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pdf 今天为止 抄完了陈鼓应的《老子今注今译》

2018-12-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几年一直在读书,也一直在浪费时间,因为所读之书不是经典.早在几年前,儿子就告诫我,读书读经典,读原著,不要读这人的感悟,那人的心得.可我一直以读不懂原著为借口,拒绝读经典读原著.接触了传统文化,听他们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忽然羡慕起来,于是开始读经典读原著;再者也确实读厌了那些"二手书".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pdf 今天为止 抄完了陈鼓应的<老子今注今译>陈鼓应的<老子今注今译>.先是从网上下载,抄写,后来儿子说干脆买一本嘛,这样的书是能收藏的,于

这几年一直在读书,也一直在浪费时间,因为所读之书不是经典。早在几年前,儿子就告诫我,读书读经典,读原著,不要读这人的感悟,那人的心得。可我一直以读不懂原著为借口,拒绝读经典读原著。

接触了传统文化,听他们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忽然羡慕起来,于是开始读经典读原著;再者也确实读厌了那些“二手书”。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pdf 今天为止 抄完了陈鼓应的《老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的《老子今注今译》。先是从网上下载,抄写,后来儿子说干脆买一本嘛,这样的书是能收藏的,于是又从网上购得此书,天天抄写。有时间多抄,没时间少抄。从3月18日至今天6月8日,历时2个月21天,完成了生平第一次的抄书工程。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pdf 今天为止 抄完了陈鼓应的《老子今注今译》

有了注释和译文的帮助,我基本上明白了老子《道德经》的八十一个章节在说些什么。虽然并没记住什么,但收获是很大的。

读着、想着、感叹着,恨不相逢在职在位时;读着、会意着、愉悦着,幸而现在遇到它,得以荡浊气,涤污秽,让心情清凉,生命温暖。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pdf 今天为止 抄完了陈鼓应的《老子今注今译》

《道德经》确实是一本不朽之作。老子两千年前的养心修身之道,绵延至今,无人能出其右;老子两千年前的治国治世之法,当今执政掌权者,不能效法者众。老子的伟大、睿智是无以复加的。两千年前的所识所察,无一言无一语不在言当下,不在指出立命之根,积善之法。

其一,老子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人类包括个人的纠结在于纷争——争名、争利、争功、争权、争势……

其二,老子提出了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为而不争”; 因为“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其三,老子提出了积善养心的方法:“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因为“上善若水”;

其四,老子谆谆告诫后人:要成大事,做仁者,就必须“致虚极,守静笃”。因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其五,老子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是: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因为“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逆境顺境,坦然面对;好事坏事,不喜不惧;因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其六,老子的千古三问发人深省: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与“名”“货”“得”相比,生命最重,这是妇孺皆知的答案,但是世人还是争先恐后地把生命投入到“名”“货”“得”上去,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反省深思吗!

其七,老子指出了为人处事的方法:“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要有一颗敬畏之心: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其若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其八,老子告诉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从容做事,从容做人。有了目标不可急功近利,不可没有意志和毅力,因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为“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

其九,老子给了我们人生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一颗慈悲心足以怜生惜命;一种节俭精神足以含藏培蓄,不肆为,不奢靡;一种不争、谦让的品格,足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理解这些吧,一部《道德经》自问世,后人研究至今,尚不能穷其究竟,何况我只是浏览了一遍,自知不知者甚多,有待再学。

我为自己坚持抄完一本经典,高兴,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