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间弥生的波点艺术 博艺 | 草间弥生与她的波点艺术

2019-05-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但凡谈及波点艺术,很难让人不联想到草间弥生.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时间中,草间弥生用她独特的小圆点逐渐征服世界,成为波普艺术的代表艺术家之一.波点,全称为波尔卡点,是指由一系列实心圆点构成的花纹.这些圆点通常大小一致,排列紧密,但也有波尔卡点是由许多大小不同的圆点构成.波尔卡点最早流行于19世纪末期的英国,但草间弥生的波点艺术却与这过时的时髦并无关联.草间弥生的波点艺术 博艺 | 草间弥生与她的波点艺术草间弥生的童年并不美满.父亲的出轨与母亲的监视,家庭的长期分裂使草间弥生自幼便对性产生了强烈的厌恶

但凡谈及波点艺术,很难让人不联想到草间弥生。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时间中,草间弥生用她独特的小圆点逐渐征服世界,成为波普艺术的代表艺术家之一。

波点,全称为波尔卡点,是指由一系列实心圆点构成的花纹。这些圆点通常大小一致,排列紧密,但也有波尔卡点是由许多大小不同的圆点构成。波尔卡点最早流行于19世纪末期的英国,但草间弥生的波点艺术却与这过时的时髦并无关联。

草间弥生的波点艺术 博艺 | 草间弥生与她的波点艺术

草间弥生的童年并不美满。父亲的出轨与母亲的监视,家庭的长期分裂使草间弥生自幼便对性产生了强烈的厌恶,更使她在十岁时罹患神经性视听障碍,时常出现幻觉,甚至试图自杀。就是在这时她开始尝试将看到的幻觉画下来,出现了后来波点的雏形。

草间弥生的波点艺术 博艺 | 草间弥生与她的波点艺术

高中毕业后,她前往京都市立工艺美术学校主修日本画,但很快便开始逃课。“我一点都不喜欢古板且保守的学校。老师什么也不教,只要我们拼命把图画得精细,我实在受不了,大部分时间都在逃课自己作画。而且,我也很讨厌京都那种给画家排名,或者是搞师徒关系之类的麻烦事。”

她逃进山里,画起了南瓜。学校要将她开除,于是她索性返回老家。

1955年,在朋友的协助下,草间开始与美国女画家格鲁吉亚·欧姬芙通信,准备前往美国。临走前,母亲给了她100万日元,告诉草间再也不要去找她。草间在家外的河堤上毁掉了数千幅作品,来表达对母亲的愤怒。

来到美国的草间弥生如获新生,“激烈的人情在我内心发烫,我下定决心要改革艺术,全身的热血为之沸腾,连自己肚子饿都忘了。”,她说。而随后认识的美国艺术家约瑟夫·柯内尔又为她的人生增添了几份浪漫色彩。二人一直相伴到1972年,那一年约瑟夫去世。

1962年,在纽约市的绿艺廊参加了七人联展,展出作品是软雕塑,参展艺术家包括了安迪·沃霍尔、克勒斯·欧登柏格。两年后,她的作品《千船会》轰动一时,也引来了安迪·沃霍尔的注意。1966年安迪·沃霍尔的作品《牛首交错》被草间弥生评价为“明显借鉴了自己的想法”。

1965年开始的《无限镜屋》可能是草间弥生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屋》并非一个单独的作品,而是一系列作品,包括“阳具原野”(Phalli's Field)、 “波点偏执狂”(Dots Obsession-Love Transformed into Dots)、“爱在呼唤”(Love is Calling)、“永恒消失的结果”(Aftermath of Obliteration of Eternity)和“数百万光年外的灵魂”(The Souls of Millions of Light Years Away)等。

她运用镜子创造出无限的空间,配合覆盖的柔软“雕塑”或星星点点的灯光,造成眼花缭乱的迷幻感受。

直到2017年年底,草间弥生的《无限镜屋》新作在纽约展览,每名游客仅可停留45秒,却仍要排队6小时方可一睹真容,足见这一作品系列的巨大魅力。

次年,她带着带着自己的作品《自恋庭园》(Narcissus Garden),在未受官方邀请下非法参加了第33届威尼斯双年展。她将1500颗不锈钢球放在广场上以2美元的价格公开售卖,借此讽刺艺术品的商业化,却又极具讽刺性的被主办方认为艺术品不应公开售卖而驱赶。

1972年伴侣约瑟夫去世后,草间弥生深受打击,随后返回日本,自愿住进疗养院,但仍坚持创作。尽管此前引人注目,她的作品却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直到90年代,她代表日本独自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也开始真正步入主流。

在草间弥生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质疑声并不少见,甚至认为她通过精神疾病炒作的也大有人在。然而草间弥生的可贵之处正在于此——她无谓名利,她也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即便外表已然老态龙钟,她始终只是那个想要把自己所想所见画下来的小女孩。她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而对于一位艺术家,还有什么可以要求的呢?诚如草间弥生所说:

“波点拥有太阳的形状,这是世界和生活力量的象征,它也有着月亮的形状,这意味着宁静。圆形、柔软、色彩斑斓、无知无觉、不可捉摸,波点成了一种运动。波点是通往无限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