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新我行书王勃诗 费新我:一个时代的绘画缩影

2019-05-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据说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初,毛泽东曾经问郭沫若,谁的书法最好?能否排个名次?俩人都是行家里手,郭沫若倒也实事求是,首推林散之,接着说:"第二名应是费新我,他不仅书法好,而且自从右手有残疾,改左手写字,练就一身真功夫,实是难能可贵.费新我行书王勃诗 费新我:一个时代的绘画缩影"毛泽东说:"费新我身残志坚,以左手练书法,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其实,费新我的<怎样学书法>正是小学书法的临帖学习课本.中国书协主席启功先生曾赋诗道:"

据说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初,毛泽东曾经问郭沫若,谁的书法最好?能否排个名次?俩人都是行家里手,郭沫若倒也实事求是,首推林散之,接着说:“第二名应是费新我,他不仅书法好,而且自从右手有残疾,改左手写字,练就一身真功夫,实是难能可贵。

费新我行书王勃诗 费新我:一个时代的绘画缩影

”毛泽东说:“费新我身残志坚,以左手练书法,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其实,费新我的《怎样学书法》正是小学书法的临帖学习课本。中国书协主席启功先生曾赋诗道:“秀逸天成郑遂昌,胶西金铁共森翔,新翁左臂新生面,草势分情韵倍长。

费新我行书王勃诗 费新我:一个时代的绘画缩影

”在中国毛笔文化的书画艺坛,费新我是无人不知、当之无愧的当代杰出的书法家,但这其实恰恰是个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在他的右手废残之前,他首先还是一位极其出色的优秀画家,名闻遐迩的苏州过云楼的后人苏州名士顾笃璜称他“既有西画的写实根底,又有国画的笔墨功力,所以出手不凡”。

费新我行书王勃诗 费新我:一个时代的绘画缩影

费新我(1903.12-1992.5)是家中长子,姐姐费柳英教会了他认字、写字,父亲为其取字“省吾”。中学辍学后开始做学徒,白天学生意,晚上补英语,还习字作画。习字跟的是陈鹤年,陈鹤年虽然不是太有名望的大书家,但是指导有方,临帖的过程中,其书法的概念让费新我萌植于心。

学画拜的是赵藕生,他是现代中国用国画技法传统题材最早为商业服务的画家。为了告别过去的体虚孱弱,也为了开启崭新的人生,费新我还练拳健身,取“省吾”谐音改名为“新我”,晚年他还教昆剧团练功,首任苏州武术协会名誉会长。

1934年,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了,他义无反顾毅然决然辞去外资公司薪俸优厚的职务“弃商从艺”。他是以30多岁的超大龄学生身份进入的上海白鹅画校,师从陈秋草学习西洋画,陈秋草还比费新我小三岁,1955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部部长兼上海美术馆馆长;又跟随同龄的潘思同学习水彩写生,这是中国早期的著名水彩画家之一。

费新我在作业旁总是签上“Fishingwood”这一英文名字,这是他名字的中文谐音,译成成语就是“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费新我是反其道而行之,知其不可而为之,倾吐了志在必得的心迹。

费新我随这些亦师亦友赴曲阜、泰山、北京故宫、十三陵等地,视野在阅历中得以开阔,画艺在练习中得以提升。

对于一个有天分且致力于艺术的人来说,年龄不是问题,但是,凡有技巧技法层面的事,还千万慎用“无师自通”的夸张之语。

费新我的天资与毅力都很了得,从以后的发展来看,艺术的成就和声誉都超过了他的老师们,但其启蒙引导指路功不可没。1937年因避日寇进侵之乱,费新我举家迁居到了苏州,与人合作开设书铺,还组织“微明画社”与东斋,教授绘画,同时依然频繁来往上海,离不开一个画字,画插图、做设计、出画册,自1939年出版第一本《铅笔画册》始,费新我兼职上海万叶书店编辑室美术编辑,作品十分丰厚,有《水彩画册》、《万叶蜡笔画》、画连环画本《家》、《我的毛笔画》等林林总总达三四十种之多。

期间,他还与叶浅予等来往甚密,叶浅予是中国漫画和速写画的奠基人,舞蹈、戏剧等动态人物画首屈一指。抗战胜利前夕,费新我感慨时局的动荡与政府的腐败,应闵履夷之邀合作《百丑图咏》在《江苏日报》上发表了40余幅。抗战胜利后,《苏州明报》复刊,费新我画了百幅“八年痛心素描”简笔画,引起了读者们的共鸣并得到好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变化翻天覆地,人民公社、“大跃进”、大炼钢铁、兴修水利等一波又一波的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美术界掀起了图绘劳动模范的热潮,中国画创作也提出“新国画”必须“内容新”“形式新”。

当时,电线杆、火车、写实风格的房屋、穿干部服的人物等都进了画中,这种创变引发了解放后关于中国画的第一次大规模讨论,也使传统中国画形成了一种集通俗、写实、教化于一身的新模式。此后30多年,以社会主义建设生活为题材,反映新中国、反映社会主义建设者精神面貌的作品,在中国画发展史上形成了一个特殊现象。

深入到建设和生活一线中去写生,得到了大多数画家的响应,他们将建设工地、地质勘探、森林伐木、农田劳作以及毛泽东诗意、革命圣地等都纳入了山水画的表现领域。

受时代感召,费新我对新社会的新气象表现了极大的热忱,不甘人后,积极投身于这股洪流,用炽热的笔端讴歌伟大的时代,才思喷涌,创作了《小组长汇报》《太湖图》《鲁迅与青年》《森林图》《水鸭图》《采伐图》等等一大批作品,其中不少还参加国内外各种展览,1957年9月,费新我调任江苏省国画院为专职画师。

《刺绣图》是费新我的得意之作,表现了苏州传统工艺刺绣从上绷到落绷的全过程。为了真实反映刺绣工艺流程,1952年,费新我深入到苏州刺绣厂,了解刺绣生产过程与绣女们的工作、思想、情感,他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反复构思,创作了大量的素描,将24位绣女不同的动作、神态、服饰、发型全部展现在图画中。著名画家于非闇曾撰文,盛赞《刺绣图》是“一件反映妇女辛勤劳动极其出色的作品”。

费新我的另一幅巨作是五丈长卷《草原图》。1956年8月,费新我应全国美协的邀请,赴内蒙古体验生活,行程70天,一万三千余公里。他历时10个月搜集了近千张素材,积累了百余张草稿,画了二百张左右的大小草图,几易其稿,分原野、城市、山岭、国营牧场、牧业互助组五个部分,再以原野结尾,描绘了内蒙古之行的所见所闻——可爱的小羊、奔驰的火车、纯朴的牧民、辽阔草原的美丽风光与风土人情。

被丰子恺誉为内蒙古的“清明上河图”,1957年6月18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丰子恺的《费新我〈草原图〉读后感》:“线条遒劲,用笔单纯明快,他的线条像书法,他的用笔像速写。

这也可以说是我们中国美术的优良传统之一……有西洋风成分,然而这西洋风并不破坏中国格调,却反而相得益彰,使这幅《草原图》表示了新时代中国画的倾向。”

在人物画方面,费新我临摹过唐代吴道子和清代费丹旭以及任伯年的,山水则临摹过元代吴镇和清代八大山人等,深厚的传统画学根底再辅之以学习西洋画的经历,使其画中自然而然形成了既中既西和不中不西的风格。虽然他56岁时因右手病废就基本停止了绘画创作,改左手专攻书法,但实际上断断续续仍有不少绘画作品问世。

比如,1963年的《渔社春晓》,描绘的是碧波万顷的海岸边,渔船竞发,百舸争流,渔民们出海捕捞的情形。他以水墨皴擦山石,间以枯笔焦墨,给人老辣纷披之感,在山石轮廓线条之间,则以类似于水彩效果的淡墨晕染和接近炭笔摩擦所形成的透视感,有别于传统中国画的写法。

再有《工厂》,钤盖的白文方印是“新我左手”,全用水墨,以焦墨皴擦云彩,以大块积墨写山丘和飘扬的浓烟,以浓淡穿插的水墨写烟囱、建筑中的楼房与忙忙碌碌的工人。

费新我将传统的笔墨运之于现代的工业描写中,是绘画语言的变革,也是当时几乎所有画家们的不二选择,其呈现,更是一个时代画家们的缩影。

在浓郁的时代语境下,在与时俱进的潮流中,费新我仍然呈现了鲜活的笔墨个性,难能可贵。尤其是人物画,他突出人物的静态,通过人物的体态和神情来表现动态,静中寓动,艺术效果十分明显。更重要的是他的创作多以现实生活为主题,接地气,贴近百姓,独具风格。他的精湛笔墨技巧和精确的人物造型能力也让他的“人民情怀”得以充分的表达。

费新我有一枚印章,“换了人间”,这是他对新时代的向往和对新中国翻天覆地伟大变化的由衷喜悦之情,也暗示着他对艺术变革的一面,要把时代的伟大变化浓缩于自己的绘画之中。显然他是做到了,而且应该说成绩斐然。 倪 熊/文

艺术简历

费新我(1903-1992)出生湖州,久居苏州,供职于上海、南京。而立之年弃职学西画,解放后自习国画,曾任中国书协理事、江苏省书协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代表作有《刺绣图》《草原图》等。1958年右腕患疾,以坚强毅力专攻左笔书法。

行草参以画意,不受前人羁绊,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感。“新我左笔”形成独特风格,先后于京沪宁杭等地举办个展,并赴日本、美国、新加坡办展、讲学,享誉中外,在对外文化交流上发挥一定作用。一生编绘美术、书法技法范本、作品集等数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