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宏启中山 核心素养聚焦创新——北师大褚宏启教授在全市教研员培训中作报告

2017-08-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京发布.文件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京发布。文件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等十八个要点。

为深入研究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培育途径,切实推动我市教育教学改革,11月8日,石家庄市教科所在我校举行全市教研员培训,邀请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褚宏启教授作《学生核心素养及其培育——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报告。

褚教授深入解读核心素养框架、基本内涵与教育改革重点,介绍教育部相关文件内容的发展脉络,说明教育改革面临的形势和迫切任务,立足国家改革发展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论证培育具有主体性(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国民素质在国家现代化和参与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竞争中的作用。

对比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差距,剖析以应试为主的教育现实,并且基于翔实数据,分析目前教育管理和教学教研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式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报告围绕我国国民素质的短板是什么、为什么要关注核心素养、如何确定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框架、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中的自由与民主为何必要等方面,展开详细的阐述。

褚教授说,我国提出核心素养,不是为了走形式,不是为了赶“洋”时髦,是出于内在的需要。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课程改革中,面向21世纪,在诸多素质中,到底哪些“关键”素质对于学生的一生发展最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最为重要?

他在介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7年启动“素养的界定与遴选”之后,说明我国核心素养的框架建议包括6个素养: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公民素养、合作与交流能力、自主发展素养、信息素养,与之相对应的是创新精神、科学精神、民主法治精神、合作精神、主体精神、技术素质。

我国核心素养应该是全面发展、三维目标、综合素质、素质教育的聚焦版、升级版、关键素养的选择版,是针对21世纪挑战的关键少数的、最为重要的高级素养。

他进一步说,核心素养可聚焦3个素养: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2个素养:创新能力(智商、聪明的脑),合作能力(情商、温暖的心)。可聚焦为1个,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创新能力。

创新是核心素养的最集中体现和巅峰表现。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涵盖性很强的核心素养,可以把批判性思维、自主发展能力包括在内,甚可以把合作与交流能力、信息素养统摄起来,因为创新,需要团队合作、充分交流、启发碰撞、学术民主并借助信息素养才能达成。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教育转型升级与深化改革的需要。我国教育需要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由重视分数转向创新能力的培养。

褚教授期望教师从重视记忆走向思维,从重视考分走向创新、奇思妙想、与众不同,从重视知识走向行动、应用、问题解决。学校围绕核心素养开发课程体系,围绕核心素养改进教学方法,抓住提升教师素质这一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通过评价推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

评价重点需要由分科知识的评价转向基于核心素养领域的评价,评价方法技术实现多元化。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褚教授最后说,以转变教育管理方式与评价方式,带动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学”、“教”、“研”、“训”方式的转变。以全面评价,带动全面、主动发展。自由是创新的基础,增强学生的学习自由权、教师的教学自由权和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民主是自由的基础,以民主促进主体性的提升,以教育民主促教育自由,释放人的活力和潜力,增强学校的管理民主、教研民主、教学民主和班级民主。

以民主精神孕育自由精神,用自由精神孕育创新精神,从而养育中华民族的元气和生机。这需要克服学生素质培育中的最大短板——创新能力,培养出大量具有批判性思维、民主精神、法治精神、合作精神、主体精神的优秀国民和现代化创新型人才。

市教科所张惠英副所长主持活动。省市区教研部门领导、石家庄市中小学教研员以及新华区中小学领导,参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