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与徐特立 毛泽东给徐特立写信:“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

2019-06-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37年1月30日,延安各界紧锣密鼓地为徐特立60大寿庆祝大会做准备.当时,正在商量抗日救国大计的毛泽东,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老师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祝寿信,并当晚派人送到了时在保安主持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教育部工作的徐特立.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毛主席与徐特立 毛泽东给徐特立写信:"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祝寿信充分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更表达了中国共产

1937年1月30日,延安各界紧锣密鼓地为徐特立60大寿庆祝大会做准备。当时,正在商量抗日救国大计的毛泽东,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老师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祝寿信,并当晚派人送到了时在保安主持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教育部工作的徐特立。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

毛主席与徐特立 毛泽东给徐特立写信:“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

祝寿信充分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更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袖对这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的最高褒奖。

教育界的“长沙王”

出长沙城东行40余公里,便到了徐特立的故乡----长沙县五美乡(现江背镇)。下车后前行不远,一座绿树掩映的院子便呈现在眼前,“徐特立同志故居”的匾额高悬于院子门楼中央。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式建筑,面积约580多平方米,大小房屋19间。

毛主席与徐特立 毛泽东给徐特立写信:“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

故居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有大门、过厅、庭院、上屋等,左右建厢房、杂屋。院内有水井一眼,檐下形成回廊,小青瓦屋面,方格窗向内支撑。故居前临田野,后靠小山,周围松柏、香樟、翠竹环绕,十分幽雅。院内,两棵茁壮挺拔的桂花树,枝叶茂密,生机盎然,犹如擎天巨柱般屹立着。

毛主席与徐特立 毛泽东给徐特立写信:“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

1877年2月l日,徐特立就诞生在这座普通的四合院内,父亲为他取名徐懋恂,同时按本族辈顺为他取名徐立华。4岁时,徐特立的母亲含悲而死。五年后,父亲缩衣节食,横下一条心,把他送进了私塾。然而,冷酷无情的现实,饥寒交迫的日子,徐特立不得不中途辍学。

直到18岁,他才在一家私塾,找到了谋生之路。从这时起,徐特立一边在家乡教蒙馆,一边“兼习科举”,苦读八股,并以“兴办平民教育”为主旨,开始了他在家乡的办学生涯。

----创办梨江小学。这是徐特立第一次尝试办教育。1905年,28岁的徐特立在宁乡师范学校毕业后,立即与友人一道到长沙县梨镇创办起梨江高等小学堂,专招农民子弟入学,同时,学校还设置了速成师范班和女子班。为了给贫苦农民尽教育义务,徐特立提出“多教课,只吃饭,不要工资”,深得同仁们赞赏。

----创办平民夜校。1910年,为了解决穷人不能受教育的极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徐特立积极组织发动一批志同道合的教师,在长沙城北门外办起一所平民夜校,入学的200多名学生中绝大多数为贫苦工人和店员。这是长沙最早兴办的平民夜校。

----创办长沙师范。1912年,为了普及长沙城乡的小学教育,徐特立和时任长沙县知事、学友姜济寰商议,拟建立1000所小学。为解决师资问题,徐特立白手起家,创办了长沙师范学校。为办好学校,他既当校长,又兼教员、校工,并千方百计筹集办学经费,以维持学校正常运转。长沙师范首届就招生6个班200多人。

----创办五美小学。1913年,为了解决家乡农民子弟读不起书的问题,徐特立断然把自家住宅腾出来,并倾己所有,置校具,聘教师,创办了私立五美高级小学,免费招收贫困农家子弟入学。为了办学,徐特立带着家人省吃俭用,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寒碜生活。

----任教第一师范。1913年至1919年,徐特立兼任了湖南一师的教育学、各科教学法及修身等科教员,由于他人品高尚,思想进步,学识渊博,教学精湛,故而在师生中威望甚高。毛泽东后来曾回忆说:“我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最敬佩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杨怀中先生,一位是徐老。”

----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1924年夏,徐特立赴法勤工俭学回国后,谢绝了广东大学校长邹鲁聘请他为教授的聘书,决心留在长沙,为湖南教育尽力。当年,他借了长沙师范左侧的一栋杂屋,并用“打会”、借贷和募捐等方式,筹集了几百元的经费,创办了长沙女子师范学校,以解决女子读书难的问题。他自己任校长兼教员,其他教员都是义务兼课。学校除一名厨工外,没有其他勤杂人员,许多事情都是他带领学生自己动手做。

有资料表明:1919年以前的长沙教育,差不多都是徐特立一手办起来的。那时长沙共有800多个小学校,所有教员基本都经他培训过,基于此,徐特立在长沙教育界享有“长沙王”之美誉。

“休夸长沙十万口,子弟不教非我有。十八乡镇半开化,少数通人难持久。莫谓乡村阻力多,盘根错节须能手。莫谓乡村馆谷薄,树人收获金如斗。大家努力树桃李,使我古潭追邹鲁。”这是徐特立为长沙师范毕业学生写的《毕业歌》,也是他作为教育界的“长沙王”的最贴切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