20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和老龄化程度预测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510){this.width=510;this.height=image.height*510/image.width;}}">

图片:upload/2005_11/051129212064011.gif

要想证明马寅初理论是正确的,就得说明如何养这么多老年人。

在1959年采纳马寅初理论后,即使到1979年后也一直依照马寅初的生育2个的理论,那么考虑到至少15%的不孕、单身、丁克等不育人口(其实光不孕家庭就占12.5%,并且正不断上升),不考虑婴幼儿和孕产妇死亡情况,那么生育率也只能在1.7。这1.57亿1959年到1979年出生的人口中有妇女7700万,生育孩子1.3亿。以妇女平均生育年龄为25岁计算,那么1954年到1958年出生的妇女生孩子也在1979年之后,这个年龄段妇女4363万,以1.7的生育率计算,生育7418万个孩子。就是说以马寅初的理论,从1979年到2004年只能出生2.05亿孩子。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从1979年到2000年出生4.239亿,加上统计年鉴显示的2001年到2004年这几年出生的五千多万,共出生4.8亿左右,比马寅初理论要求的2.05亿多出2.75亿。现在13亿人口,扣去这2.75亿,也扣除1959年到1979年多出生的3亿,等于7.25亿,就是说按照马寅初的2胎理论, 中国现在只能有7.25亿人口,确实是零增长(中国人口1960年6.5亿)。那么现在中国60岁和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分别为20%和14%(目前实际分别只有11%和7.8%),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高于美国目前的12% (美国养老金制度已经建立70多年),相当于日本(现在为15%)1996年水平(日本在1996年时候人均GDP为38555美元)。

即使在1979年之前依照马寅初理论控制人口,而在1979年之后彻底停止计划生育,中国人口到2025年也不会达到8亿,如何养活25%的65岁以上老年人?即使退休年龄延迟到75岁,社会也无法运转。

19世纪初中国占全球人口比例为40%,在20世纪初降低到25%左右,现在降低到20%。要是当年依照马寅初的理论,现在中国人口只有7.2-7.6亿,只占全球人口的12%;而世界人口1却仍然会增加到90亿之后才会停止增长,今后全球人口平稳后,中国人口占全球比例将不到9%。泱泱大民族就这样沦落为小民族了。

马寅初人口论错就错在在战后寿命延长的情况下谋求人口零增长。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35岁延长到1976年的65岁和现在的72岁,在这种情况下人口零增长意味着什么?等寿命平稳下来后人口结构会是什么样?马寅初提出生育两胎的时候是在人均寿命不长、高死亡率的情况下;毛在1971年提出的生育两三胎是在人均寿命已经延长到六十多岁、婴幼儿死亡率、产妇死亡率都降低了之后,意义完全不一样。马寅初提出生育两胎,人口不会增长(要是反对的话,找光明日报说理去);毛泽东在1971年提出生育两三胎,人口还在增长。这就是本质差别!同样,马寅初提出人口零增长(在寿命显著延长阶段),我也不反对人口零增长(在寿命延长已经很缓慢的情况下),但是由于人口结构和寿命情况不一样,意义完全不一样。现在提出开发月球,今后也提出开发月球。现在开发月球的话,中国举国之力都不行,今后开发月球的话是在能力范围内。这就是理论的时限性。

任何一个命题都是靠历史鉴定的。打个比喻,一个工厂要长期存在和持续发展,就必须老中青三结合。师傅教徒弟时,要费心费时,甚至影响师傅的工作效率。要是只考虑当年的生产的话,就根本没有必要招收新徒弟。但要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必须不断吸收新的力量。否则人才结构会断代,那时候再招收徒弟就晚了(一方面有经验的师傅退休了,另一方面新手需要多年的训练才能真正成材)。

计划生育一方面省一笔费用(养育小孩的费用),另一方面母亲减少养育小孩的误工时间,用这个时间工作可以增加社会财富。暂时肯定是有利于经济的,但却是透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现在计生委就是用这几年的“实践”来“检验”计划生育政策,说计划生育是何等的“正确”。十年育树百年育人,人口问题本身是慢性问题,等真正的检验官“时间”来到的时候,计划生育的决策者和计生委官员已经享受完荣誉和利益后在另外一个世界“管他洪水滔滔”了。

北宋政治家和史学家司马光在写给他儿子司马康的一封家书《训俭示康》中,提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著名论断。随着经济的发展,心理抚养能力反而是下降的,总抚养比是不断降低的,生育愿望是不断降低的,这也是发达国家不要小孩、家庭越来越小的原因之一。计划生育暂时地使中国由俭入奢,人为地增加社会培养成本。经济越发达,养育小孩的相对成本越高,计划生育使中国在低成本时候限制对未来劳动力的培养,等今后高成本时候中国又无力鼓励生育小孩。

总和生育率反映的是年龄结构,生育率在2.1才能保证下一代相对这一代不会减少也不会增加。1971年前我国的总和生育率有5.8左右(每个妇女平均生育5.8个孩子),国家计生委多次调查的结果显示九十年代末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3左右,2000年国家统计局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金指标)显示总和生育率只有1.22。5.8的生育率意味着我们这一代是上一代的2.76倍;以计生委的1.3的生育率计算,我们下一代只是我们这一代的62%;以国家统计局的1.22的生育率计算,我们下一代只是我们的58%。可以看出现在老年人多舒服,而我们的晚年又多么凄惨。

政府的职责是引导民众发展经济,尽量满足人民的经济文化需要。要是通过编造人口过多的谎言,降低人口的增长,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任何人都可以当政府领导,明朝末年的张献忠在四川就当过一次,他就是通过杀人来减少人口、利用已有财富。客观上中国的人口已经很多了,不可能象切蛋糕一样把现有的13亿在保持年龄结构不变的情况降下来,应该从这个客观事实出发,找出提高生活水平的办法(无论从人均土地还是人均耕地,中国都不比日本、韩国和欧洲很多国家少)。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510){this.width=510;this.height=image.height*510/image.width;}}"> 

图片:upload/2005_11/051129212367321.

马寅初作为中国自由主义的象征我不知道具体原因,但要是仅仅因为是在人口问题上用一个错误的理论与毛泽东的争执,那只能说明中国自由主义的浅薄

李熬谈“自由主义”把马寅初给翻出来是一大败笔。

要是顺着一些人口学家的理论,你会承认中国人口真的应该降低到7亿甚至3亿。“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我偏偏不钻进计生委和一些人口学家的理论套路,才能看出计划生育的荒谬性。

人口学家将重点放在“耕地、粮食、淡水、能源”,这些固然非常重要,但正如孔子所说 “尽美矣,未能尽善”。比如1981年多位学者提出中国最适人口为7亿,为计划生育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学者甚至提出无婴年的方案。那么如何将人口降低到7亿?当时中国总人口10亿,其中1950年以前出生的有3亿,就算一个小孩都不生,也要等2023年左右1950年以前出生的人基本去世才能降低到7亿。但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最适人口不断增加,2023年时候中国最适人口早就远远超过7亿了,这个时候最年轻的人也已经42岁了,有生育能力的妇女比例微乎其微,中华民族也即将灭绝。1981年中国最适人口为7亿时,政府无力降到7亿;以目前1.3的生育率到2070年人口真的降到7亿的时候,人口容量已远超过生育能力,老年化程度早就超过了社会承受力,人均抚养比已经创历史纪录,生育愿望已经非常低了,政府使尽一切鼓励措施都难以提高生育率了。古代有庸医治驼背,治好驼背的代价是让驼背人死去。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510){this.width=510;this.height=image.height*510/image.width;}}">

图片:upload/2005_11/051129212440732.jpg

毛泽东在一些方面(如大跃进、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做得不好,但在人口、医疗、高科技发展、能源开发、民族工业建立等方面是没有错的,我们要一分为二。要是在人口、医疗等方面反毛,只能说明反对者的浅薄。中国是个能源短缺的国家,现在还得很大程度依赖煤电,导致矿难频发。而中国在毛泽东时期在核能研发上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但1979以来在核能利用上几乎停滞,现在核电发电量仅占我国总发电量2%。而2003年法国核电已经占总发电量的85%,减少石油进口,充足的电力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需求,还可向欧洲邻国出口。

有人说:马寅初仅仅是一个学者,学者的理论是否会成为国策,取决于决策者是否采纳。如果采纳了,由此产生的功劳是决策者的,过失也应当是决策者的;让学者来负责,于法于理,都说不过去;学者的理论,只要不违反法律,就应当让人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果要求学者的理论一定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能发表,那以后谁还敢说话?马寅初的人口理论,仅仅是一家之言,过去批他,是政治环境和学术环境不正常的表现,现在,为什么又拿他当替罪羊?

这些话确实有些道理,但决策者不是全才,对很多事情是外行,需要一些严谨的学者作参谋,需要一些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允许学者犯错误,但不等于纵容犯错误。在涉及民族长远利益的学术需要非常严谨,至少方向不能错,但划生育的几个理论连人口结构都没有考虑,老年化都没有考虑(就更没有考虑改变全球民族构成的问题),能算严谨吗?这些人能算人口学家吗?都让决策者承担责任也不太公平,学者就没有责任心了。

我说的是批马寅初人口论,不是马寅初本人。事实上,毛泽东也只批了马的人口论,批马寅初是在1959年,马寅初于1960年自己到教育部提出口头辞职。这个时候的马寅初已经78岁了(哪个大学有80岁的校长?),后面一直仍留下一个全国政协常委的名义。马寅初仍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比老帅日子还好过),1980年代实行极端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马寅初担任人口学会名誉会长,享年100岁。

国际上人口学都还属于幼稚学科,远没有完善,比如联合国对于人口预测就从来没有准确过,说明人口学界缺乏新思维。中国在1980年代人口学起步时候将马寅初搬上神龛,采纳的是马寅初、马尔萨斯的观点而建立起的中国的人口学科,导致中国人口学先天不足,一开始就走向了错误方向。导致现在民族急性自杀的1.3的生育率,中国人口学界吃不了兜着走!令人欣慰的是,在中国人口学如此贫瘠的土地上,还是涌现了一批有良知的学者(如蒋正华、于学军、蔡昉、李建新、张翼、王广州、郭志刚、曾毅等)。

老子曰:“治大国如烹小鲜”,这里的小鲜指的是鱼。不该翻动的时候(比如1980年代就不应该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而用继续七十年代的允许生两、三胎的宽松计划生育政策),老是把锅里的鱼翻来覆去,检查是否熟了,其结果只会把鱼煎烂;该翻的时候(比如现在就应该停止计划生育)就要翻动,否则鱼会被烧糊,并且要翻就要一次翻成功,否且三、五年又得翻(民众无所适从)。

既然马寅初作为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象征,不批马寅初的新人口论,不澄清事实,就不会有为人口政策伸张正义的那一天。

附: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一讲》

“百年前有一个英国学者,叫做马尔萨斯,他因为忧世界

Re: 历史表明马寅初人口论是错误的(图)  
现状(未注册)2005-11-29 20:46:04
作为一名计划生育工作者我不是为自己的工作是这样而要说我们的工作是好的,我想从现在大多数人已经认同了计划生育工作并且支持计划生育工作,从国家到地方甚至到每个家庭都觉得实行计划生育是一种长期的国策。既然上上下下都要在为这个努力,而且从今年又进入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怎么会说中国人口没有年轻的了那。计划生育由计划生育法,它是国家的一个法律是大多数人讨论产生的,难道还不如一个二个的人吗????

Re: 历史表明马寅初人口论是错误的(图)  
匿名者(未注册)2005-11-29 20:06:01
作者心中没有是非, 只有教主, 他要为教主贡献, 可悲, 可怜!

Re: 历史表明马寅初人口论是错误的(图)  
匿名者(未注册)2005-11-29 19:50:26
你放心 中国老人我们还是养的起的 但是他们过的富不富裕 那就不好说了

Re: 历史表明马寅初人口论是错误的(图)  
匿名者(未注册)2005-11-29 19:43:24
易富贤同志,您的脑子进水了,快去医院吧。

担心老人没人养,却不正视大部分人口几乎无法生存的现实。

我现在在澳

阿蒙(未注册)于 2005-11-29 13:46:55 发表评论:Re: 历史表明马寅初人口论是错误的(图)
本文值得深入思考!

匿名者(未注册)于 2005-11-29 13:36:44 发表评论:Re: 历史表明马寅初人口论是错误的(图)
我认为人口问题既不是一个学术问题也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规律,不是吗?如果非要深究一下,我觉得计划生育问题和现在的克隆人问题实际是一回事?!

匿名者(未注册)于 2005-11-29 13:08:01 发表评论:Re: 历史表明马寅初人口论是错误的(图)
中国目前要是只有6亿人,我们全都大康了!!!!!!!!!!!!!

楼主猪头脑袋!!!!!!!!!!!!!!!!!!!!!!!

匿名者(未注册)于 2005-11-29 13:06:32 发表评论:Re: 历史表明马寅初人口论是错误的(图)
Re: 历史表明马寅初人口论是错误的(图)

匿名者 2005-11-29 13:02:53

楼主没能证明马寅初错案 只是证明了中国有多少猪头脑袋!!!!!!!!!!!!!!!!!!!!!!!!!!!!

匿名者(未注册)于 2005-11-29 13:05:37 发表评论:Re: 历史表明马寅初人口论是错误的(图)
楼主没能证明马寅初错案 只是证明了中国有多少猪头脑袋!!!!!!!!!!!!!!!!!!!!!!!!!!!!!!!!!!!!!!!!!!!!!!!!!!!!!!!!!!!!!!!!

匿名者(未注册)于 2005-11-29 13:05:27 发表评论:Re: 历史表明马寅初人口论是错误的(图)
18世纪全球人口快速增加的时候,欧洲妇女平均生育8、9个孩子,中国妇女平均只生育6个孩子,说明中国妇女现实极限生育率(不是生理极限生育率)只能在6.0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是不是疯了.撒谎也打打草稿啊!你居然说平均生8,9个孩子.

吃错药了吗?

匿名者(未注册)于 2005-11-29 10:27:56 发表评论:Re: 历史表明马寅初人口论是错误的(图)
关键是没有看到生产效率的提高:一个现代的员工可以顶五十年代的5~6个人~随着生产率的提高,更少的人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另一个典型是北京的窦店:原来要1000人种地才能养活所有人,现在用机械化后只要50个就可以了~

匿名者(未注册)于 2005-11-29 10:14:48 发表评论:Re: 历史表明马寅初人口论是错误的(图)
中国现在有6亿人就好了!

匿名者(未注册)于 2005-11-29 10:10:19 发表评论:Re: 历史表明马寅初人口论是错误的(图)
z作者看似洋洋洒洒,实则哗众取宠!狗屁不通!看看新加坡吧,人少而精,都受到良好的教育,普遍素质高.受尊敬.看看中国人呢,连他妈的马来西亚-印尼都敢侮辱中国人歧视中国人强暴中国女人!!!!!!!!!!中国人尊严何在?!可悲的中国人!努力吧中国人!

匿名者(未注册)于 2005-11-29 9:56:43 发表评论:Re: 历史表明马寅初人口论是错误的(图)
中国正在为当年人口政策的荒谬付出惨痛的代价。你在这里发表此等

更为荒谬的言论。不过哗众取宠而已。想“语不惊人誓不休”,但实在

是让大众无法相信你的所谓谬论。

匿名者(未注册)于 2005-11-29 9:52:09 发表评论:Re: 历史表明马寅初人口论是错误的(图)
易富贤同志,您的脑子进水了,快去医院吧。

担心老人没人养,却不正视大部分人口几乎无法生存的现实。

我现在在澳洲,这里的懒人多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全国只有略多于60%的劳动人口愿意工作,仍然养活了近40%的懒人,还不包括其他老人和孩子。而且,这里的生活水平还可以吧。为什么生活好,还不是人少地多吗?

当你看到80岁的医生在政府医院做全职工,满头白发70多岁的老人做爬高上低的建筑油漆工时,你会后悔担心65岁的人没人养了。

现在都什么时代了,5%的人从事农业和矿业,10%的人从事制造业,剩下的没法办,全塞第三产业去。有必要这么多人吗,看看中国城市农村数以亿计的下岗工人和剩余劳动力,他们没到65岁, 但是连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还能养老人吗?

我是学经济的,我觉得我们做学问的人,要走出故纸堆,行万里路,再写你的文章。不然,你的狗屁文章害死人的。

上一篇:小松鼠每天两次到居民家中蹭饭【组图】

下一篇:蚂蚁跟大象的无敌暴笑故事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魔女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推荐

2007-2024 比乐族(www.bilezu.com)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12 q. 0.097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