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利希望工程 张胜利:“希望工程”救助的第一人

2017-12-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98年10月13日上午10时,河北省涞源县东团堡乡桃木疙瘩村一座崭新的4间砖瓦房校舍里,举行了一个简单而别开生面的任命仪式.涞源县教育局

1998年10月13日上午10时,河北省涞源县东团堡乡桃木疙瘩村一座崭新的4间砖瓦房校舍里,举行了一个简单而别开生面的任命仪式。涞源县教育局郑重地任命张胜利为桃木疙瘩小学校长。这天,全村13名学生和乡亲们闻讯赶来,祝贺“希望工程”第一位救助生成为自己母校的第一任校长。

桃木疙瘩村地处太行山南端的深山中,气候恶劣,水贵如油,群众生活十分困难。1989年,张胜利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又随之改嫁,上三年级的张胜利和弟妹成了孤儿,从此辍学在家。

涞源县政协副主席车志忠曾多次到过桃木疙瘩。1989年,当他第三次来到这里时,村小学教学点已经解散。1989年3月,由团中央、全国青联、少工委联合创办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立了。

4月,青少年基金会李宁、杨晓禹到涞源县调查研究,经车志忠介绍来到桃木疙瘩,当他们面对人走房空的破教室时,禁不住流下眼泪。10月,团中央宣布,在全国正式实施以资助贫困失学孩子为目的的“希望工程”,并首先救助桃木疙瘩村小学,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10月17日上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式在桃木疙瘩举行《资助就读证》颁发仪式,张胜利等11名学生身着海蓝色校服,向资助他们的叔叔阿姨一次又一次敬礼。

从此,张胜利这个名字便和“希望工程”连在了一起。重返校园的张胜利十分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刻苦学习。1995年9月7日,张胜利再次受到“希望工程”资助,进入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学校为他配备了所有生活和学习用品,还专门为他制订了一份“浓缩内容,专人辅导,加强实践”的教学计划,3名教师成了他的专职辅导员。

1997年6月20日,张胜利完成了他两年的学业,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毕业前夕,有的同学为他在上海联系好了工作单位;有的企业为扩大知名度愿意高薪聘请他到厂工作。

对此,他都婉言谢绝了。他站在了家乡的讲台上,把全部心血都用在教学上。由于他的辛勤努力,1997年期末统考,桃木疙瘩小学成绩跃居全乡10多所小学第一名。

如今,张胜利和他的另一名同事既当老师,又当保姆,辛勤地培育着山里的13个孩子。他每月收入只有200多元,却资助着南石盆村4名贫困学生。社会各界给他本人捐助2500元,他拿出1500元资助贫困学生。他要让希望工程精神永远点燃贫困山区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