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究竟什么意思?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和“格物致知”解

2017-12-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知行合一究竟什么意思?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和“格物致知”解读 王阳明本名守仁,字伯安,因筑室会稽阳明洞,又创办过阳明书院,所以后人称之为阳明先生. 儒家把“内圣外王”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在封建知识分子中,王阳明在这方面可谓辉煌的.在“内圣”方面,他作为宋明理学的重要人物之一,继承并发展了心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外王”方面,王阳明作为一个文人,又熟谙军事,多次带兵镇压农民起义和各种武装叛乱,尤其是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为巩固明武宗的政权立下了赫赫之功. 对于王阳明的“外王”,

知行合一究竟什么意思?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和“格物致知”解读
王阳明本名守仁,字伯安,因筑室会稽阳明洞,又创办过阳明书院,所以后人称之为阳明先生。


儒家把“内圣外王”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在封建知识分子中,王阳明在这方面可谓辉煌的。在“内圣”方面,他作为宋明理学的重要人物之一,继承并发展了心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外王”方面,王阳明作为一个文人,又熟谙军事,多次带兵镇压农民起义和各种武装叛乱,尤其是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为巩固明武宗的政权立下了赫赫之功。


对于王阳明的“外王”,史据凿凿,笔者仅就所学,谈谈他的“内圣”,谈谈他的“知行合一”论。
“知”是认知、观点、想法。

“行”是实施、行动。用今天的哲学术语即“理论”和“实践”。这二者是不是也存在区别、能分出个先后来呢?朱熹认为是应该有个区别的,“知”在前,“行”在后,先明白该做什么,然后才能去做。

王阳明则认为“知”与“行”不应该有所区别,也不能分割为二。

他说: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真知即所以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
这里王阳明强调的是“真知”必须以“行”来体现,不行不足以谓之真知。

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王阳明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举了不少例子,比如说:“食味之美恶必待入口而后知”,“路岐之险夷必待身亲履历而后知。

”(《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从求知这个角度言之,要想获得真知,也必须在实践中实习。